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模减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6927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冲模减震结构,包括冲模组件以及下模组件,所述冲模组件包括上悬吊座、导柱、若干第一冲模针列以及若干第二冲模针列,所述第一冲模针列和第二冲模针列均装设于所述上悬吊座,所述导柱的一端装设于所述下模组件,所述导柱的另一端活动装设于所述上悬吊座;所述第一冲模针列距离载带的高度与所述第二冲模针列距离载带的高度不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冲模减震结构,采用分段式冲模方式,可分散冲模时的冲击力,降低冲模噪声。降低冲模噪声。降低冲模噪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冲模减震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自动化
,尤其是指一种冲模减震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载带冲模装置,其冲模针一般是同步设置的,所有冲模针的长度和高度相同,这种结构方式虽然在组装设计时较方便,但是由于高度相同,所以在冲模时,会同步冲向下模固定座,因此会产生非常大的冲击力,冲击声音很大,因此导致使用这类冲模装置的环境噪声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冲模减震结构,使第一冲模针列距离载带的高度与第二冲模针列距离载带的高度不同,分散冲模时的冲击力,降低冲模噪声。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冲模减震结构,包括冲模组件以及下模组件,所述冲模组件包括上悬吊座、导柱、若干第一冲模针列以及若干第二冲模针列,所述第一冲模针列和第二冲模针列均装设于所述上悬吊座,所述导柱的一端装设于所述下模组件,所述导柱的另一端活动装设于所述上悬吊座;所述第一冲模针列距离载带的高度与所述第二冲模针列距离载带的高度不同。
[0005]优选的,所述第一冲模针列与所述第二冲模针列交替设置。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冲模针列距离载带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冲模针列距离载带的距离。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冲模针列距离载带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冲模针列距离载带的距离。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冲模针列包括若干第一冲模针,若干所述第一冲模针的顶部均装设有限位块,所述第一冲模针和所述第二冲模针装设于所述上悬吊座后,所述限位块卡接于上悬吊座的顶部。
[0009]优选的,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固定座、下刀座以及脱料板,所述下模固定座开设有若干用于装配导柱的导柱孔,所述下模固定座还设置有装配槽,所述下刀座设置于所述装配槽中,所述脱料板位于所述下刀座的上方,所述导柱穿设所述脱料板设置,载带经由脱料板与下刀座之间通过。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冲模减震结构,使第一冲模针列距离载带的高度与第二冲模针列距离载带的高度不同,分段进行冲模,从而分散冲模产生的冲击力,实现减震效果,且由于冲击力分散,所以可以有效降低冲击产生的声音。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图一;
[0014]图3为本技术的剖面图二;
[0015]图4为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6]在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0017]1‑
上悬吊座,2

导柱,3

第一冲模针,4

第二冲模针,5

限位块,6

下模固定座,7

下刀座,8

脱料板,9

导柱孔,10

装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
[0019]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冲模减震结构,如图1至图4,包括冲模组件以及下模组件,所述冲模组件包括上悬吊座1、导柱2、若干第一冲模针3列以及若干第二冲模针4列,所述第一冲模针3列和第二冲模针4列均装设于所述上悬吊座1,所述导柱2的一端装设于所述下模组件,所述导柱2的另一端活动装设于所述上悬吊座1;所述第一冲模针3列距离载带的高度与所述第二冲模针4列距离载带的高度不同。
[0020]具体地,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冲模针3的底部距离载带的高度与第二冲模针4的底部距离载带的高度不同,以第一冲模针3列距离载带的距离大于第二冲模针4列距离载带的距离为例进行说明,进行载带冲模时,距离载带更近的第二冲模针4列先对载带进行冲模,接着外部控制结构再驱动上悬吊座1进一步冲模,使得第一冲模针3列接着对载带进行冲模,从而实现分段式的冲模方式,可以有效分散冲模产生的冲击力,进而降低每次冲模产生的声音,降低环境噪音。可选的,本实施例的第一冲模针3列与第二冲模针4列交替设置,如图1至图4所示,且第一冲模针3列和第二冲模针4列与载带的距离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即可。
[002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冲模减震结构,如图1至图4,所述第一冲模针3列包括若干第一冲模针3,若干所述第一冲模针3的顶部均装设有限位块5,所述第一冲模针3和所述第二冲模针4装设于所述上悬吊座1后,所述限位块5卡接于上悬吊座1的顶部。
[0022]具体地,第一冲模针3的顶部和第二冲模针4的顶部均设置限位块5,因此在第一冲模针3和第二冲模针4插设到上悬吊座1后,限位块5可以卡接在上悬吊座1的顶部,如图1至图4所示,可以避免第一冲模针3和第二冲模针4掉落的情况。
[002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冲模减震结构,如图1至图4,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固定座6、下刀座7以及脱料板8,所述下模固定座6开设有若干用于装配导柱2的导柱孔9,所述下模固定座6还设置有装配槽10,所述下刀座7设置于所述装配槽10中,所述脱料板8位于所述下刀座7的上方,所述导柱2穿设所述脱料板8设置,载带经由脱料板8与下刀座7之间通过。
[0024]具体地,下模组件的结构设置如图1至图4所示,脱料板8和下刀座7上设置有相应的冲孔,冲模时,载带夹持在脱料板8和下刀座7之间,冲模完成后,第一冲模针3和第二冲模针4上移的过程中,载带受到脱料板8的限制,不至于随第一冲模针3和第二冲模针4上移,从而避免载带移位等影响后续冲模的情况。
[0025]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
限制,虽然本技术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模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冲模组件以及下模组件,所述冲模组件包括上悬吊座、导柱、若干第一冲模针列以及若干第二冲模针列,所述第一冲模针列和第二冲模针列均装设于所述上悬吊座,所述导柱的一端装设于所述下模组件,所述导柱的另一端活动装设于所述上悬吊座;所述第一冲模针列距离载带的高度与所述第二冲模针列距离载带的高度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冲模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冲模针列与所述第二冲模针列交替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冲模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冲模针列距离载带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冲模针列距离载带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冲模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鹏刘志清胡巍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宏景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