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燃保暖涤纶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9379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阻燃保暖涤纶布,涉及涤纶纺织物技术,旨在解决涤纶在火中能燃烧,发生卷曲,并熔成珠,有黑烟及芳香味,因此,涤纶材质的面料在遇到高温或者明火时,极为容易发生破洞等情况,严重时还会发生燃烧,继而将火焰引到人们身上,造成安全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接触层以及固定连接在其顶面的面层,所述接触层和面层顶面分别固定连接有若干羊绒毛和若干涤纶毛,所述涤纶毛贯穿面层至若干羊绒毛之间,若干所述羊绒毛遮蔽涤纶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羊绒纤维,能够防止涤纶布遇火或者靠近高温源时,能够避免出现面料破洞的情况。的情况。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燃保暖涤纶布


[0001]本技术涉及涤纶纺织物技术,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阻燃保暖涤纶布。

技术介绍

[0002]聚酯纤维,俗称“涤纶”。是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简称PET纤维,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0003]目前涤纶的软化点T为230

240℃,熔点Tm为255

265℃,分解点T为300℃左右。涤纶在火中能燃烧,发生卷曲,并熔成珠,有黑烟及芳香味,因此,涤纶材质的面料在遇到高温或者明火时,极为容易发生破洞等情况,严重时还会发生燃烧,继而将火焰引导人们身上,造成安全问题。
[000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燃保暖涤纶布,通过设置羊绒纤维,能够防止涤纶布遇火或者靠近高温源时,能够避免出现面料破洞的情况。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阻燃保暖涤纶布,包括接触层以及固定连接在其顶面的面层,所述接触层和面层顶面分别固定连接有若干羊绒毛和若干涤纶毛,所述涤纶毛贯穿面层至若干羊绒毛之间,若干所述羊绒毛遮蔽涤纶毛。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羊绒毛以及面层,从而使得其能够对大量涤纶材质的面层以及涤绒毛起到有效的保护效果,羊绒毛本身隔热效果较好,并且在遭遇明火的情况时,不会成为助燃物,火焰在羊绒毛上会迅速熄灭,避免本面料着火的情况发生。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面层为蜂巢组织,所述接触层为平纹组织。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蜂巢组织为6页综,且其自左向右由六上两下的经面组织、五上三下的经面组织、五下三上的纬面组织、六下两上的纬面组织、五下三上的纬面组织以及五上三下的经面组织组成。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蜂巢组织的第一经线交织点为一上一下五上一下,第二经线的交织点为一下一上一下三上一下一上,第三经线的交织点为两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第四经线的交织点为三下一上一下一上两下,第五经线的交织点为两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第六经线的交织点为一下一上一下三上一下一上。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上述编织方式,人们可以得到所需要的蜂巢组织。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触层通过接触纱编织而成,所述接触纱包括芯层、螺旋交织于其外侧的若干涤纶纤维一以及缠绕于最外侧的涤纶纤维二,所述芯层通过若干异形粘胶纤维假捻而成。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芯层通过若干异形粘胶纤维假捻而成,从而使得本接触纱较细并且具有较好的抱紧力,外侧的涤纶纤维一和涤纶纤维二则使得接触纱具有较
为顺滑舒畅的手感。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面层通过面纱编织而成,所述面纱包括芯线以及缠绕于其外侧的羊绒纤维,所述芯线通过一根涤纶纤维三以及若干氨纶纤维假捻而成。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涤纶纤维三以及氨纶纤维,从而使得芯线具有较好的弹性,不易发生拉断的情况,而羊绒纤维则是能够起到较好的防遇火助燃效果。
[0016]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通过设置羊绒毛以及面层,从而使得其能够对大量涤纶材质的面层以及涤绒毛起到有效的保护效果,羊绒毛本身隔热效果较好,并且在遭遇明火的情况时,不会成为助燃物,火焰在羊绒毛上会迅速熄灭,避免本面料着火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中面层的组织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中接触层的组织图;
[0022]图5为本技术中接触纱的切片图;
[0023]图6为本技术中面纱的切片图。
[0024]图中:1、面层;11、羊绒毛;2、接触层;21、涤绒毛;3、芯层;31、异形粘胶纤维;4、涤纶纤维一;5、涤纶纤维二;6、芯线;61、涤纶纤维三;62、氨纶纤维;7、羊绒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6]实施例:
[0027]一种阻燃保暖涤纶布,如图1和2所示,包括接触层2以及固定连接在其顶面的面层1,接触层2和面层1顶面分别固定连接有若干羊绒毛11和若干涤纶毛,涤纶毛贯穿面层1至若干羊绒毛11之间,若干羊绒毛11遮蔽涤纶毛。
[0028]接触层2通过接触纱编织而成,如图5所述,接触纱包括芯层3、螺旋交织于其外侧的若干涤纶纤维一4以及缠绕于最外侧的涤纶纤维二5,芯层3通过若干异形粘胶纤维31假捻而成。
[0029]面层1通过面纱编织而成,如图6所示,面纱包括芯线6以及缠绕于其外侧的羊绒纤维7,芯线6通过一根涤纶纤维三61以及若干氨纶纤维62假捻而成。
[0030]其中,如图3所示,面层1为蜂巢组织,如图4所示,接触层2为平纹组织,蜂巢组织为6页综,且其自左向右由六上两下的经面组织、五上三下的经面组织、五下三上的纬面组织、六下两上的纬面组织、五下三上的纬面组织以及五上三下的经面组织组成,蜂巢组织的第一经线交织点为一上一下五上一下,第二经线的交织点为一下一上一下三上一下一上,第三经线的交织点为两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第四经线的交织点为三下一上一下一上两下,第五经线的交织点为两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第六经线的交织点为一下一上一下三上一下一上。
[0031]当人们需要获取本面料的时候,只需要人们首先取若干为六叶形的异形粘胶纤维
31通过假捻倍捻机进行假捻即可得到芯层3,然后再将芯层3以及若干涤纶纤维一4送入到气流纺机内进行纺丝,从而将若干涤纶纤维一4螺旋交织于芯层3的外侧,接着再通过加捻机将涤纶纤维二5缠绕在最外侧,最终得到接触纱,并且将接触纱通过平纹组织编织的方式,以一上一下的穿综方式进行上机,并且利用喷水织机喷织得到接触层2,且通过切割接触纱的外圈产生涤绒毛21。
[0032]而后再去来一根涤纶纤维三61以及若干氨纶纤维62进行并线,而后送入到假捻倍捻机内进行假捻最终得到芯线6,然后再送入到加捻机内,利用羊绒纤维7缠绕于芯线6的外侧,得到面纱,面纱则是送入到喷水织机内,按照蜂巢组织的第一经线交织点为一上一下五上一下,第二经线的交织点为一下一上一下三上一下一上,第三经线的交织点为两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第四经线的交织点为三下一上一下一上两下,第五经线的交织点为两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第六经线的交织点为一下一上一下三上一下一上的方式进行穿扣上机喷织,最终得到带有若干孔隙的面层1,并且通过切割面纱外侧的方式得到羊绒毛11。
[0033]最终将面层1釜盖在接触层2的顶面上,并且进行缝合连接,令涤纶毛贯穿面层1,并且通过羊绒毛11对涤纶毛进行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燃保暖涤纶布,其特征在于:包括接触层(2)以及固定连接在其顶面的面层(1),所述接触层(2)和面层(1)顶面分别固定连接有若干羊绒毛(11)和若干涤纶毛,所述涤纶毛贯穿面层(1)至若干羊绒毛(11)之间,若干所述羊绒毛(11)遮蔽涤纶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保暖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1)为蜂巢组织,所述接触层(2)为平纹组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阻燃保暖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蜂巢组织为6页综,且其自左向右由六上两下的经面组织、五上三下的经面组织、五下三上的纬面组织、六下两上的纬面组织、五下三上的纬面组织以及五上三下的经面组织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阻燃保暖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蜂巢组织的第一经线交织点为一上一下五上一下,第二经线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惠良沈林华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润升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