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器端转接线束、控制器组件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9648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44
本公开涉及一种控制器端转接线束、控制器组件及车辆。其中,控制器端转接线束包括第一连接器、至少两路第一中间连接线束和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器,各所述第一中间连接线束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所述第一中间连接线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器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控制器连接,不同的所述第二连接器与不同的雷达连接,所述第一中间连接线束用于传输以太网信号和时钟同步信号,所述第一中间连接线束不包括用于传输电源信号的供电线芯。本公开技术方案能够减少控制器上用于连接雷达的板端接口的数量,同时,能够避免控制器端传输的电源信号与网络信号之间的串扰。器端传输的电源信号与网络信号之间的串扰。器端传输的电源信号与网络信号之间的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器端转接线束、控制器组件及车辆


[0001]本公开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控制器端转接线束、控制器组件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为了实现对车辆的智能驾驶控制,车辆上多安装有激光雷达,以便对周边环境进行感知。目前,由车载控制器通过一路线束向激光雷达传输网络信号(包括以太网信号和时钟同步信号)以及电源信号,但是这样会使得网络信号和电源信号发生串扰。另外,如果车辆上安装有N个激光雷达,车载控制器上就得相应设置N个板端接口,增加了车载控制器的硬件设计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控制器端转接线束、控制器组件及车辆。
[0004]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控制器端转接线束,包括第一连接器、至少两路第一中间连接线束和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器,各所述第一中间连接线束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所述第一中间连接线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器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控制器连接,不同的所述第二连接器与不同的雷达连接,所述第一中间连接线束用于传输以太网信号和时钟同步信号,所述第一中间连接线束不包括用于传输电源信号的供电线芯。
[000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中间连接线束包括第一类线芯和第二类线芯,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一类引脚和第二类引脚,所述第一类线芯与所述第一类引脚连接,所述第二类线芯与所述第二类引脚连接,所述第一类线芯用于传输以太网信号,所述第二类线芯用于传输时钟同步信号。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中间连接线束还包括第三类线芯,所述第三类线芯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金属屏蔽外壳连接。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数量为2个,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14个引脚,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6个引脚,所述第一类引脚的引脚数量为4个,所述第二类引脚的引脚数量为2个。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连接器、至少两路第二中间连接线束和至少两个第四连接器,各所述第二中间连接线束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三连接器连接,所述第二中间连接线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连接器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器与控制器连接,不同的所述第四连接器与不同的雷达连接,所述第二中间连接线束包括所述供电线芯。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线芯包括2个用于传输电源正极信号的电源正极线芯和2个用于传输电源负极信号的电源负极线芯,所述第四连接器包括2个电源正极引脚和2个电源负极引脚,所述电源正极线芯与所述电源正极引脚连接,所述电源负极线芯与所述电源负极引脚连接。
[0010]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控制器组件,包括车载控制器和本公开提供的控制器端转接线束,所述车载控制器包括第一板端接口,所述第一板端接口与第一连接器连接。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载控制器还包括第二板端接口,所述第二板端接口与所述控制器端转接线束中的第三连接器连接。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组件还包括雷达供电模块,所述车载控制器还包括第三板端接口,所述第三板端接口与所述雷达供电模块连接,用于提供供电使能信号。
[0013]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本公开提供的控制器组件。
[0014]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5]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由连接控制器的第一连接器引出至少两路用于传输以太网信号和时钟同步信号的第一中间连接线束,各第一中间连接线束能够分别通过对应的第二连接器与雷达连接,且不同的第二连接器与不同的雷达连接,从而可使得至少两个雷达通过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器、至少两路第一中间连接线束和一个第一连接器连接至控制器。相应的,控制器上的一个板端接口可以与至少两个雷达连接,从而能够减少控制器上用于连接雷达的板端接口的数量。同时,第一中间连接线束不包括用于传输电源信号的供电线芯,有效避免了控制器端传输的电源信号与网络信号之间的串扰。
附图说明
[0016]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器端转接线束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器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器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2]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参看下面的说明以及附图,本公开的这些或其他特征和特点、操作方法、结构的相关元素的功能、部分的结合以及制造的经济性可以被更好地理解,其中说明和附图形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然而,可以清楚地理解,附图仅用作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并不意在限定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可以理解的是,附图并非按比例绘制。
[0024]本公开中使用了多种结构图用来说明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各种变形。应当理解的是,前面或下面的结构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公开。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为准。
[0025]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器端转接线束的结构示意图。该控制器端转接线束应用于控制器端,可通过转接件与雷达端转接线束连接,从而实现控制器与雷达的通信连接。具体的,如图1所示,控制器端转接线束包括第一连接器10、至少两路第一中间连接线束11和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器12,各第一中间连接线束11的第一端均与第一连接器10连接,第一中间连接线束11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器12一一对应连接,第一连接器10与控制器连接,不同的第二连接器12与不同的雷达连接,第一中间连接线束11用于传输以太网信号和时钟同步信号,第一中间连接线束11不包括用于传输电源信号的供电线芯。
[0026]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为车载控制器,雷达为激光雷达,第一连接器为高速线端连接器。目前,车载控制器与激光雷达之间传输的信号包括以太网信号、时钟同步信号和电源信号,以太网信号、时钟同步信号和电源信号均通过一路线束传输,造成电源信号与以太网信号之间,以及电源信号与时钟同步信号之间发生串扰;而且,一条线束连接一个激光雷达,不仅造成线束的数量较多,而且需要在车载控制器上设置相同数量的板端接口,增加了控制器板端接口的数量,提高了硬件设计成本。基于此,本公开实施例设计了一种“一分二”或“一分多”的控制器端转接线束,使得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器端转接线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器、至少两路第一中间连接线束和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器,各所述第一中间连接线束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所述第一中间连接线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器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控制器连接,不同的所述第二连接器与不同的雷达连接,所述第一中间连接线束用于传输以太网信号和时钟同步信号,所述第一中间连接线束不包括用于传输电源信号的供电线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端转接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间连接线束包括第一类线芯和第二类线芯,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一类引脚和第二类引脚,所述第一类线芯与所述第一类引脚连接,所述第二类线芯与所述第二类引脚连接,所述第一类线芯用于传输以太网信号,所述第二类线芯用于传输时钟同步信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器端转接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间连接线束还包括第三类线芯,所述第三类线芯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金属屏蔽外壳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器端转接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数量为2个,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14个引脚,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6个引脚,所述第一类引脚的引脚数量为4个,所述第二类引脚的引脚数量为2个。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端转接线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连接器、至少两路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迪
申请(专利权)人:驭势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