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端子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6850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束端子成型模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冷却流道A、冷却流道B、冷却流道a和冷却流道b,通过向其中注入冷却液,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动模和定模的快速降温,避免影响成型效果,提高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气缸弹簧等,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在产品成型后自动实现产品的顶出,提高生产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束端子成型模具


[0001]本技术属于端子成型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线束端子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接线端子就是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配件产品,工业上划分为连接器的范畴。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和工业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精确,接线端子的用量逐渐上涨,接线端子成型时需要用到成型模具,1、在现有的成型模具使用时,模具槽内的温度非常高,降温效果不佳,影响成型效果;2、现有的成型模具使用后,需要手动将成型的成品取出,人工劳动力较大,生产效率低,故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的线束端子成型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束端子成型模具,以解决现有的成型模具使用时,模具槽内的温度非常高,降温效果不佳、需要手动将成型的成品取出,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束端子成型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导向柱,若干所述第二导向柱上套设有下模板,所述下模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导向孔,若干所述第二导向柱与第二导向孔相适配,若干所述第二导向柱外套设有弹簧,所述底座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均固定设置有气缸,所述下模板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板,所述气缸的气杆通过支撑片与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
[0005]所述下模板上设置有上模板,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上的两侧均对称设置有冷却流道入口和冷却流道出口,所述冷却流道入口和冷却流道出口内均设置有分流片,所述上模板的冷却流道入口和冷却流道出口之间设置有冷却流道A和冷却流道B,所述下模板冷却流道入口和冷却流道出口之间设置有冷却流道a和冷却流道b。
[0006]优选的,所述下模板上设置有定模,所述定模的底面穿设有顶柱,所述顶柱的上顶面与定模的底面重合,所述顶柱的底部固定设置在底座上,所述顶柱外套设有限位块。
[0007]优选的,所述上模板的底部设置有动模,所述动模与定模相适配。
[0008]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导向柱,所述上模板上设置有浇筑口,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上均设置有与第一导向柱相适配的第一导向孔,所述上模板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下模板上设置有螺孔,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冷却流道A和冷却流道B、冷却流道a和冷却流道b均为对称设计。
[0010]优选的,所述支撑片和限位块的顶面设置有弹性缓冲层。
[0011]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为:
[0012]第一:本技术通过设置有冷却流道A、冷却流道B、冷却流道a和冷却流道b,通过向其中注入冷却液,使得本技术可以实现动模和定模的快速降温,避免影响成型效果,提高生产效率。
[0013]第二:本技术通过设置有气缸弹簧等,使得本技术可以在产品成型后自动实现产品的顶出,提高生产效率。
[0014]第三:本技术结构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0015]第四:本技术便于使用,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轴测图;
[0019]图4为本技术C

C的剖面图;
[0020]图5为本技术D

D的剖面图。
[0021]图中:1、螺栓;2、浇筑口;3、上模板;4、第二导向孔;5、第一支撑板;6、第二支撑板;7、气缸;8、底座;9、下模板;10、定模;11、弹簧;12、螺孔;13、第一导向柱;14、固定孔;15、第一导向孔;16、支撑片;17、连接块;18、顶柱;19、限位块;20、第二导向柱;21、动模;22、冷却流道入口;23、分流片;24、冷却流道A;25、冷却流道出口;26、冷却流道B;27、冷却流道a;28、冷却流道b。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1

5,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参考图1至图5所示,为本技术一种线束端子成型模具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底座8,底座8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导向柱20,若干第二导向柱20上套设有下模板9,下模板9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导向孔4,若干第二导向柱20与第二导向孔4相适配,若干第二导向柱20外套设有弹簧11,底座8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支撑板6,第二支撑板6上均固定设置有气缸7,下模板9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连接块17,连接块17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板5,气缸7的气杆通过支撑片16与第一支撑板5固定连接,下模板9上设置有定模10,定模10的底面穿设有顶柱18,顶柱18的上顶面与定模10的底面重合,顶柱18的底部固定设置在底座8上,顶柱18外套设有限位块19,使用时,气缸7做工,带动下模板9向下运动,顶柱18可将定模10内的模具顶出,避免了人工操作,节省时间,提高了模具成型效率,限位块19可以限制下模板9的下降高度,下模板9下降至最低后,在弹簧11的弹力作用下,下模板9的位置复原,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支撑片16和限位块19的顶面可以设置橡胶等弹性缓冲层,以缓解冲击。底座8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导向柱13,下模板9上设置有上模板3,上模板3和下模板9上均设置有与第一导向柱13相适配的第一导向孔15,上模板3上设置有固定孔14,下模板9上设置有螺孔12,上模板3和下模板9之间通过螺栓1固定连接,上模板3和下模板9上的两侧均对称设置有冷却流道入口22和冷却流道出口25,冷却流道入口22和冷却流道出口25内均设置有分流片23,上模板3的冷却流道入口22和冷却流道出口25之间设置有冷却流道A24和冷却流道B26,下模板9冷却流道入口22和冷却流道出口25之间设置有冷却流道a27和冷却流道b28,冷却流道A24和冷
却流道B26、冷却流道a27和冷却流道b28均对称,使用时将冷却液向冷却流道入口22内输送,以实现上模板3和下模板9的均匀散热,提高模具产品成型质量。
[002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本技术通过设置有冷却流道A24、冷却流道B26、冷却流道a27和冷却流道b28,通过向其中注入冷却液,使得本技术可以实现动模21和定模10的快速降温,避免影响成型效果,提高生产效率;本技术通过设置有气缸7弹簧11等,使得本技术可以在产品成型后自动实现产品的顶出,提高生产效率。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底部”、“前端”、“一侧”、“外”、“中央”、“内”、“上”、“下端”、“一端”、“竖直”、“下”、“外侧”、“周向”、“端部”、“下方”、“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端子成型模具,包括底座(8),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8)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导向柱(20),若干所述第二导向柱(20)上套设有下模板(9),所述下模板(9)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导向孔(4),若干所述第二导向柱(20)与第二导向孔(4)相适配,若干所述第二导向柱(20)外套设有弹簧(11),所述底座(8)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支撑板(6),所述第二支撑板(6)上均固定设置有气缸(7),所述下模板(9)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连接块(17),所述连接块(17)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板(5),所述气缸(7)的气杆通过支撑片(16)与第一支撑板(5)固定连接;所述下模板(9)上设置有上模板(3),所述上模板(3)和下模板(9)上的两侧均对称设置有冷却流道入口(22)和冷却流道出口(25),所述冷却流道入口(22)和冷却流道出口(25)内均设置有分流片(23),所述上模板(3)的冷却流道入口(22)和冷却流道出口(25)之间设置有冷却流道A(24)和冷却流道B(26),所述下模板(9)冷却流道入口(22)和冷却流道出口(25)之间设置有冷却流道a(27)和冷却流道b(2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端子成型模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振亮崔红强梅琎张凯强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鸿志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