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干扰线束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1546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37
本技术涉及线束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抗干扰线束结构,连接线束采用复合式护层结构,连接线束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连接插头,连接插头的上部活动设置有护盖机构,连接插头的端部设置有通讯接口,护盖机构包括上层护盖、下层护盖和吸附连接块,上层护盖和下层护盖相互卡接且遮蔽防护于通讯接口的外部,线束对连接线束采用复合护层式的结构设置,在通讯线的外部设置有由防火层、抗干扰层和外部护层构成的复合护层结构,可提高连接线束的抗干扰能力保证信号的传输稳定性,并且在通讯接口的外部设置有护盖机构,通过滑动式的护盖可在线束使用后对通讯接口的外部进行遮蔽防护,大大提高了线束的结构防护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线束,具体为一种抗干扰线束结构


技术介绍

1、线束由多根互相绝缘的导线或导体构成线芯,外部具有密封护套的通信线路,端部设置有特定的接口,与设备插接用于设备之间来往的信号或电源的连接,笔记本作为日常办公娱乐使用的智能设备,在使用时常需要对笔记本的屏幕与音频信息向外部的扩展屏幕设备进行投放,在进行外部屏幕投屏扩展时,需用到信号传输线束,进行投屏最常用到的是hdmi线束,hdmi数据线束能高品质地传输未经压缩的高清视频和多声道音频数据。

2、信号传输的质量主要取决于线束的传输速度和传输稳定性,线束暴露在外部环境种易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电信号对hdmi线束的影响最大,线束电芯漏电或线束处于恶劣电磁环境中会对信号的传输稳定性造成较大的影响,现有的hdmi线束多仅注重线束的传输速度,对线束的抗干扰能力不太注重,并且现有hdmi线束的接口多为裸露式设置,接口作为hdmi线束上部的重要连接结构裸露在外,使用时易与外部的硬质表面如桌腿、地面等发生碰撞造成接口损坏,结构防护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干扰线束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干扰线束结构,包括连接线束,所述连接线束采用复合式护层结构,所述连接线束包括通讯线、防火层、抗干扰层和外部护层;

3、所述连接线束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连接插头,所述连接插头的上部活动设置有护盖机构,所述连接插头的端部设置有通讯接口,护盖机构包括上层护盖、下层护盖和吸附连接块,所述上层护盖和下层护盖相互卡接且遮蔽防护于通讯接口的外部。

4、作为优选,上述防火层固定包裹设置于通讯线的外部,所述抗干扰层固定包裹设置于防火层的外部,所述外部护层固定包裹设置于抗干扰层的外部。

5、作为优选,上述下层护盖的顶部边缘侧均匀固定有连接插柱,所述上层护盖的底部边缘侧均匀开设有连接插孔,所述连接插柱插入卡接于连接插孔的内侧,所述上层护盖和下层护盖通过连接插柱相卡接。

6、作为优选,上述连接插头的中部固定设置有护盖滑座,所述上层护盖和下层护盖的内部均开设有导向滑槽,所述上层护盖和下层护盖均通过导向滑槽滑动卡接于护盖滑座的上部,所述护盖滑座的顶部固定有限位卡块,所述上层护盖的内侧固定有卡块,所述限位卡块与卡块相卡接。

7、作为优选,上述上层护盖和下层护盖的内部后侧均开设有连接嵌槽,所述吸附连接块的前侧固定有嵌合卡块,所述嵌合卡块与连接嵌槽相卡接,所述吸附连接块通过嵌合卡块固定卡接于连接嵌槽的内侧,所述吸附连接块的中部开设有导向滑槽,所述吸附连接块通过导向滑槽滑动于护盖滑座的上部,所述护盖滑座的后侧固定有吸附磁块,所述吸附磁块通过磁力与吸附连接块的后侧相吸附。

8、作为优选,上述通讯接口固定设置于护盖滑座的前侧,所述上层护盖和下层护盖的前侧通过卡接构成接口嵌槽,所述通讯接口与接口嵌槽活动相嵌合,所述接口嵌槽的上侧固定有限位凸块,所述通讯接口的顶部开设有限位嵌槽,所述限位凸块与限位嵌槽相卡接。

9、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0、本线束对连接线束采用复合护层式的结构设置,在通讯线的外部设置有由防火层、抗干扰层和外部护层构成的复合护层结构,可提高连接线束的抗干扰能力保证信号的传输稳定性,使连接线束可稳定工作于外部复杂环境中,并且在通讯接口的外部设置有护盖机构,通过滑动式的护盖可在线束使用后对通讯接口的外部进行遮蔽防护,可避免通讯接口外漏,大大提高了线束的结构防护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干扰线束结构,包括连接线束(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束(1)采用复合式护层结构,所述连接线束(1)包括通讯线(4)、防火层(5)、抗干扰层(6)和外部护层(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干扰线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层(5)固定包裹设置于通讯线(4)的外部,所述抗干扰层(6)固定包裹设置于防火层(5)的外部,所述外部护层(7)固定包裹设置于抗干扰层(6)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干扰线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护盖(11)的顶部边缘侧均匀固定有连接插柱(13),所述上层护盖(10)的底部边缘侧均匀开设有连接插孔,所述连接插柱(13)插入卡接于连接插孔的内侧,所述上层护盖(10)和下层护盖(11)通过连接插柱(13)相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干扰线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插头(2)的中部固定设置有护盖滑座(8),所述上层护盖(10)和下层护盖(11)的内部均开设有导向滑槽(16),所述上层护盖(10)和下层护盖(11)均通过导向滑槽(16)滑动卡接于护盖滑座(8)的上部,所述护盖滑座(8)的顶部固定有限位卡块(19),所述上层护盖(10)的内侧固定有卡块,所述限位卡块(19)与卡块相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抗干扰线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护盖(10)和下层护盖(11)的内部后侧均开设有连接嵌槽(14),所述吸附连接块(12)的前侧固定有嵌合卡块(15),所述嵌合卡块(15)与连接嵌槽(14)相卡接,所述吸附连接块(12)通过嵌合卡块(15)固定卡接于连接嵌槽(14)的内侧,所述吸附连接块(12)的中部开设有导向滑槽(16),所述吸附连接块(12)通过导向滑槽(16)滑动于护盖滑座(8)的上部,所述护盖滑座(8)的后侧固定有吸附磁块(18),所述吸附磁块(18)通过磁力与吸附连接块(12)的后侧相吸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抗干扰线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接口(9)固定设置于护盖滑座(8)的前侧,所述上层护盖(10)和下层护盖(11)的前侧通过卡接构成接口嵌槽(17),所述通讯接口(9)与接口嵌槽(17)活动相嵌合,所述接口嵌槽(17)的上侧固定有限位凸块(21),所述通讯接口(9)的顶部开设有限位嵌槽(20),所述限位凸块(21)与限位嵌槽(20)相卡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干扰线束结构,包括连接线束(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束(1)采用复合式护层结构,所述连接线束(1)包括通讯线(4)、防火层(5)、抗干扰层(6)和外部护层(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干扰线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层(5)固定包裹设置于通讯线(4)的外部,所述抗干扰层(6)固定包裹设置于防火层(5)的外部,所述外部护层(7)固定包裹设置于抗干扰层(6)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干扰线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护盖(11)的顶部边缘侧均匀固定有连接插柱(13),所述上层护盖(10)的底部边缘侧均匀开设有连接插孔,所述连接插柱(13)插入卡接于连接插孔的内侧,所述上层护盖(10)和下层护盖(11)通过连接插柱(13)相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干扰线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插头(2)的中部固定设置有护盖滑座(8),所述上层护盖(10)和下层护盖(11)的内部均开设有导向滑槽(16),所述上层护盖(10)和下层护盖(11)均通过导向滑槽(16)滑动卡接于护盖滑座(8)的上部,所述护盖滑座(8)的顶部固定有限位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振亮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鸿志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