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舒适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9445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舒适面料,涉及纺织技术领域,旨在解决面料本体在保证耐磨强度时,难以保证面料本体的舒适度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面料本体,面料本体上存在有耐磨部以及柔软部,耐磨部与面料本体厚度方向的夹角大于柔软部面料本体厚度方向的夹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耐磨纱以及舒适纱,使得面料本体具有较好的耐磨强度以及舒适度,通过设置舒适股纱以及导湿纱,使得面料本体内侧的水分在舒适层以及耐磨层的共同作用下运动至绵连本体的外侧,使得面料本体具有较好的吸湿效果,通过设置铜氨纤维,使得面料本体具有较好的吸水膨胀性能,使得耐磨纱突出,使得面料本体难以粘在皮肤上,同时具有较好的光泽感,提高面料本体的触感。高面料本体的触感。高面料本体的触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舒适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舒适面料。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衣食住行作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用作制作服装的面料也是花样繁多,面料的种类以及性能各不相同,面料作为服装的三要素之一,在服装行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同的面料,其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起到的功能也不相同。
[0003]传统的运动面料,结构十分简单,性能十分单一,由于是在户外使用,一般保证面料具有较好的强度以及吸湿性,使得运动面料的舒适度较低,运动准备的过程中,舒适度较低,使得面料穿着时难以保证舒适度。
[0004]本技术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面料本体在保证耐磨强度时,难以保证面料本体的舒适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舒适面料,通过设置耐磨部以及舒适部,使得耐磨部与舒适部与面料本体的夹角不同,使得夹角较小,更加紧贴皮肤,使得舒适度较高,舒适纱采用中空截面纤维,使得在挤压时,使得耐磨纱露出,提高面料本体耐磨强度,通过设置吸水膨胀纱,使得耐磨纱突出,使得面料本体远离人体,防止面料本体粘接在人体上。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舒适面料,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上存在有耐磨部以及柔软部,所述耐磨部与面料本体厚度方向的夹角大于柔软部与面料本体厚度方向的夹角。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耐磨部与面料本体厚度方向的夹角较大,使得在碰到耐磨部时,耐磨部由于角度较大,使得物品在摩擦面料本体时,需要使得耐磨部转动较多的角度,使得耐磨部为面料本体的主要受力部,从而使得面料本体具有更好的耐磨性能,通过使得柔软部面料本体厚度方向的夹角较小,使得皮肤触摸在面料本体上时,柔软部与面料本体的夹角更小,使得舒适部与面料本体的平面更加平滑,触摸时阻碍较小,使得面料本体触摸时更加舒适。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面料本体采用经线与纬线梭织而成,所述经线包括耐磨纱以及舒适纱,所述耐磨纱与舒适纱交错设置,当所述面料本体一侧受到作用力时,所述耐磨纱与舒适纱处于同一平面上。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经线以及纬线梭织形成面料本体,从而使得耐磨纱与舒适纱形成面料本体上的耐磨部以及舒适部,当面料本体一侧受到作用力时,舒适纱与耐磨纱处于同一平面,使得面料本体在受力时,耐磨部起到耐磨作用,在正常情况下,处于隐藏状态,使得不受力时,皮肤一直与舒适纱接触,使得面料具有较高的舒适度。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舒适纱以及耐磨纱的截面形状均为椭圆形,所述舒适纱的长轴方向与面料本体厚度方向垂直,所述舒适纱的长轴方向与耐磨纱的长轴方向垂直。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将舒适纱以及耐磨纱的截面形状设置为椭圆形,将舒适纱的长轴方向与面料本体厚度方向垂直,使得舒适纱的坡度较缓的一侧正对面料本体的一侧,使得舒适纱与面料本体的内外两侧夹角较小,使得触摸舒适纱时更加舒适,耐磨纱的长轴方向与舒适纱的长轴方向垂直,使得耐磨纱坡度变化较快的一侧正对面料本体,使得在接触耐磨纱时,具有更大的坡度,使得耐磨纱承受更大的作用力,从而使得面料本体具有更好的耐磨强度。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舒适纱的长轴长度大于耐磨纱的长轴长度,所述舒适纱的长轴长度等于其短轴长度的两倍。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得舒适纱的长轴长度大于耐磨纱的长轴长度,使得舒适纱在面料本体的一侧呈突出状态,使得触摸面料本体时优先与舒适层接触。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舒适纱采用舒适股纱以及导湿纱加捻而成,两根所述舒适股纱并股,所述导湿纱加捻在两根舒适股纱的外侧。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舒适股纱,使得舒适纱具有较好的舒适度,通过设置导湿纱,导湿纱将舒适股纱上的水分导走,防止舒适纱粘在皮肤上,通过两根舒适股纱并将导湿纱包覆在外侧,使得舒适纱的截面形成椭圆形。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耐磨纱采用高强纱、吸水膨胀纱以及吸湿纱加捻而成,所述高强纱以及吸水膨胀纱并股,所述吸湿纱包覆在高强纱以及吸水膨胀纱的外侧,所述高强纱设置在靠近人体的一侧。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高强纱,使得高强纱设置在靠近人体的一侧,使得摩擦耐磨纱时,高强纱具有较好的耐磨强度,通过设置吸水膨胀纱,使得在产生汗液时,吸水膨胀纱发生膨胀,使得高强纱突出,使得高强纱突出面料本体的一侧,使得面料本体远离人体,防止面料本体粘在人体上,通过设置吸湿纱,完成水分的吸收,并且吸收舒适纱中导湿纱上水分的吸收,使得吸湿膨胀纱吸收更多的水分。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舒适股纱采用棉纤维以及中空截面涤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导湿纱采用聚丙纶纤维加捻而成。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棉纤维具有较好的舒适度并且具有较好的吸湿性能,使得舒适股纱具有较好的舒适度,中空截面涤纶纤维使得舒适股纱具有空腔,在挤压时更易变形,在有汗液时亦能完成汗液的吸收,聚丙纶纤维具有较好的导湿性能,完成舒适纱上水分的导湿。
[002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高强纱采用尼龙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吸水膨胀纱采用黏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吸湿纱采用铜氨纤维加捻而成。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尼龙纤维具有较好的强度,使得在摩擦时难以直接断裂,粘胶纤维具有较好的吸水膨胀率,使得在吸收水分后,完成膨胀,推动高强纱靠近人体,铜氨纤维具有较好的吸湿膨胀率的同时具有较好的吸水能力,完成导湿纱水分的吸收,铜氨纤维的手感与真丝类似,较为光滑,使得面料本体具有较好的舒适度以及具有清凉感。
[002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纬线采用铜氨纤维以及涤纶纤维混合加捻而成。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铜氨纤维,纬线为连接舒适纱以及耐磨纱的过度纱线,铜氨纤维使得纬线不仅具有良好的手感,同时具有导湿性能,涤纶纤维使得纬线具有较好的强度。
[0024]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通过设置耐磨部以及舒适部,使得面料本体具有较好的舒适度以及耐磨度,通过设置将耐磨纱以及舒适纱的截面形状设置为椭圆形,并通过特定的排列方式,使得面料本体舒适纱更加平滑,通过将耐磨纱与面料本体夹角较大,使得面料耐磨时受力更多,具有更好的耐磨性能,通过设置吸水膨胀纱,使得面料本体在吸湿后,耐磨纱靠近人体,使得面料本体远离人体,防止面料本体贴在人体上,降低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7]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8]图3为本技术的纺织示意图;
[0029]图4为本技术中舒适纱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本技术中耐磨纱的结构示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舒适面料,包括面料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1)上存在有耐磨部(2)以及柔软部(3),所述耐磨部(2)与面料本体(1)厚度方向的夹角大于柔软部(3)与面料本体(1)厚度方向的夹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舒适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1)采用经线(4)与纬线(5)梭织而成,所述经线(4)包括耐磨纱(6)以及舒适纱(7),所述耐磨纱(6)与舒适纱(7)交错设置,当所述面料本体(1)一侧受到作用力时,所述耐磨纱(6)与舒适纱(7)处于同一平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舒适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舒适纱(7)以及耐磨纱(6)的截面形状均为椭圆形,所述舒适纱(7)的长轴方向与面料本体(1)厚度方向垂直,所述舒适纱(7)的长轴方向与耐磨纱(6)的长轴方向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舒适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舒适纱(7)的长轴长度大于耐磨纱(6)的长轴长度,所述舒适纱(7)的长轴长度等于其短轴长度的两倍。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舒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新根陈惠良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润升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