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织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5632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6: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光织带,包括织带层和灯带,其特征是,还包括有经向透明管,所述灯带置于经向透明管内,所述经向透明管穿设在织带层内,且织带层上对应经向透明管位置设置有透光区;此款发光织带,通过增设经向透明管且将灯带置于经向透明管内,使灯带既不易被碰坏,又具有较好的防水性,提高灯带的使用寿命;再有,经向透明管及灯带由于内置在织带层内部,其不易脱落,安装牢固度高;同时织带层上设置的透光区也能保证灯带的发光效果。置的透光区也能保证灯带的发光效果。置的透光区也能保证灯带的发光效果。

Luminous webb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织带


[0001]本技术涉及编织品的
,特别涉及一种发光织带。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发光背带,见中国技术专利号:2021221855753,名称:一种多功能发光背带,授权公告日:2022年1月25日,其结构包括控制盒主体,所述控制盒主体上设置有发光带主体,所述控制盒主体包括下层外壳、中层外壳和上层外壳,通过设置的控制盒主体能够使发光带主体的发光控制简单方便,通过设置的背带凹槽接口能够使发光带主体的连接使用简单方便,使发光带主体可根据需要进行数量调节使用,使整体的使用效果更好,通过设置的USB充电插口能够使控制盒主体的充电简单方便,通过设置的实色压胶层的内部设置有编织带,能够使发光带主体使用的舒适度和坚韧度更好,通过设置的透明压胶层能够使灯带和LED灯的使用保护效果好,有效的提高整体使用效果。
[0003]但是,上述结构的发光背带,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上述的发光带主体包括实色压胶层、编织带、透明压胶层、灯带和LED灯,灯带上的LED灯是外露在透明压胶层上,因此LED灯既容易被碰坏,又容易因防水性差造成渗水短路,使得灯带及其上的LED灯的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防水性好、不易碰坏,且经向透明管和灯带的安装牢固度高的发光织带。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发光织带,包括织带层和灯带,其特征是,还包括有经向透明管,所述灯带置于经向透明管内,所述经向透明管穿设在织带层内,且织带层上对应经向透明管位置设置有透光区;此款发光织带,通过增设经向透明管且将灯带置于经向透明管内,使灯带既不易被碰坏,又具有较好的防水性,提高灯带的使用寿命;再有,经向透明管及灯带由于内置在织带层内部,其不易脱落,安装牢固度高;同时织带层上设置的透光区也能保证灯带的发光效果。
[0007]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0008]具体进一步地,所述织带层包括织带上层、织带下层和纬向透明编织线,所述织带上层和/或织带下层上设置有透光区,所述纬向透明编织线穿过织带上层和织带下层,以使经向透明管夹紧在织带上层和织带下层之间,所述纬向透明编织线上对应经向透明管的位置构成所述透光区;经向透明管通过纬向透明编织线穿过织带上层和织带下层固定在一起,其整体牢固度高,而且透光区设置在织带上层和/或织带下层上,其实施的工艺难度较小。
[0009]具体进一步地,所述织带上层包括左上层织带和右上层织带,所述织带下层包括左下层织带和右下层织带,所述纬向透明编织线穿过左上层织带、右上层织带、左下层织带
和右下层织带,以使经向透明管夹紧在左上层织带、右上层织带、左下层织带和右下层织带之间;左上层织带、右上层织带、左下层织带和右下层织带更有利于纬向透明编织线的穿设,其工艺更容易,整体牢固度更好。
[0010]具体进一步地,所述左上层织带、右上层织带、左下层织带和右下层织带均包括有至少两条上下排列的经纱线,所述纬向透明编织线穿过两条上下排列的经纱线;纬向透明编织线起到连接和固定经纱线的作用,且可以通过编织机制得所需发光织带。
[0011]具体进一步地,所述经向透明管与位置相邻的经纱线相抵;经向透明管周边的经纱线对经向透明管起到更好的限位作用,防止经向透明管移动而容易脱落。
[0012]具体进一步地,所述经向透明管旁还设置有至少两条经向透明纱线,所述纬向透明编织线穿过位置相邻的两条经向透明纱线;经向透明纱线对经向透明管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同时经向透明纱线也不会影响到经向透明管内的灯带的发光效果。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1)此款发光织带,通过增设经向透明管且将灯带置于经向透明管内,使灯带既不易被碰坏,又具有较好的防水性,提高灯带的使用寿命;再有,经向透明管及灯带由于内置在织带层内部,其不易脱落,安装牢固度高;同时织带层上设置的透光区也能保证灯带的发光效果。
[0015](2)左上层织带、右上层织带、左下层织带和右下层织带更有利于纬向透明编织线的穿设,其工艺更容易,整体牢固度更好。
[0016](3)经向透明纱线对经向透明管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同时经向透明纱线也不会影响到经向透明管内的灯带的发光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发光织带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发光织带的剖示放大图。
[0019]图3为图2的发光织带A

A向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1]实施例,结合图1到图3所示,一种发光织带,包括织带层1和灯带2,其特征是,还包括有经向透明管3,所述灯带2置于经向透明管3内,所述经向透明管3穿设在织带层1内,且织带层1上对应经向透明管3位置设置有透光区4;此款发光织带,通过增设经向透明管3且将灯带2置于经向透明管3内,使灯带2既不易被碰坏,又具有较好的防水性,提高灯带2的使用寿命;再有,经向透明管3及灯带2由于内置在织带层1内部,其不易脱落,安装牢固度高;同时织带层1上设置的透光区4也能保证灯带2的发光效果。
[0022]作为具体的方案,所述织带层1包括织带上层11、织带下层12和纬向透明编织线13,所述织带上层11和/或织带下层12上设置有透光区4,所述纬向透明编织线13穿过织带上层11和织带下层12,以使经向透明管3夹紧在织带上层11和织带下层12之间,所述纬向透明编织线13上对应经向透明管3的位置构成所述透光区4。
[0023]本实施中,所述织带上层11包括左上层织带111和右上层织带112,所述织带下层
12包括左下层织带121和右下层织带122,所述纬向透明编织线13穿过左上层织带111、右上层织带112、左下层织带121和右下层织带122,以使经向透明管3夹紧在左上层织带111、右上层织带112、左下层织带121和右下层织带122之间。
[0024]本实施中,所述左上层织带111、右上层织带112、左下层织带121和右下层织带122均包括有至少两条上下排列的经纱线5,所述纬向透明编织线13穿过两条上下排列的经纱线5;所述经向透明管3与位置相邻的经纱线5相抵。
[0025]作为更佳实施方案,所述经向透明管3旁还设置有至少两条经向透明纱线6,所述纬向透明编织线13穿过位置相邻的两条经向透明纱线6。
[0026]本实施中,所述经纱线5为涤纶、尼龙、PP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纬向透明编织线13和经向透明纱线6为透明鱼丝线。
[0027]一种编织上述实施例的发光织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28]步骤一,把经向透明管3置于编织机上,编织机在所述经向透明管3外周编织有织带层1,且织带层1上对应经向透明管3位置编织有透光区4,备用;
[0029]步骤二,把灯带2穿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织带,包括织带层(1)和灯带(2),其特征是,还包括有经向透明管(3),所述灯带(2)置于经向透明管(3)内,所述经向透明管(3)穿设在织带层(1)内,且织带层(1)上对应经向透明管(3)位置设置有透光区(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发光织带,其特征是,所述织带层(1)包括织带上层(11)、织带下层(12)和纬向透明编织线(13),所述织带上层(11)和/或织带下层(12)上设置有透光区(4),所述纬向透明编织线(13)穿过织带上层(11)和织带下层(12),以使经向透明管(3)夹紧在织带上层(11)和织带下层(12)之间,所述纬向透明编织线(13)上对应经向透明管(3)的位置构成所述透光区(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发光织带,其特征是,所述织带上层(11)包括左上层织带(111)和右上层织带(112),所述织带下层(12)包括左下层织带(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世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酷宠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