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桩的多位一体式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8703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电桩的多位一体式外壳,属于充电桩技术领域。一种充电桩的多位一体式外壳,包括充电桩外壳,所述充电桩外壳上可拆卸连接有盖壳,所述充电桩外壳内设置有充电桩主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充电桩外壳下方的底板;活塞筒,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支撑座,设置在所述充电桩外壳底部,且与所述活塞筒滑动连接,所述支撑座与活塞筒之间连接有弹簧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移动的过程中,出现颠簸时通过弹簧一,进而能够为充电桩外壳提供减震、缓冲;通过充电桩外壳带动支撑座在活塞筒内上下运动,进而形成活塞运动为气囊进行进行充气,使其膨胀后的气囊推动夹持板与充电桩主体两侧紧贴,从而能够对充电桩主体提供防护。从而能够对充电桩主体提供防护。从而能够对充电桩主体提供防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桩的多位一体式外壳


[0001]本技术涉及充电桩
,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桩的多位一体式外壳。

技术介绍

[0002]充电桩散热结构是指帮助充电桩散热的一种装置,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
[0003]目前现有的充电桩的多位一体式外壳,由于在移动的过程中,不能对充电桩进行夹持限位,导致在移动的过程中,出现颠簸时,容易造成充电桩在壳体内出现碰撞,从而造成充电桩内部元件出现损坏,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在移动的过程中,不能对充电桩进行夹持限位,导致在移动的过程中,出现颠簸时,容易造成充电桩在壳体内出现碰撞,从而造成充电桩内部元件出现损坏,影响使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充电桩的多位一体式外壳。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充电桩的多位一体式外壳,包括充电桩外壳,所述充电桩外壳上可拆卸连接有盖壳,所述充电桩外壳内设置有充电桩主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充电桩外壳下方的底板;活塞筒,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支撑座,设置在所述充电桩外壳底部,且与所述活塞筒滑动连接,所述支撑座与活塞筒之间连接有弹簧一;导管一,连接在所述活塞筒上;气囊,设置在所述充电桩外壳内壁,所述气囊内设置有弹簧二;夹持板,装配在所述气囊上,且与所述充电桩主体相贴;导管二,其一端与活塞筒相连,另一端与气囊相连。
>[0007]为了保持气囊内部气压的恒定,优选地,所述气囊上设置有用于保持内部气压恒定的泄气阀。
[0008]为了便于排出气囊内的气体,进一步地,所述气囊上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上安装有阀门开关。
[0009]为了起到散热效果,且防止蚊虫与灰尘进入充电桩外壳内,优选地,所述充电桩外壳上等距排布有多组散热孔,所述散热孔内装配有过滤网。
[0010]为了便于实现对盖壳的安装或拆卸,优选地,所述盖壳与充电桩外壳通过安装螺栓实现拆卸连接。
[0011]为了对底板整体起到便于移动的效果,优选地,所述底板底部设置有便于底板整体移动的万向轮。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桩的多位一体式外壳,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该充电桩的多位一体式外壳,夹持板通过弹簧二与充电桩主体两侧相贴,进而达到对充电桩主体提供防护,在移动的过程中产生颠簸,充电桩外壳通过弹簧一在底板上,
上下颠簸,颠簸时通过弹簧一,进而能够为充电桩外壳提供减震、缓冲。
[0014]2、该充电桩的多位一体式外壳,通过充电桩外壳带动支撑座在活塞筒内上下运动,进而形成活塞运动为气囊进行进行充气,使其膨胀后的气囊推动夹持板与充电桩主体两侧紧贴,进一步为充电桩主体提供防护。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充电桩的多位一体式外壳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6]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充电桩的多位一体式外壳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7]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充电桩的多位一体式外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0018]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充电桩的多位一体式外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0019]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充电桩的多位一体式外壳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20]图中:1、底板;101、万向轮;2、活塞筒;201、支撑座;202、导管一;203、导管二;204、弹簧一;3、充电桩外壳;301、盖壳;302、安装螺栓;4、充电桩主体;5、散热孔;501、过滤网;6、气囊;601、夹持板;602、弹簧二;603、泄气阀;7、排气管;701、阀门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实施例1:
[0024]参照图1

5,一种充电桩的多位一体式外壳,包括充电桩外壳3,充电桩外壳3上可拆卸连接有盖壳301,充电桩外壳3内设置有充电桩主体4,还包括:设置在充电桩外壳3下方的底板1;活塞筒2,安装在底板1上;支撑座201,设置在充电桩外壳3底部,且与活塞筒2滑动连接,支撑座201与活塞筒2之间连接有弹簧一204;导管一202,连接在活塞筒2上;气囊6,设置在充电桩外壳3内壁,气囊6内设置有弹簧二602;夹持板601,装配在气囊6上,且与充电桩主体4相贴;导管二203,其一端与活塞筒2相连,另一端与气囊6相连。
[0025]气囊6上设置有用于保持内部气压恒定的泄气阀603。
[0026]底板1底部设置有便于底板1整体移动的万向轮101。
[0027]当需要对充电桩外壳3进行移动时,通过万向轮101与地面接触,进而实现便于对充电桩外壳3进行移动,此时,夹持板601通过弹簧二602与充电桩主体4两侧相贴,进而达到对充电桩主体4提供防护,在移动的过程中产生颠簸,充电桩外壳3通过弹簧一204在底板1上,上下颠簸,颠簸时通过弹簧一204,进而能够为充电桩外壳3提供减震、缓冲;
[0028]同时充电桩外壳3上下颠簸运动的过程中,通过充电桩外壳3带动支撑座201在活塞筒2内上下运动,进而形成活塞运动,当支撑座201下压弹簧一204时,弹簧一204产生推力,进而推动支撑座201向上运动,此时,导管一202向活塞筒2内进气,当支撑座201下压弹
簧一204时,支撑座201挤压活塞筒2内的气体通过导管二203排入气囊6内,为气囊6进行进行充气,导管一202、导管二203均设有单向阀,使其膨胀后的气囊6推动夹持板601与充电桩主体4两侧紧贴,进一步的为充电桩主体4提供防护。
[0029]需要说明的是,导管二203采用的是可伸缩的软管,因此,不会对充电桩外壳3的上下运动,造成干涉;
[0030]以及通过气囊6顶部的泄气阀603进而能够保持气囊6内部气压的恒定。
[0031]实施例2:
[0032]参照图1

5,一种充电桩的多位一体式外壳,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气囊6上连接有排气管7,排气管7上安装有阀门开关701。
[0033]盖壳301与充电桩外壳3通过安装螺栓302实现拆卸连接。
[0034]通过安装螺栓302,进而便于实现对盖壳301与充电桩外壳3的安装或拆卸,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桩的多位一体式外壳,包括充电桩外壳(3),所述充电桩外壳(3)上可拆卸连接有盖壳(301),所述充电桩外壳(3)内设置有充电桩主体(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充电桩外壳(3)下方的底板(1);活塞筒(2),安装在所述底板(1)上;支撑座(201),设置在所述充电桩外壳(3)底部,且与所述活塞筒(2)滑动连接,所述支撑座(201)与活塞筒(2)之间连接有弹簧一(204);导管一(202),连接在所述活塞筒(2)上;气囊(6),设置在所述充电桩外壳(3)内壁,所述气囊(6)内设置有弹簧二(602);夹持板(601),装配在所述气囊(6)上,且与所述充电桩主体(4)相贴;导管二(203),其一端与活塞筒(2)相连,另一端与气囊(6)相连,导管一(202)、导管二(203)均设有单向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超袁海龙金雷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助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