车身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9651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身支撑装置,车身支撑装置包括:底架;第一支撑组和第二支撑组,第一支撑组和第二支撑组在底架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开,第一支撑组和第二支撑组均包括沿底架的长度方向间隔开的多个支撑支架,多个支撑支架均沿底架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设在底架上。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身支撑装置能够避免车身发生变形,且满足不同规格的车身的支撑要求,能够实现车身的混线生产,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支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身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相关技术中,车身转接时采用人工吊的方式,生产效率较低,且人工吊易造成车身发生变形,造成车身进水等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身支撑装置,所述车身支撑装置能够避免车身发生变形,且满足不同规格的车身的支撑要求,能够实现车身的混线生产,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000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身支撑装置,包括:底架;第一支撑组和第二支撑组,所述第一支撑组和所述第二支撑组在所述底架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开,所述第一支撑组和所述第二支撑组均包括沿所述底架的长度方向间隔开的多个支撑支架,多个所述支撑支架均沿所述底架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底架上。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身支撑装置,通过使得第一支撑组和第二支撑组均包括沿底架的长度方向间隔开的多个支撑支架,且多个支撑支架均沿底架的长度方向可移动,支撑支架能够从车身底部对车身进行支撑,车身支撑更可靠、稳固,避免了相关技术中采用人工吊而导致车身发生变形的问题,确保车身的质量好,多个支撑支架可以进行选择,且支撑支架的位置可以进行调整,能够满足多种规格的车身的支撑要求,实现车身的混线生产,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0006]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车身支撑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07]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车身支撑装置,所述支撑支架上设有两个在所述底架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开的支撑件。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支架上的两个所述支撑件关于所述底架的沿所述底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心线对称。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件在所述支撑支架上沿所述底架的宽度方向可移动。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支架在上下方向上可伸缩。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车身支撑装置还包括:多个滑动件,多个所述滑动件可滑动地设在所述底架上,多个所述滑动件与多个所述支撑支架一一对应,所述支撑支架设在所述滑动件上,所述支撑支架与所述滑动件可转动地连接以在竖直支撑状态和卧倒脱离状态之间切换。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架上设有第一轨道和多个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连接,所述第一轨道沿所述底架的长度方向延伸,在所述第二轨道与
所述第一轨道连接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上,所述第二轨道与所述第一轨道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所述支撑支架在工作状态位于所述第一轨道上,脱离工作状态时,所述支撑支架沿所述第二轨道移动以脱离所述第一轨道。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组中的多个所述支撑支架的高度不同,所述第二支撑组中的多个所述支撑支架的高度不同。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组中的多个支撑支架中存在至少一个支撑支架的上端连接有侧支架;所述第二支撑组中的多个支撑支架中存在至少一个支撑支架的上端连接有侧支架。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车身支撑装置还包括: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与多个所述支撑支架连接的驱动装置连接。
[0016]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7]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8]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身支撑装置的主视图;
[0019]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身支撑装置的俯视图;
[0020]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身支撑装置的左视图;
[0021]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
[0023]车身支撑装置100;
[0024]底架10;第一轨道11;第二轨道12;
[0025]第一支撑组20;
[0026]第二支撑组30;
[0027]支撑支架40;支撑件41;支撑脚42;连接杆43;第一支撑支架401;第二支撑支架402;第三支撑支架403;第四支撑支架404;第五支撑支架405;
[0028]滑动件50;
[0029]侧支架60。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
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0032]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身支撑装置100。
[0033]参照图1

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身支撑装置100可以包括:底架10、第一支撑组20和第二支撑组30。
[0034]具体而言,第一支撑组20和第二支撑组30在底架10的长度方向(例如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上间隔开,第一支撑组20和第二支撑组30均包括多个支撑支架40,多个支撑支架40设在底架10上,且多个支撑支架40可以沿底架10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底架10能够对多个支撑支架40进行固定,定位可靠,通过支撑支架40能够从车身底部对车身进行支撑,使得车身支撑装置100对车身支撑更可靠,确保了车身支撑稳固,不易发生晃动,避免了相关技术中采用人工吊而导致车身发生变形的问题,确保车身的质量好,便于车身的转接,且通过多个支撑支架40的不同组合能够对不同规格的车身进行支撑,能够实现车身的混线生产,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003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与图2所示,支撑支架40可以为五个,沿底架10的长度方向,五个支撑支架40可以依次为第一支撑支架401、第二支撑支架402、第三支撑支架403、第四支撑支架404与第五支撑支架405,第一支撑组20可以包括第一支撑支架401、第二支撑支架402与第三支撑支架403,第二支撑组30可以包括第四支撑支架404与第五支撑支架405,从第一支撑组20内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支撑支架40,从第二支撑组30内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支撑支架40,两个支撑支架40可以形成一个支撑组合,能够对至少一种规格的车身进行支撑。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支撑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10);第一支撑组(20)和第二支撑组(30),所述第一支撑组(20)和所述第二支撑组(30)在所述底架(10)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开,所述第一支撑组(20)和所述第二支撑组(30)均包括沿所述底架(10)的长度方向间隔开的多个支撑支架(40),多个所述支撑支架(40)均沿所述底架(10)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底架(1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支撑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支架(40)上设有两个在所述底架(10)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开的支撑件(4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支撑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支架(40)上的两个所述支撑件(41)关于所述底架(10)的沿所述底架(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心线对称。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支撑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41)在所述支撑支架(40)上沿所述底架(10)的宽度方向可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支撑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支架(40)在上下方向上可伸缩。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支撑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滑动件(50),多个所述滑动件(50)可滑动地设在所述底架(10)上,多个所述滑动件(50)与多个所述支撑支架(40)一一对应,所述支撑支架(40)设在所述滑动件(50)上,所述支撑支架(40)与所述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军郭仁杰封增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