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油污隔离棚式发电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0108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9: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器油污隔离棚式发电机组,棚体内通过油污隔离板分隔成机组隔离腔和散热隔离腔,发电机组安装在机组隔离腔内,且发动机靠近散热隔离腔的一侧,散热器安装在散热隔离腔内;散热隔离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侧进风装置,散热隔离腔远离油污隔离板一侧设有后出风装置,由左右两侧侧进风装置进入至散热隔离腔的风经过散热器后、最后由后出风装置排出至棚体外;散热器与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之间连接有穿过油污隔离板的冷却循环管路;通过油污隔离板的设计,彻底解决了因油污、杂物等堵塞水箱散热,导致高温停机影响生产及水箱淤堵油泥难清理等问题,大大提高了发电机组的运行可靠性,减少了客户的维修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器油污隔离棚式发电机组


[0001]本技术涉及发电机组
,尤其涉及一种散热器油污隔离棚式发电机组。

技术介绍

[0002]现在常规的棚式露天用发电机组,参见图3,包括底座和棚体,底座与棚体之间围成的空间内安装有发电机组,发电机组包括发电机和与发电机传动连接的发动机,发动机远离发电机一侧设有散热器,散热器包括冷却水箱和冷却风扇,冷却风扇连接至发动机的输出端;设计制造时,一般在发电机远离发动机的一侧设有进气,靠近棚体一端的冷却水箱的散热面排气,发电机组运行时,冷却风扇旋转,将风强制由棚体的一端进入,经过发电机、发动机后经过冷却水箱后由另一端排出,实现进排气降温;然而当前的发动机的呼吸器排气口一般都设在靠近冷却水箱底部的位置,当冷却风扇旋转时,面对呼吸器一侧形成进风涡流,导致呼吸器排出的油、水汽容易吸附在冷却水箱的散热片上,当环境中风沙、灰尘、蚊虫、草籽、柳絮等等较多,这些东西容易进入棚内,通过油污粘附在冷却水箱上,造成发电机组水箱散热面的堵塞,影响机组散热,造成机组高温或停机现象,只能增加人力物力拆装清理,会给用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有效将发动机与冷却水箱隔离,避免散热水箱因油污淤堵的散热器油污隔离棚式发电机组。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散热器油污隔离棚式发电机组,包括底座和棚体,所述底座与所述棚体之间围成的空间内安装有发电机组,所述发电机组包括发电机和与所述发电机传动连接的发动机,所述发动机远离所述发电机一侧设有散热器;所述棚体内通过油污隔离板分隔成机组隔离腔和散热隔离腔,所述发电机组安装在所述机组隔离腔内,且所述发动机靠近所述散热隔离腔的一侧,所述散热器安装在所述散热隔离腔内;所述散热隔离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侧进风装置,所述散热隔离腔远离所述油污隔离板一侧设有后出风装置,由左右两侧所述侧进风装置进入至所述散热隔离腔的风经过所述散热器后、最后由所述后出风装置排出至所述棚体外;所述散热器与所述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之间连接有穿过所述油污隔离板的冷却循环管路。
[000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散热器包括冷却水箱和电子冷却风扇,所述冷却水箱设在靠近所述后出风装置一侧,所述电子冷却风扇对应安装在所述冷却水箱上远离所述后出风装置的一侧;所述冷却循环管路包括连接在所述冷却水箱的进水口与所述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的出水口之间的进水管路和连接在所述冷却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的进水口之间的出水管路,所述进水管路与所述出水管路均穿过所述油污隔离板。
[000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侧进风装置包括设在所述棚体上与所述散热器对应的进风百叶窗。
[000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进风百叶窗的内部对应安装有高密隔离金属网。
[000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棚体上还设有与所述散热隔离腔对应的检修门。
[000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棚体上位于所述机组隔离腔的侧壁设有散热口。
[0010]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散热器油污隔离棚式发电机组,包括底座和棚体,所述底座与所述棚体之间围成的空间内安装有发电机组,所述发电机组包括发电机和与所述发电机传动连接的发动机,所述发动机远离所述发电机一侧设有散热器;所述棚体内通过油污隔离板分隔成机组隔离腔和散热隔离腔,所述发电机组安装在所述机组隔离腔内,且所述发动机靠近所述散热隔离腔的一侧,所述散热器安装在所述散热隔离腔内;所述散热隔离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侧进风装置,所述散热隔离腔远离所述油污隔离板一侧设有后出风装置,由左右两侧所述侧进风装置进入至所述散热隔离腔的风经过所述散热器后、最后由所述后出风装置排出至所述棚体外;所述散热器与所述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之间连接有穿过所述油污隔离板的冷却循环管路;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发电机组内棚体内通过油污隔离板的设置,将原来的棚式机组由一个工作腔室隔离成两个工作腔室,用于单独放置所述散热器,与所述发动机之间进行分隔,此时机组运行时,机组的散热原理时,所述散热器旋转,进风由左右两侧所述侧进风装置进入至所述散热隔离腔,对所述散热器进行散热,最后由所述后出风装置排出至所述棚体外,此进排气散热过程中,位于机组隔离腔内的风被所述油污隔离板隔离,无法进入至所述散热隔离腔内,因此也可将呼吸器排出的油、水汽等进行隔离,避免对散热器的水箱散热器造成淤堵;本发电机组的改造成本低,见效快,彻底解决了因油污、杂物等堵塞水箱散热,导致高温停机影响生产及水箱淤堵油泥难清理等问题,大大提高了发电机组的运行可靠性,减少了客户的维修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2]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1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布置图;
[001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散热路线图(俯视角度);
[0015]图3是
技术介绍
中棚式发电机组的散热原理图。
[0016]图中:1

底座;2

棚体;3

发电机;4

发动机;5

油污隔离板;6

机组隔离腔;7

散热隔离腔;8

侧进风装置;9

后出风装置;10

冷却水箱;11

电子冷却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技术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0018]如图1和图3所示,散热器油污隔离棚式发电机组,包括底座1和棚体2,所述底座1与所述棚体2之间围成的空间内安装有发电机组,所述发电机组包括发电机3和与所述发电
机3传动连接的发动机4,所述发动机4远离所述发电机3一侧设有散热器,所述棚体2内通过油污隔离板5分隔成机组隔离腔6和散热隔离腔7,所述发电机组安装在所述机组隔离腔6内,且所述发动机4靠近所述散热隔离腔的一侧,所述散热器安装在所述散热隔离腔7内;所述散热隔离腔7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侧进风装置8,所述散热隔离腔7远离所述油污隔离板5一侧设有后出风装置9,由左右两侧所述侧进风装置8进入至所述散热隔离腔7的风经过所述散热器后、最后由所述后出风装置9排出至所述棚体2外;所述散热器与所述发动机4的冷却系统之间连接有穿过所述油污隔离板5的冷却循环管路。由于此种增设了油污隔离板5,因此需要对所述冷却循环管路进行改造,管路穿过所述油污隔离板5,并在两者的连接处采用密封配合。
[0019]本发电机组内棚体2内通过油污隔离板5的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散热器油污隔离棚式发电机组,包括底座和棚体,所述底座与所述棚体之间围成的空间内安装有发电机组,所述发电机组包括发电机和与所述发电机传动连接的发动机,所述发动机远离所述发电机一侧设有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棚体内通过油污隔离板分隔成机组隔离腔和散热隔离腔,所述发电机组安装在所述机组隔离腔内,且所述发动机靠近所述散热隔离腔的一侧,所述散热器安装在所述散热隔离腔内;所述散热隔离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侧进风装置,所述散热隔离腔远离所述油污隔离板一侧设有后出风装置,由左右两侧所述侧进风装置进入至所述散热隔离腔的风经过所述散热器后、最后由所述后出风装置排出至所述棚体外;所述散热器与所述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之间连接有穿过所述油污隔离板的冷却循环管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油污隔离棚式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冷却水箱和电子冷却风扇,所述冷却水箱设在靠近所述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颜隆崔涛韩宾宾韩斌
申请(专利权)人:新盛安动力科技山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