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构件的再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7793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纤维构件的再生装置,包括釜体结构和支承结构;支承结构包括第一固定部和若干限位件;其中,第一固定部设于釜体结构的釜腔内,第一固定部将釜体结构的釜腔分隔成第一釜腔和第二釜腔,且第一釜腔和第二釜腔之间相互连通;第一固定部上设有若干第一安装位置,若干限位件的第一端分别可拆卸连接于对应的第一安装位置,并配合第一固定部形成至少一开放式容置空间,开放式容置空间与外部待洗纤维构件的外轮廓相匹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根据纤维构件的形状和尺寸,选择相应数量的限位件以不同的装配方式装在第一固定部上,形成适应纤维构件的形状和尺寸的支撑结构,满足不同形状和尺寸的纤维构件的清洗再生,便于拆卸和调整。调整。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纤维构件的再生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纤维构件的再生装置
,具体地,涉及纤维构件的再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工业中使用纤维或复合纤维制成各种构件,用于气液、液液分离等,如果使用工况中含油,将会导致纤维因油的污染而失去原有的性能。
[0003]失去原有性能的纤维构件在进行回收时,需要利用再生装置去除油污后再对其进行回收,目前,现有再生装置一般采用形式比较固定的筐体对纤维构件进行容纳和限制,该种情况下,超出筐体尺寸的纤维构件无法很好的进行清洗,因此,现有的再生装置无法满足不同尺寸和类型的纤维构件的清洗。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纤维构件的再生装置。
[0005]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纤维构件的再生装置,包括釜体结构和支承结构;
[0006]支承结构包括第一固定部和若干限位件;其中,
[0007]第一固定部设于釜体结构的釜腔内,第一固定部将釜体结构的釜腔分隔成第一釜腔和第二釜腔,且第一釜腔和第二釜腔之间相互连通;第一固定部上设有若干第一安装位置,第一安装位置的数量大于等于限位件的数量;
[0008]若干限位件的第一端分别可拆卸连接于对应的第一安装位置,并配合第一固定部形成至少一开放式容置空间,开放式容置空间与外部待洗纤维构件的外轮廓相匹配。
[0009]可选地,第一固定部包括至少一第一框体和若干第一连接杆,若干第一连接杆与第一框体连接,且第一连接杆将第一框体的内腔分割为若干第一液体流通通道,且至少一第一连接杆上布置有若干第一安装位置。
[0010]可选地,还包括第二固定部,第二固定部设于釜腔内;第二固定部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液体流通通道,且第二固定部上设有与第一安装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安装位置,用于可拆卸连接限位件的第二端,限位件的第二端的第二端延伸至第一釜腔内部。
[0011]可选地,第二固定部包括至少一第二框体和若干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与第二框体连接,若干第二连接杆将第二框体的内腔分割为若干第二液体流通通道,至少一第二连接杆上布置有若干第二安装位置,且第二安装位置与第一安装位置相对应。
[0012]可选地,第一安装位置为设于第一固定部上的连接孔;限位件的第一端延伸有用于与连接孔插接连接或螺纹连接的连接段,且限位件的第一端设有用于抵接第一固定部的第一抵接件。
[0013]可选地,第二安装位置为设于第二固定部上的通孔;限位件的第二端延伸有用于穿过通孔的螺纹段,且限位件的第二端设有用于抵接第二固定部的第二抵接件,限位件通过螺纹段并配合第二抵接件固定于第二固定部的相对位置。
[0014]可选地,包括至少三个第一支耳和至少三个第二支耳;
[0015]第一支耳设于釜腔的内壁面上,用于承载第一固定部;
[0016]第二支耳设于釜腔的内壁面上,用于承载第二固定部。
[0017]可选地,釜体结构包括釜体主体、釜盖、排污部和搅拌部;釜盖可拆卸连接在釜体主体的开口处,并配合形成釜腔;排污部连通于釜体主体的底部;搅拌部固定在釜体主体的下方,且搅拌部的输出端伸入第二釜腔中,用于搅拌釜腔内的清洗液;其中,支承结构位于搅拌部的上方。
[0018]可选地,搅拌部包括搅拌电机、旋转盘和若干桨叶,搅拌电机的输出轴穿设于第二釜腔并与旋转盘连接,若干桨叶分别设置于旋转盘上。
[0019]可选地,还包括控温夹层,控温夹层连接贴合设置于釜体主体外壁面上。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2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纤维构件的再生装置,根据纤维构件的形状和尺寸,选择相应数量的限位件并以不同的装配方式装配在第一固定部上,形成适应纤维构件的形状和尺寸的支撑结构,满足不同形状和尺寸的纤维构件的清洗再生,且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拆卸和调整,适用性广,洗涤效果好,再生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22]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3]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纤维构件的再生装置的剖视图;
[0024]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釜体结构;2、釜体主体;3、第二支耳;4、限位件;401、螺纹段;402、连接段;5、第一固定部;501、第一安装位置;502、第一框体;503、第一连接杆;504、第一液体流通通道;6、第一支耳;7、搅拌电机;8、支撑部;9、排污部;10、旋转盘;11、桨叶;12、控温夹层;13、第二固定部;14、釜盖;15、进液口;16、第一釜腔;17、第二釜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8]如图1所示,本技术中的纤维构件的再生装置,可以包括釜体结构1和支承结构;支承结构包括第一固定部5和若干限位件4;其中,第一固定部5设于釜体结构1的釜腔内,第一固定部5将釜体结构1的釜腔分隔成第一釜腔16和第二釜腔17,且第一釜腔16和第二釜腔17之间相互连通。
[0029]为了进一步提高纤维构件的再生效果,釜体结构1一般包括釜体主体2、釜盖14、排污部9和搅拌部;釜盖14可拆卸连接在釜体主体2的开口处,并配合形成釜腔,釜盖14与釜体主体2的开口处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可以是,釜盖14一侧通过铰链与釜体主体2连接,釜盖14
相对的一侧通过卡扣进行连接;当然,釜盖14也可以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釜体主体2实现可拆卸连接,为了方便向釜体主体2内部加入清洗液,可以在釜盖14上设置有进液口15;排污部9连通于釜体主体2的底部,排污部9一般是采用排污管加排污阀的形式,即排污管与釜体主体2导通,排污阀装在排污管上控制清洗废液的排出,排污阀一般采用自动化程度高的自控阀;搅拌部固定在釜体主体2的下方,且搅拌部的输出端伸入第二釜腔17内部,用于搅拌釜腔内的清洗液;其中,第一固定部5位于搅拌部的上方,为了提高本装置中清洗液进出的效率,上述的进液口15和排污管可分别设置多个。
[0030]为了进一步提高清洗效果,搅拌部可以设计成包括搅拌电机7、旋转盘10和若干桨叶11的结构,搅拌电机7的输出轴穿设于釜体主体2并与旋转盘10连接,若干桨叶11分别设置于旋转盘10上,为了具有较好的搅拌效果,桨叶11可以在旋转盘10上排布成倒锥体的形式,搅拌电机7通过螺栓连接在釜体主体2上或者焊接在釜体主体2上,搅拌电机7的输出轴可以与旋转盘10焊接,桨叶11也可以是焊接的形式固定在旋转盘10上,当然,也可以是通过螺栓连接的形式固定在旋转盘10上。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纤维构件的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釜体结构和支承结构;所述支承结构包括第一固定部和若干限位件;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设于所述釜体结构的釜腔内,所述第一固定部将所述釜体结构的釜腔分隔成第一釜腔和第二釜腔,且所述第一釜腔和第二釜腔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设有若干第一安装位置,所述第一安装位置的数量大于等于所述限位件的数量;若干所述限位件的第一端分别可拆卸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安装位置,并配合所述第一固定部形成至少一开放式容置空间,所述开放式容置空间与所述外部待洗纤维构件的外轮廓相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构件的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至少一第一框体和若干第一连接杆,若干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一框体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杆将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腔分割为若干第一液体流通通道,且至少一所述第一连接杆上布置有若干所述第一安装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构件的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设于所述釜腔内;所述第二固定部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液体流通通道,且所述第二固定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安装位置,用于可拆卸连接所述限位件的第二端,所述限位件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第一釜腔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纤维构件的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至少一第二框体和若干第二连接杆,若干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二框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将所述第二框体的内腔分割为若干第二液体流通通道,至少一所述第二连接杆上布置有若干所述第二安装位置,且所述第二安装位置与所述第一安装位置相对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构件的再生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泱邹正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安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