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放卷夹料结构、卷料设备及涂布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8129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收放卷夹料结构、卷料设备及涂布设备,收放卷夹料结构包括驱动组件和开设有安装孔的夹料安装部;安装孔中滑动连接有轴套部,轴套部转动连接有夹料芯轴,而驱动组件与夹料芯轴连接。其能通过驱动组件带动夹料芯轴移动,从而带动夹头组件移动,以完成夹头组件对卷料卷筒的夹紧动作;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夹料芯轴与轴套部转动连接,因此,轴套部会随夹料芯轴移动,故在夹料芯轴滑动的过程中,载荷点并未发生改变,降低了夹料芯轴的强度要求;另一方面,由于驱动组件是通过推动轴套部以同步带动夹料芯轴移动的,轴套部与夹料芯轴相对位置不变,而轴套部又安装于第一安装孔中,呈“凸”型状,消除了夹手风险,进而提高了安全性。安全性。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收放卷夹料结构、卷料设备及涂布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涂布
,尤其涉及一种收放卷夹料结构、卷料设备及涂布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涂布指的是将糊状聚合物、熔融态聚合物或聚合物熔液涂布于纸、布、塑料薄膜上制得复合材料(膜)的一种方法。对于电池的涂布场景而言,通常需要一辊筒状的卷料结构安装薄膜卷料,卷料结构的一侧通常会设置有用于夹紧该辊筒的夹头结构,夹头结构配置有驱动结构,该驱动结构能通过夹头结构带动卷料结构转动;在实际生产时,工作人员将缠绕有薄膜卷料的卷料结构安装于夹头结构上,再通过驱动结构带动卷料结构转动,使得薄膜卷料向下游的涂布设备输送,从而涂布设备能够持续地对薄膜卷料进行涂布作业。
[0003]如图1所述,现有技术中的夹头结构包括安装座01,安装座01通过两个圆锥滚子轴承02转动连接有轴套03,在圆锥滚子轴承的作用下,轴套03仅能相对于安装座01的转动;而轴套03的内腔滑动连接有芯轴04,轴套03的内腔开设有键槽05,芯轴04连接有键单元06,该键单元06能够在该键槽05中滑动,即芯轴04通过键连接与轴套03滑动连接;同时,芯轴04凸出于轴套03的一端连接有夹头组件07,该夹头组件07用于夹持卷料卷筒08。
[0004]对于上述的夹头结构而言,其存在以下缺陷:1、在夹头组件07滑动的过程中,芯轴04的载荷作用点随夹头组件07的位置改变不断变化,导致载荷分布不均匀,因此对芯轴04的强度要求高,进而导致成本上升;2、由于夹头组件07的尺寸通常大于芯轴04的尺寸,因此在夹头组件07与轴套03之间形成一“凹”型区域,该区域的宽度会随着芯轴04的移动而变化,故存在夹手风险,即工作人员在安装卷料套筒08时容易被在夹头组件07与安装座01夹伤,存在安全隐患。
[0005]即现有技术中的夹头结构存在成本高且安全隐患大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收放卷夹料结构、卷料设备及涂布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夹头结构成本高且安全隐患大的问题。
[0007]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收放卷夹料结构,包括驱动组件和开设有第一安装孔的夹料安装部;
[0009]所述夹料安装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中滑动连接有轴套部,所述轴套部的内圈转动连接有夹料芯轴;
[0010]所述夹料芯轴凸出于所述轴套部的一端用于连接夹头组件,所述夹料芯轴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夹料芯轴平移。
[0011]可选地,所述轴套部与所述夹料芯轴之间设置有深沟球轴承及圆锥滚子轴承;
[0012]所述深沟球轴承的内圈套设于所述夹料芯轴的一端上,所述深沟球轴承的外圈套设于所述轴套部内;所述圆锥滚子轴承的内圈套设于所述夹料芯轴的另一端上,所述圆锥滚子轴承的外圈套设于所述轴套部内。
[0013]可选地,所述夹料芯轴与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端之间连接有推动连接件;
[0014]所述推动连接件包括由内至外设置的内连接部及外连接部,所述内连接部设置于所述深沟球轴承远离所述圆锥滚子轴承的一侧,并与所述轴套部固定连接;所述外连接部与所述驱动组件固定连接。
[0015]可选地,所述内连接部包括开设于所述推动连接件的避让孔,所述轴套部的套口边沿对应所述避让孔的位置开设有螺纹连接孔;所述螺纹连接孔通过螺栓与所述避让孔锁合连接。
[0016]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平移组件和第二平移组件,所述轴套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平移组件与所述第二平移组件之间;
[0017]所述外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平移组件的移动端固定连接,所述外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平移组件的移动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平移组件的固定端及所述第二平移组件的固定端均固定于所述夹料安装部上。
[0018]可选地,所述第一平移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夹料安装部上的气缸单元,所述气缸单元的伸缩端与所述外连接部的一端固定连接;
[0019]所述气缸单元的固定端上还连接有导轨安装板,所述导轨安装板上安装有导轨单元,所述外连接部通过滑块与所述导轨单元滑动连接。
[0020]可选地,所述第二平移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夹料安装部上的丝杆安装块;
[0021]所述丝杆安装块螺纹连接有丝杆单元,所述丝杆单元的一端与所述外连接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丝杆单元的一侧设置有电机单元,所述电机单元的转轴端固定连接有丝杆升降单元,所述丝杆升降单元套设于所述丝杆单元外,用于带动所述丝杆单元移动。
[0022]可选地,所述夹料安装部包括翻转安装座和翻转支撑板,所述翻转支撑板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翻转安装座穿设所述第二安装孔,且所述第一安装孔开设于所述翻转安装座内;
[0023]所述翻转安装座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壁处开设有键滑槽,所述轴套部固定连接有平键部,所述平键部与所述键滑槽滑动连接。
[0024]一种卷料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收放卷夹料结构,所述收放卷夹料结构上可拆卸地安装有卷料卷筒。
[0025]一种涂布设备,包括涂料部,所述涂料部的一端设有如上所述的卷料设备。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收放卷夹料结构、卷料设备及涂布设备,其能通过驱动组件带动夹料芯轴移动,从而带动夹头组件移动,以完成夹头组件对卷料卷筒的夹紧动作;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夹料芯轴与轴套部的连接关系为转动连接,因此,轴套部会随夹料芯轴移动,对于夹料芯轴而言,其在滑动的过程中,夹料芯轴与轴套部的相对位置不变,因此载荷点并未发生改变,避免了载荷点不恒定的问题,从而降低了夹料芯轴的强度要求;同时,横向的移动由轴套部与安装孔之间的滑动连接限定,不需要在夹料芯轴上设置键单元等连接结构,避免因为在夹料芯轴上开键槽而带来强度下降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驱动组件是通过推动轴套部以同步带动夹料芯轴移动的,轴套部与夹料芯轴相对位置不变,而轴套部又是安装于第一安装孔中,呈“凸”型状,消除了夹手风险,进而提高了安全性;综上,本专利技术的收放卷夹料结构、卷料设备及涂布设备具备强度高且安全性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9]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30]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夹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收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收放卷夹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组件(300)和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11)的夹料安装部(100);所述夹料安装部(100)于所述第一安装孔(111)中滑动连接有轴套部(400),所述轴套部(400)的内圈转动连接有夹料芯轴(200);所述夹料芯轴(200)凸出于所述轴套部(400)的一端用于连接夹头组件(07),所述夹料芯轴(200)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300)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300)用于带动所述夹料芯轴(200)平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放卷夹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部(400)与所述夹料芯轴(200)之间设置有深沟球轴承(510)及圆锥滚子轴承(02);所述深沟球轴承(510)的内圈套设于所述夹料芯轴(200)的一端上,所述深沟球轴承(510)的外圈套设于所述轴套部(400)内;所述圆锥滚子轴承(02)的内圈套设于所述夹料芯轴(200)的另一端上,所述圆锥滚子轴承(02)的外圈套设于所述轴套部(400)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放卷夹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料芯轴(200)与所述驱动组件(300)的驱动端之间连接有推动连接件(600);所述推动连接件(600)包括由内至外设置的内连接部(601)及外连接部(602),所述内连接部(601)设置于所述深沟球轴承(510)远离所述圆锥滚子轴承(02)的一侧,并与所述轴套部(400)固定连接;所述外连接部(602)与所述驱动组件(300)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收放卷夹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连接部(601)包括开设于所述推动连接件(600)的避让孔,所述轴套部(400)的套口边沿对应所述避让孔的位置开设有螺纹连接孔(401);所述螺纹连接孔(401)通过螺栓与所述避让孔锁合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收放卷夹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300)包括第一平移组件(310)和第二平移组件(320),所述轴套部(400)设置于所述第一平移组件(310)与所述第二平移组件(320)之间;所述外连接部(60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平移组件(310)的移动端固定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荣峰夏永肖建斌王靖吴浩东邢波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赢合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