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废料回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废料回收装置,包括机架、料斗、第一转辊、驱动件以及套设在传动轴上第一传送带;料斗固定安装在机架顶部,料斗下端具有出料口,出料口位于第一传送带上方,驱动件固定安装在机架上,第一转辊通过驱动件与机架转动连接,第一传送带上向外突出设置有若干限位柱,第一传送带的末端设置有收料桶,在针对于丝或者带状废料的时候,限位柱可以勾住废料从而提供一定程度的限位,以确保了废料的稳定输送,同时减少了废料在输送过程中发生回滚或者落出第一传送带的可能,以进一步提高了输送效率。以进一步提高了输送效率。以进一步提高了输送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料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废料回收
,特别涉及一种废料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加工金属件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边角废料,废料的回收可以极大程度上减少成本,所以金属废料的回收便是一项不可忽略内容,常见的废料收集方式为在每台设备的下料口处放置一个桶或者箱,但遇到多台的机床同时进行加工时,需要人工进行时常观察各个桶或者箱的收集情况,需要较大的人工成本,所以市面上出现了通过传送带集中收集的方式,可将收集废料的位置限定为一处,减少了人工巡视的成本,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发现传送带旁边时常具有废料的残留,尤其是当废料呈丝或者带状时,容易勾在设备上导致废料在某处发生堆积的现象,影响废料回收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废料回收效率的废料回收装置。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废料回收装置,包括机架、料斗、第一转辊、驱动件以及套设在传动轴上第一传送带;料斗固定安装在机架顶部,料斗下端具有出料口,出料口位于第一传送带上方,驱动件固定安装在机架上,第一转辊通过驱动件与机架转动连接,第一传送带上向外突出设置有若干限位柱,第一传送带的末端设置有收料桶。
[0006]有益效果:通过传送带的设置,可以对多台设备进行废料收集,并使得最终的废料能够收集到相对应的位置,以减少工人的巡视成本,进一步的通过限位柱的设置,在针对于丝或者带状废料的时候,限位柱可以勾住废料从而提供一定程度的限位,以确保了废料的稳定输送,同时减少了废料在输送过程中发生回滚或者落出第一传送带的可能,以进一步提高了输送效率,而自上而下的下料方式,将使得废料能够准确卡入限位柱之间形成稳定的限位,避免了废料的堆积,同时当废料的量较大时,常规的传送带可能导致物料从两侧滚落,而该结构可以有效提高废料朝向两侧的限位,以提高输送稳定性。
[0007]出料口在第一传送带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第一传送带的宽度。
[0008]有益效果:通过该结构的设置,确保了废料的下落点处于第一传送带内,以避免了废料散落传送带以外,减少废料损失,以及人工打扫成本。
[0009]第一传送带设置为链板结构,限位柱与第一传送带之间可拆卸连接。
[0010]有益效果:采用了链板结构,结构稳定更加耐磨,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而限位柱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当发生零件损耗的时候可以减少设备的维护成本。
[0011]限位柱的底部螺接在第一传送带上。
[0012]有益效果:螺接的方式,连接强度更高,连接更加稳定有效。
[0013]限位柱随着与第一传送带之间距离的增加横截面逐渐减小。
[0014]有益效果:通过该结构的设置,使得物料在下落过程中能够更准确卡入限位柱与
限位柱之间,以减少回料的可能。
[0015]还包括第二转辊以及若干组相互平行的第二传送带,第二传送带套设在第一传送带上,限位柱位于相邻两组第二传送带之间,第二传送带与第一传送带之间具有贴合段以及分离段,贴合段处的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相互贴合,限位杆在第二传送带的外侧形成凸部,分离段处的第二传送带通过第二转辊实现与第一传送带之间相互分离。
[0016]有益效果:物料通过贴合段进行输送,在该过程中,第二传送带与第一传送带同步移动,物料卡在限位柱上,当移动至末尾时,传送带上的物料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纷纷落下进入收料桶内,而未能仅通过自身重力脱离限位柱的废料,将在从贴合段进入分离段时,通过第二传送带与限位柱的相对运动,将缠绕在限位柱上的废料退出,以达成完全下料。
[0017]分离段处相邻的两组第二传送带之间通过分隔块分隔,分隔块与机架之间固定连接。
[0018]有益效果:通过分隔块的设置,促使第二传送带在从分离段进入贴合段过程中,不会错位,避免与限位柱相接触,导致设备的损坏,从而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0019]分隔块在第二传送带的运动方向上宽度不断增加。
[0020]有益效果:通过该结构的设置,从而是分隔块对第二传送带的偏转进行引导,减少两者之间的摩擦,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0021]收料桶的两侧向外衍射设置有滑条,机架上对应于滑条设置有限位槽。
[0022]有益效果:通过该结构的设置,对收料桶的位置进行限位,避免收料桶与第二传送带之间接触,以避免第二传送带的损伤。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所述废料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所述废料回收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25]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说明书附图中的标记包括:机架1、料斗2、第一转辊3、第一传送带4、限位柱5、第二转辊6、第二传送带7、分隔块8、滑条9、限位槽10、收料桶11。
[0028]如图1
‑
3所示,一种废料回收装置,包括机架1、料斗2、第一转辊3、驱动件以及套设在传动轴上第一传送带4;料斗2设置有多个,呈漏斗状,料斗2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机架1顶部,料斗2下端具有出料口,出料口位于第一传送带4的正上方,驱动件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第一转辊3通过驱动件与机架1转动连接,第一传送带4上向外突出设置有若干限位柱5,第一传送带4的末端设置有收料桶11,驱动件在本申请技术方案中选用了电机,第一转辊3设置有两根,第一传送带4套设在两根第一转辊3上并张紧,第一传送带4的上部用于承载物料以及输送。
[0029]值得一提的是,出料口在第一传送带4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第一传送带4的宽度,第一传送带4设置为链板结构,在本申请技术方案中采用金属材质,使用更加耐磨,限位柱5与第一传送带4之间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第一传送带4上开设有若干螺纹孔,限位柱5
的底部螺接在螺纹孔内固定,在本技术方案中,限位柱5与第一传送带4之间垂直连接,可以预见的,限位柱5可以朝向第一传送带4的运动方向略微倾斜,以进一步提高抓取能力,更进一步的,限位柱5随着与第一传送带4之间距离的增加横截面逐渐减小,顶部呈尖头状,用于引导废料卡接在限位柱之间。
[0030]还包括第二转辊6以及若干组相互平行的第二传送带7,如图2所示,第二传送带7套设在第一传送带4上,限位柱5位于相邻两组第二传送带7之间,第二传送带7与第一传送带4之间具有贴合段以及分离段;
[0031]贴合段:第一传送带4与第二传送带7之间相互贴合,第一传送带4上得限位柱5穿过第二传送带7,在第二传送带7的外侧形成凸部;
[0032]分离段:第一传送带4与第二传送带7之间相互分离,第二转辊6位于第一传送带4与第二传送带7之间,第二传送带7通过第二转辊6张静。
[0033]结合图1所示,贴合段与分离段的转换位分别位于第一传送带4的两端,第一传送带4的上板部分为贴合段,第一传送带4运动至右端的时候,第二传送带7与第一传送带4之间相互分离,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料回收装置,包括机架(1)、料斗(2)、第一转辊(3)、驱动件以及套设在传动轴上第一传送带(4);其特征在于:料斗(2)固定安装在机架(1)顶部,料斗(2)下端具有出料口,出料口位于第一传送带(4)上方,驱动件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第一转辊(3)通过驱动件与机架(1)转动连接,第一传送带(4)上向外突出设置有若干限位柱(5),第一传送带(4)的末端设置有收料桶(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料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出料口在第一传送带(4)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第一传送带(4)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料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传送带(4)设置为链板结构,限位柱(5)与第一传送带(4)之间可拆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料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限位柱(5)的底部螺接在第一传送带(4)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料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限位柱(5)随着与第一传送带(4)之间距离的增加横截面逐渐减小。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银国,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银禧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