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软组织填充的聚己内酯微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8404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软组织填充的聚己内酯微球。该技术方案首先对聚己内酯进行乳化和聚合,而后浸渍于含有金属纳米粒子前驱体的溶液中形成骨架,最后执行交联,从而得到聚己内酯微球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摒弃了常规的制备工艺,采用乳化、浸渍、交联的三步工艺制备,充分提高了产物性能和制备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的聚己内酯微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性能稳定,便于填充,不良反应少,填充效果良好,而且易于实规模化生产,具有优越的工艺效率和突出的技术优势。术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软组织填充的聚己内酯微球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面部填充剂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软组织填充的聚己内酯微球。

技术介绍

[0002]聚己内酯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和无毒性,因而被广泛用作医用生物降解材料及药物控制释放体系。聚己内酯(PCL)是一种以二元醇为引发剂,由己内酯开环聚合而得到的热塑性结晶聚酯。PCL熔点为59~64℃,玻璃化转变温度约为

60~65℃,是一种白色不透明固体,具有一定刚性和强度,表现为典型的树脂特性,与高分子材料相容性好,也可作为改性剂提高其他高聚物的某些性能;易溶于甲苯、四氢呋喃、乙酸乙酯和二氯甲烷等溶剂中,易成膜。由于PCL的结构重复单元上有5个非极性亚甲基和一个极性酯基,因而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加工性,而制品则具有形状记忆性。在医疗美容领域中,聚己内酯是常用的面部填充材料,然而,常规聚己内酯微球的性能不够理想,相关制备方法亟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用于软组织填充的聚己内酯微球,以解决常规制备方法所得的聚己内酯微球性能不够理想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用于软组织填充的聚己内酯微球,是由以下方面制备的:
[0006]1)将聚己内酯与丙三醇以及羧甲基纤维素钠共溶于有机溶剂中,通过涡旋振荡混匀;而后向其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水溶液,通过涡旋振荡乳化;再在一定温度下低速搅拌,使有机溶剂挥发,得到乳浊液;而后在紫外光下聚合,聚合完成后去除非聚合相;
[0007]2)将步骤1)所得产物浸渍于含有金属纳米粒子前驱体的溶液中,加入还原剂后震荡混匀得;而后将聚乙二醇和β

萜烯树脂与之混合,在60℃下蒸腾,形成内支撑骨架;
[0008]3)将步骤2)所得产物在搅拌条件下与水混合,控制搅拌速度乳化5

60min,得到混合溶液;向其中加入交联剂,交联一定时间后过滤收集产物,洗涤后得到聚己内酯微球粗品;而后将其喷雾干燥,得到所述聚己内酯微球。
[0009]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丙三醇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摩尔比为1:2。
[0010]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涡旋振荡的转速为600~800rpm。
[0011]作为优选,步骤1)中一定温度为70~80℃。
[0012]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还原剂的加入量为步骤1)中聚己内酯用量的1~1.5倍。
[0013]作为优选,步骤2)中聚乙二醇和β

萜烯树脂的摩尔比为2:1。
[0014]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蒸腾的过程中体系处于持续搅拌下。
[0015]作为优选,步骤3)中所述搅拌速度控制在400~600rpm。
[0016]作为优选,步骤3)中喷雾干燥的温度不超过80℃。
[0017]作为优选,步骤3)中所述交联剂为三羟甲基丙烷,所述三羟甲基丙烷的加入量为1
~1.5mol/L。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软组织填充的聚己内酯微球。该技术方案摒弃了常规的制备工艺,采用乳化、浸渍、交联的三步工艺制备,充分提高了产物性能和制备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制备的聚己内酯微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性能稳定,便于填充,不良反应少,填充效果良好,而且易于实规模化生产,具有优越的工艺效率和突出的技术优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将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0]实施例1
[0021]一种用于软组织填充的聚己内酯微球,是由以下方面制备的:
[0022]1)将聚己内酯与丙三醇以及羧甲基纤维素钠共溶于有机溶剂中,通过涡旋振荡混匀;而后向其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水溶液,通过涡旋振荡乳化;再在一定温度下低速搅拌,使有机溶剂挥发,得到乳浊液;而后在紫外光下聚合,聚合完成后去除非聚合相;
[0023]2)将步骤1)所得产物浸渍于含有金属纳米粒子前驱体的溶液中,加入还原剂后震荡混匀得;而后将聚乙二醇和β

萜烯树脂与之混合,在60℃下蒸腾,形成内支撑骨架;
[0024]3)将步骤2)所得产物在搅拌条件下与水混合,控制搅拌速度乳化5

60min,得到混合溶液;向其中加入交联剂,交联一定时间后过滤收集产物,洗涤后得到聚己内酯微球粗品;而后将其喷雾干燥,得到所述聚己内酯微球。
[0025]实施例2
[0026]一种用于软组织填充的聚己内酯微球,是由以下方面制备的:
[0027]1)将聚己内酯与丙三醇以及羧甲基纤维素钠共溶于有机溶剂中,通过涡旋振荡混匀;而后向其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水溶液,通过涡旋振荡乳化;再在一定温度下低速搅拌,使有机溶剂挥发,得到乳浊液;而后在紫外光下聚合,聚合完成后去除非聚合相;
[0028]2)将步骤1)所得产物浸渍于含有金属纳米粒子前驱体的溶液中,加入还原剂后震荡混匀得;而后将聚乙二醇和β

萜烯树脂与之混合,在60℃下蒸腾,形成内支撑骨架;
[0029]3)将步骤2)所得产物在搅拌条件下与水混合,控制搅拌速度乳化5

60min,得到混合溶液;向其中加入交联剂,交联一定时间后过滤收集产物,洗涤后得到聚己内酯微球粗品;而后将其喷雾干燥,得到所述聚己内酯微球。
[0030]其中,步骤1)中所述丙三醇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摩尔比为1:2。步骤1)中所述涡旋振荡的转速为600~800rpm。步骤1)中一定温度为70~80℃。步骤2)中所述还原剂的加入量为步骤1)中聚己内酯用量的1~1.5倍。步骤2)中聚乙二醇和β

萜烯树脂的摩尔比为2:1。步骤2)中所述蒸腾的过程中体系处于持续搅拌下。步骤3)中所述搅拌速度控制在400~600rpm。步骤3)中喷雾干燥的温度不超过80℃。步骤3)中所述交联剂为三羟甲基丙烷,所述三羟甲基丙烷的加入量为1~1.5mol/L。
[0031]以上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
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申请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软组织填充的聚己内酯微球,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方面制备的:1)将聚己内酯与丙三醇以及羧甲基纤维素钠共溶于有机溶剂中,通过涡旋振荡混匀;而后向其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水溶液,通过涡旋振荡乳化;再在一定温度下低速搅拌,使有机溶剂挥发,得到乳浊液;而后在紫外光下聚合,聚合完成后去除非聚合相;2)将步骤1)所得产物浸渍于含有金属纳米粒子前驱体的溶液中,加入还原剂后震荡混匀得;而后将聚乙二醇和β

萜烯树脂与之混合,在60℃下蒸腾,形成内支撑骨架;3)将步骤2)所得产物在搅拌条件下与水混合,控制搅拌速度乳化5

60min,得到混合溶液;向其中加入交联剂,交联一定时间后过滤收集产物,洗涤后得到聚己内酯微球粗品;而后将其喷雾干燥,得到所述聚己内酯微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软组织填充的聚己内酯微球,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丙三醇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摩尔比为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软组织填充的聚己内酯微球,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涡旋振荡的转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景堂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医妃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