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压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968284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压塔系统,包括减压塔,减压塔上设置有常底油输送管,常底油输送管上设置有减压炉,减压塔的顶部设置有减顶抽真空系统、还设置有减一线、减二线、减三线和减压过汽化油侧线,塔底设置有渣油抽出线,减压过汽化油侧线上设置有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并设置有控制器通断的阀门,第一支路与渣油抽出线连通后连接在常底油输送管上,第二支路的出料端连接在第三换热器之前的减三线上,第三支路的出料端连接在第三换热器之后的减三线上,减三线的出料端连接至蜡油罐。通过设置分为三路的减压过汽化油侧线,能够实现过汽化油的一油多用,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压塔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化工
,具体涉及一种减压塔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原油炼制简称炼油,是将油井中开采出来的或从油页岩、煤等提炼出来的原油,经炼油装置加工生产出各种石油制品,通常依次采用常压蒸镏法、减压蒸馏法和裂化法加工生产油品:其中,常压蒸馏法是利用加热炉,分镏塔等设备将原油气化,烃(碳氢化合物的总称)类化合物在不同的温度下开始蒸发,然后将这些气态的物质冷却为液体,于是产生出一系列的石油制品,常压塔一般有3~4个侧线,分别馏出煤油、轻柴油和重柴油。随后,常压蒸馏法得到的常压重油进入下一步工序,即减压蒸馏,减压蒸馏法是利用降低压力从而降低沸点的原理,将常压重油在减压塔内进行分馏,从重油中分出柴油、润滑油、石蜡、沥青等产品的方法;常压塔底重油温度约为350℃左右,油泵抽出送到减压加热炉,到410℃左右入减压塔,一般减压塔汽化段压力为40毫米汞柱。减压一线流出物除部分作回流外,其余作为裂化或制蜡原料,减压二、三、四线馏出物可作润滑油原料或裂化原料,减压塔底油可作焦化、减粘裂化、氧化沥青原料,也可经丙烷脱沥青工艺制取重质润滑油。
[0003]目前,在减压蒸馏中,常底油经减压炉加热后进入减压塔分馏,为保护减压炉炉管,减压炉设有常底油低流量联锁,即当炉管内的流量低于设定值时,减压炉自行工作。减压塔由塔顶、塔体和塔底三部分组成:塔顶气体由减顶抽真空系统抽出,维持减压塔在一定真空度下运行;塔体有四路侧线抽出:减一线抽出作为柴油组分出装置;减二线、减三线抽出作为蜡油出装置;减压过汽化油由泵过汽化油泵抽出作为蜡油并入减三线;塔底底部抽出作为渣油出装置。而过汽化油是进料段汽化油量减去塔顶及各侧线的抽出量,但是目前过汽化油的用途单一,通常是如上述方式直接并入减三线;其中,系统加工量会随常底油流量的变化而变化,当常底油流量高时,系统加工量就会高;当常底油流量低时,系统加工量就会低,此时,容易导致减压炉联锁熄炉从而生产停止,系统无法长周期运行,非常不稳定;同时,当常底油流量低时,系统加工量低,油品内的压力也低,换热时终温也低,蜡油则易凝结,不利于输出,产出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减压塔系统,能够实现过汽化油的一油多用,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包括减压塔,所述减压塔上设置有输送常底油的常底油输送管,所述常底油输送管上设置有减压炉,所述减压塔的顶部设置有能够维持减压塔在真空状态下运行的减顶抽真空系统,所述减压塔上设置有减一线、减二线、减三线和减压过汽化油侧线,所述减一线的出料端连接至柴油罐,所述减二线的出料端连接至蜡油罐,所述减三线上设置有第三换热器,所述塔底设置有渣油抽出线,所述渣油抽出线的出料端连接至渣油罐,其结构特点是:所述减压过汽化油侧线上设置有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
第三支路,所述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上均设置有分别控制其通断的阀门,所述第一支路与渣油抽出线连通后连接在减压炉之前的常底油输送管上,所述第二支路的出料端连接在第三换热器之前的减三线上,所述第三支路的出料端连接在第三换热器之后的减三线上,所述减三线的出料端连接至蜡油罐。
[0006]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在减压塔塔顶设置的减顶抽真空系统,能够维持减压塔在一定真空度下运行;通过设置在减压塔塔体上的减一线、减二线、减三线,减一线抽出柴油组分至柴油罐,减二线、减三线抽出蜡油至蜡油罐;通过把减压过汽化油侧线分为三路,设置的第一路加入渣油第一分支的油料后返回减压炉,避免了因常底油流量低导致减压炉联锁熄炉,保证了减压炉进料流量充足;设置的第二路在第三换热器前并入减三线,减三线的油料同时换热,提高换热终温,避免油料过早凝结,利于蜡油输出;设置的第三路在减三换热器后并入减三线,以利于蜡油的收集。实现了过汽化油的一油多用,提供了充足原料油,使该系统能够稳定的长周期运行。
[0007]优选的,所述减一线上自减压塔起依次设置有第一油泵和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油泵和第一换热器之间连接有减一第一分支,所述减一第一分支的端部连接在减压塔上,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柴油罐之间连接有减一第二分支,所述减一第二分支连接在减压塔的顶部;以利于柴油组分的输出。
[0008]优选的,所述减二线上自减压塔起依次设置有第二油泵、第二换热器和冷却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和冷却器之间的减二线上连接有减二第一分支,所述减二第一分支的端部连接在减压塔上;以利于蜡油的顺利输出。
[0009]优选的,所述减三线上还设置有第三油泵,所述第三油泵设置在减压塔和第三换热器之间,所述减三线的出料端连接在第二换热器和冷却器之间的减二线上,所述第三油泵和第三换热器之间的减三线上连接有减三第一分支,所述减三第一分支的一端设置在第二支路之前,另一端连接在减压塔上,所述第三换热器与减二线之间的减三线上连接有减三第二分支,所述减三第二分支的一端设置在第三支路之前,另一端连接在减压塔上。
[0010]优选的,所述渣油抽出线上设置有减压渣油泵,所述减压渣油泵和渣油罐之间的渣油抽出线上还连接有渣油第一分支,所述渣油第一分支连接在第一支路上;以利于渣油的顺利输出,并在减压炉内流量不足时,有一部分渣油与过汽化油汇合后同时进入减压炉,补充油量,避免因常底油流量低导致减压炉联锁熄炉而影响工作效率。
[0011]优选的,所述减压过汽化油侧线上设置有第四油泵,所述第四油泵设置在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之前的减压过汽化油侧线上。
[0012]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设置在减一线、减二线、减三线的油泵和换热器,确保柴油组分、蜡油组分的顺利输出;通过把减压过汽化油侧线分为三路,设置的第一路加入渣油第一分支的油料后返回减压炉,避免了因常底油流量低导致减压炉联锁熄炉,保证了减压炉进料流量充足;设置的第二路在第三换热器前并入减三线,减三线的油料同时换热,提高换热终温,避免油料过早凝结,利于蜡油输出;设置的第三路在减三换热器后并入减三线,以利于蜡油的收集;通过设置在三路上的阀门,当系统正常运行时,第一路和第二路上的阀门关闭,第三路上的阀门开启,过汽化油在减三换热器换热后并入减三线;当装置加工量低时,第一路上的阀门开启,第二路和第三路上的阀门关闭,为避免因常底油流量低导致减压炉联锁熄炉,过汽化油与部分渣油一起并入常底油后进入减压炉,保证减压炉进料流
量充足;当装置换热终温低时,第一路和第三路阀门关闭,第二路上的阀门开启,过汽化油在第三换热器前并入减三线,与减三线的油料同时换热,提高换热终温,避免过早凝结。本系统能够实现过汽化油的一油多用,提供了充足原料油,使该系统能够稳定的长周期运行。
附图说明
[0013]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压塔系统,包括减压塔(1),所述减压塔(1)上设置有输送常底油的常底油输送管(301),所述常底油输送管(301)上设置有减压炉(4),所述减压塔(1)的顶部设置有能够维持减压塔(1)在真空状态下运行的减顶抽真空系统(2),所述减压塔(1)的塔体上设置有减一线(5)、减二线(6)、减三线(7)和减压过汽化油侧线(8),所述减一线(5)的出料端连接至柴油罐(503),所述减二线(6)的出料端连接至蜡油罐(604),所述减三线(7)上设置有第三换热器(702),所述减压塔的塔底设置有渣油抽出线(9),所述渣油抽出线(9)的出料端连接至渣油罐(902),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过汽化油侧线(8)上设置有第一支路(802)、第二支路(803)和第三支路(804),所述第一支路(802),第二支路(803)和第三支路(804)上均设置有分别控制其通断的阀门,所述第一支路(802)与渣油抽出线(9)连通后连接减压炉(4)之前的常底油输送管(301)上,所述第二支路(803)的出料端连接在第三换热器(702)之前的减三线(7)上,所述第三支路(804)的出料端连接在第三换热器(702)之后的减三线(7)上,所述减三线(7)的出料端连接至蜡油罐(6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压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一线(5)上自减压塔(1)起依次设置有第一油泵(501)和第一换热器(502),所述第一油泵(501)和第一换热器(502)之间连接有减一第一分支(504),所述减一第一分支(504)的端部连接在减压塔(1)上,所述第一换热器(502)和柴油罐(503)之间连接有减一第二分支(505),所述减一第二分支(5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晓晖马京云高春海董立勇关庆林毛文茂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昌邑石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