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触土式小麦宽条带均匀导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8290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非触土式小麦宽条带均匀导种装置,包括聚种部、送种部、分种部和引种部;送种部固接在聚种部的底端并与聚种部的底端连通;送种部内设置有缓冲装置;分种部的顶端与送种部的底端固接并连通;分种部内固接有半椭球,半椭球与送种部的底端对应设置;引种部的进口与分种部的出口固接并连通,引种部出口分成两条并开口。本申请既克服了传统双圆盘入土式导种装置播种时因缠草、壅泥导致无法实现小麦顺畅条播的问题,又解决了传统鸭嘴非入土式导种装置播种时因种子流在宽条带上横向分布不均导致小麦无法充分吸收土壤养分和水分的问题,结构紧凑,节省材料、降低生产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非触土式小麦宽条带均匀导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农业种植
,特别是涉及一种非触土式小麦宽条带均匀导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长江中下游糯稻

小麦种植轮作区,糯稻收割相对较迟、稻茬秸秆量大,且土壤粘重板结,传统入土式导种装置已无法正常满足此工况条件下小麦顺畅播种。目前该区域常用的入土式导种装置多为双圆盘开沟导种装置,该导种装置在上述工况下存在缠草、壅泥问题,无法实现小麦顺畅条播。常用的非入土式导种装置多为鸭嘴式导种装置,该装置适合宽条带播种,条带宽度一般为60mm~120mm,尽管该导种方式可使小麦顺畅条播,但宽条带内种子横向分布不均,使得无法充分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影响小麦分蘖能力,不利于小麦后期生长发育。因此实现小麦宽条带顺畅均匀播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而解决宽条带内的种子流横向均匀分布则是关键中的关键,这对小麦后期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触土式小麦宽条带均匀导种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非触土式小麦宽条带均匀导种装置,包括:
[0005]聚种部;
[0006]送种部,所述送种部固接在所述聚种部的底端并与所述聚种部的底端连通;所述送种部内设置有缓冲装置;
[0007]分种部,所述分种部的顶端与所述送种部的底端固接并连通;所述分种部内固接有半椭球,所述半椭球与所述送种部的底端对应设置;
[0008]引种部,所述引种部的进口与所述分种部的出口固接并连通,所述引种部出口分成两条并开口。
[0009]优选的,所述聚种部的管径为25mm

32mm,所述聚种部呈抛物线型弯曲,抛物线曲线方程为
[0010][0011]优选的,所述送种部的管径与所述聚种部相等,所述缓冲装置间隔交错设置在所述送种部的内腔。
[0012]优选的,所述缓冲装置的截面为直角梯形,所述缓冲装置的高度为10mm

12.5mm;所述缓冲装置的斜面朝向所述聚种部设置。
[0013]优选的,所述分种部倾斜向下设置,所述送种部与所述分种部的夹角β为125
°‑
135
°

[0014]优选的,所述半椭球底端与所述引种部的底端距离为20mm

25mm,所述引种部倾斜设置,所述引种部与水平面的夹角γ为35
°‑
37.5
°

[0015]优选的,所述半椭球的弧面顶端与所述送种部的内腔中心上下对应设置,所述半椭球的曲面方程为
[0016][0017]优选的,所述引种部底面倾斜设置,其倾斜方向为由内向外倾斜,其倾斜角α为10
°‑
15
°

[0018]优选的,所述引种部出口的宽度L1为80mm

85mm,所述引种部两出口的间距L2为100mm

105mm。
[0019]本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非触土式小麦宽条带均匀导种装置,由聚种部、送种部和分种部组成,分种部底端连通有引种部,引种部不入土,属非入土式导种装置,相对于传统双圆盘入土式导种装置可避免缠草、壅泥等问题,实现种子流顺畅导种,此外其结构紧凑、工艺少,可节省材料、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分种部内设置的半椭球进行分种,可均匀的将种子流分配至左右两行,再经过引种部的进行引流,使种子流能横向均匀的引至引种部出口,形成两行宽条带,相对于传统鸭嘴非入土式导种装置可进一步提升宽条带内种子横向均匀度,减少了均匀度不足导致小麦无法充分吸收土壤养分和水分的问题,从而改善小麦的生长发育。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非触土式小麦宽条带均匀导种装置主视图;
[0022]图2为本技术非触土式小麦宽条带均匀导种装置侧视图;
[0023]图3为本技术非触土式小麦宽条带均匀导种装置俯视图;
[0024]图4位本技术非触土式小麦宽条带均匀导种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5]其中,1、聚种部;2、送种部;3、分种部;4、引种部;5、半椭球;6、缓冲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8]参照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非触土式小麦宽条带均匀导种装置,包括:
[0029]聚种部1;
[0030]送种部2,送种部2固接在聚种部1的底端并与聚种部1的底端连通;送种部2内设置有缓冲装置6;
[0031]分种部3,分种部3的顶端与送种部2的底端固接并连通;分种部3内固接有半椭球5,半椭球5与送种部2的底端对应设置;
[0032]引种部4,引种部4的进口与分种部3的出口固接并连通,引种部4出口分成两条并开口。
[0033]本申请由聚种部1、送种部2和分种部3组成,分种部3底端连通有引种部4,引种部4不入土,使用时种子从聚种部1汇集后进入送种部2,经过缓冲装置6层层减速后落到分种部3,经过分种部3分离后进入引种部4的两个分支再播入土地内,属非入土式导种装置,相对于传统双圆盘入土式导种装置减少了缠草、壅泥等问题,实现种子流顺畅导种,其结构紧凑、工艺少,可节省材料、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分种部3内设置的半椭球5进行分种,可均匀的将种子流分配至左右两行,再经过引种部4的进行引流,使种子流能横向均匀的引至引种部4出口,形成两行宽条带,相对于传统鸭嘴非入土式导种装置可进一步提升宽条带内种子横向均匀度,减少了均匀度不足导致小麦无法充分吸收土壤养分和水分的问题,从而改善小麦的生长发育。
[0034]进一步优化方案,聚种部1的管径为25mm

32mm,聚种部1呈抛物线型弯曲,抛物线曲线方程为
[0035][0036]聚种部1选用通用内径的管道经过弯管制成,弯管的弧度为抛物线形,送种部2与聚种部1的最低点连通,防止种子聚集过程中受到阻挡,同时也防止聚种部1内种子残留。
[0037]进一步优化方案,送种部2的管径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触土式小麦宽条带均匀导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聚种部(1);送种部(2),所述送种部(2)固接在所述聚种部(1)的底端并与所述聚种部(1)的底端连通;所述送种部(2)内设置有缓冲装置(6);分种部(3),所述分种部(3)的顶端与所述送种部(2)的底端固接并连通;所述分种部(3)内固接有半椭球(5),所述半椭球(5)与所述送种部(2)的底端对应设置;引种部(4),所述引种部(4)的进口与所述分种部(3)的出口固接并连通,所述引种部(4)出口分成两条并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触土式小麦宽条带均匀导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种部(1)的管径为25mm

32mm,所述聚种部(1)呈抛物线型弯曲,抛物线曲线方程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触土式小麦宽条带均匀导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种部(2)的管径与所述聚种部(1)相等,所述缓冲装置(6)间隔交错设置在所述送种部(2)的内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触土式小麦宽条带均匀导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6)的截面为直角梯形,所述缓冲装置(6)的高度为10mm

12.5mm;所述缓冲装置(6)的斜面朝向所述聚种部(1)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触土式小麦宽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甜韩建锋顾昕潘帅杜娟慧李兆东陈永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