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桩及充电桩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98261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电桩及充电桩控制系统,所述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和充电桩壳体,充电桩本体包括充电桩插头和离合装置,离合装置包括基座、第一侧支架、第二侧支架和连接组件等,所述充电桩控制系统包括行走轨道、机器人、固定插座和所述充电桩,行走轨道设置于多个停车位之间,机器人沿行走轨道移动,通过机器人将充电桩转移到目标车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充电桩设有离合装置,用于同搬运机器人之间的结合和分离,有助于实现一台机器人控制多个充电桩,解决解决常规可移动充电桩体积大、覆盖范围有限等问题。盖范围有限等问题。盖范围有限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桩及充电桩控制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充电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桩及充电桩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越来越快,但其密切相关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发展却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影响到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虽然建立了大量的集中充电设施,也引入了各种便携式充电桩到居民区停车场,但仍然存在诸如充电车位被占用、新能源汽车独立车位数量紧张、居民区个人车位电路改造需求管控复杂、充电排队时间长等问题。
[0003]目前未出现成熟可应用的充电机器人产品,其中轮式充电机器人多为自带电池的立桩式充电自身体积较大,需占据较大的地面区域,充电线不具备自动收纳能力,且机器人运行需规避大量的地面行驶障碍,安全可靠性较弱;部分挂轨式充电机器人尚不成熟,且无单机多桩的运营能力,对降低充电桩车位比的作用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技术目的: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充电桩及充电桩控制系统,其提出了一种设有离合装置的充电桩,用于实现同搬运机器人之间的结合和分离,充电桩系统实现了一台机器人控制多个充电桩。
[0005]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桩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包括充电桩插头充电线、充电枪头和离合装置,所述充电线连接充电枪头和充电桩插头;
[0007]所述离合装置包括基座、第一侧支架、第二侧支架和连接组件,充电桩插头安装于基座的端部,第一侧支架和第二侧支架相对安装在基座上,第一侧支架和第二侧支架上分别开设若干通孔,第一侧支架和第二侧支架的后方分别设有一组连接组件,每组连接组件均包括从通孔中伸出的主动件和从动件,所述主动件在外力作用下,带动从动件缩入或伸出通孔。
[0008]作为优选,所述主动件为主动销轴,从动件为从动销轴;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背板、背板连接轴、弹簧和销轴支撑板,主动销轴和从动销轴均连接背板,所述背板通过销轴支撑板和背板连接轴固定于第一侧支架或第二侧支架的后方,弹簧套设在背板连接轴上,弹簧用于在主动销轴上的外力作用消失后,向背板提供复原力,带动从动件伸出通孔。
[0009]作为优选,充电桩还包括收放线装置和绕线装置,收放线装置和绕线装置分别用于控制充电线的收放和收纳;
[0010]所述收放线装置包括主动轴、从动轴、主动滚轮、从动轮、轴承支架、传动齿轮组、从动轮支架和挡块,主动轴通过轴承支架固定在基座上,主动轴的一端位于通孔中、另一端通过传动齿轮组连接所述从动轴和主动滚轮,基座的底部设置从动轮支架,从动轮通过从动轮支架固定于基座的底部,主动轴受到外部旋转动力作用时,带动主动滚轮转动,主动滚
轮转动时带动从动轮转动。
[0011]作为优选,所述绕线装置包括滑轨组件、滑轮组件、引导轮组件、引导管和充电线固定座,其中,滑轨组件包括布置于基座的底部的多条轨道,滑轮组件包括设置于每条轨道两端的滑轮,引导轮组件和引导管设置于从动轮的旁侧的基座上;
[0012]所述充电线沿轨道方向缠绕到滑轮上,充电线的一端通过充电线固定座固定在基座上,充电线的另一端通过引导管导入引导轮组件,所述充电枪头连接充电线,充电枪头和从动轮分别位于引导轮组件的两侧。
[0013]作为优选,所述滑轨组件还包括安装在轨道一侧的恒力弹簧支架和恒力弹簧,恒力弹簧用于向滑轮组件提供牵拉力。
[0014]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侧支架和第二侧支架相对设置,第一侧支架、第二侧支架和基座之间形成凹槽结构,充电桩插头位于凹槽结构的前端,所述凹槽结构用于充电桩与外部的夹持装置连接,第一侧支架和第二侧支架上设有导向块。
[0015]作为优选,所述充电桩还包括充电桩外壳,所述充电桩插头、凹槽结构和充电枪头均位于充电桩外壳的外部。
[0016]一种充电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轨道、机器人、固定插座、所述充电桩和主控制器,所述行走轨道设置于多个停车位之间,机器人沿行走轨道移动,停车位的预设位置上设有连接电网电源的固定插座,机器人用于将充电桩转移到目标车位,机器人上设有夹持装置,所述离合装置用于实现充电桩在夹持装置和固定插座之间切换,离合装置的主动件用于与夹持装置连接,从动件用于与固定插座连接,机器人通信连接主控制器。
[0017]作为优选,所述夹持装置设有用于与离合装置中的主动件连接的套筒件、用于连接收放线装置中的主动轴正转或反转的旋转动力源,固定插座设有与离合装置中的从动件连接的安装孔。
[0018]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的充电桩,设有和特定机器人结合和分离的离合装置,用于实现一台机器人控制多个充电桩;由于充电桩无动力,成本降低,体积缩小,具备了更强的可实施性,有助于解决常规可移动充电桩体积大,覆盖范围有限,占用地面空间,不能自动收纳充电线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实施例一的充电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中充电桩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图2中离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图2中收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图2中绕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实施例二的充电桩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0026]图中:1

充电桩本体;2

充电桩外壳;
[0027]11

离合装置;1101

基座;1102

第一侧支架;1103

主动销轴;1104

从动销轴;1105

导向块;1106

背板连接轴;1107

背板;1108

弹簧;1109

销轴支撑板;1110

第二侧支架;
[0028]12

收放线装置;1201

主动轴;1202

轴承支架;1203

传动齿轮组;1204

挡块;1205

从动轴;1206

主动滚轮;1207

从动轮;1208

从动轮支架;
[0029]13

绕线装置;1301

充电线;1302

充电枪头;1303

引导轮组件;1304

引导管;1305

恒力弹簧支架;1306

恒力弹簧;1307

滑轨组件;1308

充电线固定座;1309

滑轮组件;
[0030]14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桩本体(1),所述充电桩本体(1)包括充电桩插头(14)、充电线(1301)、充电枪头(1302)和离合装置(11),所述充电线(1301)连接充电枪头(1302)和充电桩插头(14);所述离合装置(11)包括基座(1101)、第一侧支架(1102)、第二侧支架(1110)和连接组件,充电桩插头(14)安装于基座(1101)的端部,第一侧支架(1102)和第二侧支架(1110)相对安装在基座(1101)上,第一侧支架(1102)和第二侧支架(1110)上分别开设若干通孔,第一侧支架(1102)和第二侧支架(1110)的后方分别设有一组连接组件,每组连接组件均包括从通孔中伸出的主动件和从动件,所述主动件在外力作用下,带动从动件缩入或伸出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件为主动销轴(1103),从动件为从动销轴(1104);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背板(1107)、背板连接轴(1106)、弹簧(1108)和销轴支撑板(1109),主动销轴(1103)和从动销轴(1104)均连接背板(1107),所述背板(1107)通过销轴支撑板(1109)和背板连接轴(1106)固定于第一侧支架(1102)或第二侧支架(1110)的后方,弹簧(1108)套设在背板连接轴(1106)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还包括收放线装置(12)和绕线装置(13),收放线装置(12)和绕线装置(13)分别用于控制充电线的收放和收纳;所述收放线装置(12)包括主动轴(1201)、从动轴(1205)、主动滚轮(1206)、从动轮(1207)、轴承支架(1202)、传动齿轮组(1203)、从动轮支架(1208)和挡块(1204),主动轴(1201)通过轴承支架(1202)固定在基座(1101)上,主动轴(1201)的一端位于通孔中、另一端通过传动齿轮组(1203)连接所述从动轴(1205)和主动滚轮(1206),基座(1101)的底部设置从动轮支架(1208),从动轮(1207)通过从动轮支架(1208)固定于基座(1101)的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装置(13)包括滑轨组件(1307)、滑轮组件(1309)、引导轮组件(1303)、引导管(1304)和充电线固定座(1308),其中,滑轨组件(1307)包括布置于基座(110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路张大伟张欢欢
申请(专利权)人:亿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