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式燃气发电机组的燃气预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8456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预热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箱式燃气发电机组的燃气预热装置,其当燃气输送装置穿过油箱内时,使油液通过热传导将燃气进行加热,进而提高装置利用燃气发电机组本体余温对燃气预热的效果,降低装置对燃气预热的能耗;包括燃气发电机组本体、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油箱、燃气输送装置、油泵、第一输油管、第二输油管和加热装置,第一导热管连通设置在燃气发电机组本体排气口处,第二导热管螺旋套装在第一导热管外侧壁上,油箱内设置有导热油液,燃气输送装置穿过油箱内部,并且燃气输送装置输出端与燃气发电机组本体输入端连通,油泵安装在油箱顶端,油泵输入端与油箱内连通,并且油泵输入端伸入油箱内部。并且油泵输入端伸入油箱内部。并且油泵输入端伸入油箱内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箱式燃气发电机组的燃气预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预热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箱式燃气发电机组的燃气预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燃气发电机是一种以液化气、天然气等可燃气体为燃烧物,代替汽油、柴油作为发动机动力的新型,高效的新能源发电机,目前一在对一种燃气发电机组的燃气进行预热时,现有技术CN201921047856.9中,该装置包括预热管、进气管、出气管和预热套,所述预热管的一端连接有进气管,所述预热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出气管,所述预热管内等距设有预热套,且预热套有四组等距设置,所述预热套包括套管、电热丝、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和接头,所述预热管的内部设有四组加热丝,但该装置使用时发现,该装置不便于利用燃气发电机组的余温对燃气进行预热,增加了装置对燃气预热的能耗,因此提出一种便于利用燃气发电机组余温对燃气预热,降低能耗的预热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当燃气输送装置穿过油箱内时,使油液通过热传导将燃气进行加热,进而提高装置利用燃气发电机组本体余温对燃气预热的效果,降低装置对燃气预热的能耗的箱式燃气发电机组的燃气预热装置。
[0004]本技术的一种箱式燃气发电机组的燃气预热装置,包括燃气发电机组本体、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油箱、燃气输送装置、油泵、第一输油管、第二输油管和加热装置,第一导热管连通设置在燃气发电机组本体排气口处,第二导热管螺旋套装在第一导热管外侧壁上,油箱内设置有导热油液,燃气输送装置穿过油箱内部,并且燃气输送装置输出端与燃气发电机组本体输入端连通,油泵安装在油箱顶端,油泵输入端与油箱内连通,并且油泵输入端伸入油箱内部,第一输油管连通设置在油泵输出端上,第一输油管输出端连通设置在第二导热管下部,第二输油管输入端连通设置在第二导热管上部,第二输油管输出端与油箱内连通,加热装置连通设置在第二输油管上,加热装置用于对油液加热;燃气通过燃气输送装置输送至燃气发电机组本体内部,燃气发电机组本体将燃气燃烧后,燃烧的尾气穿过第一导热管向外排放,当尾气穿过第一导热管排放时,尾气中的余温将第一导热管进行加热,之后通过打开油泵将油箱内的导热油液抽取,抽取的油液通过第一输油管输送至第二导热管内部,通过第一导热管的热传导将第二导热管进行加热,第二导热管通过热传导将内部流动的油液加热,加热后的油液通过第二输油管回流输送至油箱内部,从而当燃气输送装置穿过油箱内时,使油液通过热传导将燃气进行加热,进而提高装置利用燃气发电机组本体余温对燃气预热的效果,降低装置对燃气预热的能耗。
[0005]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箱、加热控制器、电热棒、三通管、第三输油管、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加热箱安装在油箱顶端,并且加热箱连通设置在第二输油管上,加热控制器安装在加热箱外侧壁上,电热棒与加热控制器电连接,并且电热棒设置在加热箱内部,
三通管连通设置在第一输油管上,第三输油管输入端与三通管的其中一组输出端连通,第三输油管输出端与加热箱内连通,第一阀门连通设置在第三输油管上,第二阀门连通设置在第一输油管上,并且第二阀门设置在三通管上方;当需要使用燃气对燃气发电机组本体点火启动时,将第二阀门关闭并将第一阀门开启,通过打开油泵将油箱内的油液抽取,抽取的油液通过三通管输送至第三输油管内部,第三输油管内的油液输送至加热箱内部,使加热箱通过第二输油管将油液回流输送至油箱内,之后打开加热控制器使加热箱加热,加热箱将流动的油液进行加热,从而使油液对燃气进行预热,进而使燃气发电机组本体点火启动时可直接使用加热后的燃气,降低燃气发电机组本体冷启动的磨损,同时降低燃气消耗。
[0006]优选的,所述燃气输送装置包括第一箱体、进气管、第二箱体、多组第三导热管和多组第一翅片,第一箱体安装在油箱右端,进气管输入端与外设供气设备连通,进气管输出端与第一箱体内连通,第二箱体安装在油箱左端,第二箱体输出端连通设置有排气管,排气管输出端与燃气发电机组本体输入端连通,多组第三导热管的右端均与第一箱体内连通,多组第三导热管的左端均与第二箱体内连通,多组第三导热管中部均浸入油箱的油液内部,多组第一翅片分别套装在多组第三导热管外侧壁上;外设供气设备将燃气通过进气管输送至第一箱体内部,第一箱体内的燃气穿过多组第三导热管输送至第二箱体内部,之后第二箱体通过排气管将燃气输送至燃气发电机组本体内,通过油液将多组第三导热管进行加热,使多组第三导热管通过热传导将燃气加热,提高燃气预热便利性,同时通过多组第三导热管将燃气分流,增加燃气的受热效果,提高燃气的预热效率,通过设置多组第一翅片,提高多组第三导热管受热效果,提高燃气预热效率。
[0007]优选的,还包括多组第二翅片,多组第二翅片均周向设置在第一导热管内侧壁上;通过设置多组第二翅片,提高第一导热管对尾气余温收集的效果,提高装置对燃气预热效果。
[0008]优选的,还包括保温壳体,保温壳体套装在第一导热管和第二导热管外部;通过设置保温壳体,提高第一导热管和第二导热管的保温效果,降低第一导热管内的热量流失,提高装置对燃气预热效率。
[0009]优选的,还包括保温棉,保温棉套装在油箱外侧壁上;通过设置保温棉,提高油箱的保温效果,提高热油对燃气预热的持续性。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热管采用大内径尺寸;通过使用大内径尺寸的第一导热管,降低多组第二翅片的设置对第一导热管排气造成影响,提高燃气发电机组本体的尾气排放通畅性。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燃气通过燃气输送装置输送至燃气发电机组本体内部,燃气发电机组本体将燃气燃烧后,燃烧的尾气穿过第一导热管向外排放,当尾气穿过第一导热管排放时,尾气中的余温将第一导热管进行加热,之后通过打开油泵将油箱内的导热油液抽取,抽取的油液通过第一输油管输送至第二导热管内部,通过第一导热管的热传导将第二导热管进行加热,第二导热管通过热传导将内部流动的油液加热,加热后的油液通过第二输油管回流输送至油箱内部,从而当燃气输送装置穿过油箱内时,使油液通过热传导将燃气进行加热,进而提高装置利用燃气发电机组本体余温对燃气预热的效果,降低装置对燃气预热的能耗。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油箱与油泵等连接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第一导热管与第二翅片等连接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第三导热管与第一翅片等连接的轴测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中标记:1、燃气发电机组本体;2、第一导热管;3、第二导热管;4、油箱;5、油泵;6、第一输油管;7、第二输油管;8、加热箱;9、加热控制器;10、电热棒;11、三通管;12、第三输油管;13、第一阀门;14、第二阀门;15、第一箱体;16、进气管;17、第二箱体;18、排气管;19、第三导热管;20、第一翅片;21、第二翅片;22、保温壳体;23、保温棉。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箱式燃气发电机组的燃气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气发电机组本体(1)、第一导热管(2)、第二导热管(3)、油箱(4)、燃气输送装置、油泵(5)、第一输油管(6)、第二输油管(7)和加热装置,第一导热管(2)连通设置在燃气发电机组本体(1)排气口处,第二导热管(3)螺旋套装在第一导热管(2)外侧壁上,油箱(4)内设置有导热油液,燃气输送装置穿过油箱(4)内部,并且燃气输送装置输出端与燃气发电机组本体(1)输入端连通,油泵(5)安装在油箱(4)顶端,油泵(5)输入端与油箱(4)内连通,并且油泵(5)输入端伸入油箱(4)内部,第一输油管(6)连通设置在油泵(5)输出端上,第一输油管(6)输出端连通设置在第二导热管(3)下部,第二输油管(7)输入端连通设置在第二导热管(3)上部,第二输油管(7)输出端与油箱(4)内连通,加热装置连通设置在第二输油管(7)上,加热装置用于对油液加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箱式燃气发电机组的燃气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箱(8)、加热控制器(9)、电热棒(10)、三通管(11)、第三输油管(12)、第一阀门(13)和第二阀门(14),加热箱(8)安装在油箱(4)顶端,并且加热箱(8)连通设置在第二输油管(7)上,加热控制器(9)安装在加热箱(8)外侧壁上,电热棒(10)与加热控制器(9)电连接,并且电热棒(10)设置在加热箱(8)内部,三通管(11)连通设置在第一输油管(6)上,第三输油管(12)输入端与三通管(11)的其中一组输出端连通,第三输油管(12)输出端与加热箱(8)内连通,第一阀门(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绍毅韩颜隆
申请(专利权)人:新盛安动力科技山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