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管及其形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98832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鞘管及其形成方法,所述鞘管包括:依次连接的主体段、可调弯段、末端弯段和手把,其中,所述手把连接于所述主体段近端,所述手把包括第一控弯件,所述第一控弯件与所述可调弯段相连接,并用于改变所述可调弯段的弯形,且当所述可调弯段的弯形发生变化时,所述可调弯段自初始状态向控弯状态变化形成第一弯形平面,所述末端弯段保持弯曲形成第二弯形平面,所述第一弯形平面与所述第二弯形平面成角度设置。由于所述鞘管的可调弯段和末端弯段所形成的弯形平面互成角度,因此,两者结合起来可形成“S形”立体弯鞘,便于配合导管到达例如室间隔等难以到达的部位,大大提高了手术操作的效率及到位精准性。操作的效率及到位精准性。操作的效率及到位精准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鞘管及其形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鞘管及其形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介入消融手术是心律失常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手术器械涉及导管和鞘管。鞘管需在手术过程中为导管提供通路,减少术中失血。在影像指导下,鞘管引导导管抵达病灶。在进入体内时扩张器和鞘管配合使用,抵达病灶后,扩张器抽出,将导管插入鞘管,从而鞘管和导管一起到达心脏不同部位,进行治疗。
[0003]现有技术提供中的鞘管,由于跨三尖瓣或二尖瓣,存在一些部位(例如室间隔)可能无法配合导管到达,直接影响手术的进行与治疗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鞘管及其形成方法,以解决现有鞘管无法配合导管到达一些部位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鞘管,包括:依次连接的主体段、可调弯段、末端弯段和手把,其中,所述手把连接于所述主体段近端,所述手把包括第一控弯件,所述第一控弯件与所述可调弯段相连接,并用于改变所述可调弯段的弯形,且当所述可调弯段的弯形发生变化时,所述可调弯段自初始状态向控弯状态变化形成第一弯形平面,所述末端弯段保持弯曲形成第二弯形平面,所述第一弯形平面和所述第二弯形平面成角度布置。
[0006]可选的,在所述的鞘管中,所述第一弯形平面与所述第二弯形平面所成角度的范围为60
°
到90
°
,所述末端弯段的长度范围为30mm

40mm。
[0007]可选的,在所述的鞘管中,当所述可调弯段处于所述控弯状态时,所述末端弯段、所述可调弯段以及所述主体段形成S形立体结构。
[0008]可选的,在所述的鞘管中,所述鞘管还包括第一牵引丝,所述第一牵引丝的近端贯穿出所述主体段的内腔,远端固定于所述可调弯段中,所述第一牵引丝用于通过移动改变所述可调弯段的弯形。
[0009]可选的,在所述的鞘管中,所述可调弯段随着所述第一牵引丝的移动方向的变化在所述第一弯形平面上选择相对的两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弯曲。
[0010]可选的,在所述的鞘管中,所述第一控弯件与所述第一牵引丝的近端相连,用于通过滑动或转动以驱动所述第一牵引丝在所述可调弯段内的移动,以改变所述可调弯段的弯形。
[0011]可选的,在所述的鞘管中,所述末端弯段的弯形固定。
[0012]可选的,在所述的鞘管中,所述末端弯段的弯形可控,所述鞘管还包括第二牵引丝,所述第二牵引丝的近端贯穿出所述主体管的内腔,远端固定于所述末端弯段中,所述第二牵引丝用于改变所述末端弯段的弯形。
[0013]可选的,在所述的鞘管中,所述手把包括第二控弯件,所述第二控弯件与所述第二
牵引丝的近端相连,用于通过滑动或转动以驱动所述第二牵引丝在所述可调弯段内的移动,以改变所述末端弯段的弯形。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鞘管的形成方法,包括:
[0015]将主体段、可调弯段和待定弯形的末端弯段依次连接;
[0016]调整所述可调弯段的弯形平面与定弯模具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0017]保持所述可调弯段的弯形平面与所述定弯模具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不变,将所述主体段、所述可调弯段和所述末端弯段嵌入定弯模具中,利用所述定弯模具固定所述末端弯段的弯形,此时,所述末端弯段形成的弯形平面与所述定弯模具水平面保持平行;以及,
[0018]对嵌入有所述主体段、所述可调弯段和所述末端弯段的所述定弯模具进行加热和冷却处理。
[0019]可选的,在所述的鞘管的形成方法中,所述第一弯形平面与所述第二弯形平面所成角度的范围为60
°
到90
°

[0020]可选的,在所述的鞘管的形成方法中,所述定弯模具具有凹槽,所述凹槽包括主体段及可调弯段放置部和末端弯段放置部,所述主体段及可调弯段放置部用于嵌入所述主体段和所述可调弯段,所述末端弯段放置部用于嵌入所述末端弯段,且所述末端弯段放置部的弯形与所述末端弯段的目标弯形相匹配。
[0021]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鞘管及其形成方法,所述鞘管包括:依次连接的主体段、可调弯段、末端弯段和手把,其中,所述手把连接于所述主体段近端,所述手把包括第一控弯件,所述第一控弯件与所述可调弯段相连接,并用于改变所述可调弯段的弯形,且当所述可调弯段的弯形发生变化时,所述可调弯段自初始状态向控弯状态变化形成第一弯形平面,所述末端弯段保持弯曲形成第二弯形平面,所述第一弯形平面与所述第二弯形平面成角度设置(即,所述第一弯形平面与所述第二弯形平面非0度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弯形平面与所述第二弯形平面的角度设置范围为60
°
到90
°
。由于所述鞘管的可调弯段和末端弯段所形成的弯形平面互成角度,因此,两者结合起来可形成“S形”立体弯鞘,便于配合导管到达例如室间隔等难以到达的部位,大大提高了手术操作的效率及到位精准性。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鞘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鞘管的控弯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鞘管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定弯模具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利用定弯模具对鞘管完成定型之后的状态示意图;
[0027]其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8]11

主体段;12

可调弯段;13

末端弯段;14

手把;
[0029]21

右心室;22

室间隔;
[0030]31

带针消融导管;32

消融针;
[0031]100

第一弯形平面;200

定弯模具水平面;
[0032]41

主体段及可调弯段放置部;42

末端弯段放置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鞘管及其形成方法作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还应当理解的是,除非特别说明或者指出,否则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描述仅仅用于区分说明书中的各个组件、元素、步骤等,而不是用于表示各个组件、元素、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或者顺序关系等。
[0034]在本申请文件中,“近端”和“远端”是从使用医疗器械的医生角度来看相对于彼此的元件或动作的相对方位、相对位置、方向,尽管“近端”和“远端”并非是限制性的,但是“近端”通常指该医疗设备在正常操作过程中靠近医生的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鞘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主体段、可调弯段、末端弯段和手把,其中,所述手把连接于所述主体段近端,所述手把包括第一控弯件,所述第一控弯件与所述可调弯段相连接,并用于改变所述可调弯段的弯形,且当所述可调弯段的弯形发生变化时,所述可调弯段自初始状态向控弯状态变化形成第一弯形平面,所述末端弯段保持弯曲形成第二弯形平面,所述第一弯形平面和所述第二弯形平面成角度布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形平面与所述第二弯形平面所成角度的范围为60
°
到90
°
,所述末端弯段的长度范围为30mm

40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鞘管,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可调弯段处于所述控弯状态时,所述末端弯段和所述可调弯段形成S形立体结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鞘管还包括第一牵引丝,所述第一牵引丝的近端贯穿出所述主体段的内腔,远端固定于所述可调弯段中,所述第一牵引丝用于通过移动改变所述可调弯段的弯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弯段随着所述第一牵引丝的移动方向的变化在所述第一弯形平面上选择相对的两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弯曲。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弯件与所述第一牵引丝的近端相连,用于通过滑动或转动以驱动所述第一牵引丝在所述可调弯段内的移动,以改变所述可调弯段的弯形。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弯段的弯形固定。8.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兵程华胜梅莹沈磊梁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微创电生理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