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箱防过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6350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原汁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变速箱防过载结构,其包括变速箱壳、旋转输出件以及设置在变速箱壳上的防过载组件;防过载组件包括第一齿轮件以及与第一齿轮件转动连接的第二齿轮件;第一齿轮件、第二齿轮件中的一个设置有防过载件,另一个设置有防过载凹槽;且防过载件位于防过载凹槽内;第二齿轮件与旋转输出件驱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的效果为,能够实现变速箱防过载。能够实现变速箱防过载。能够实现变速箱防过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速箱防过载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原汁机
,特别涉及变速箱防过载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原汁机等的运行过程中,由于榨汁用的榨汁轴等需要较大的驱动力,电机通常需要通过变速箱,向榨汁机轴提供较大的驱动力。
[0003]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0004]第一,榨汁过程中,可能因操作失误(比如果核卡入等)导致榨汁轴卡死,导致榨汁轴以及电机无法旋转。而此时电机依然处于通电状态;电机可能因过载而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解决或者缓解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采取的手段为,变速箱防过载结构,其包括变速箱壳、旋转输出件以及设置在变速箱壳上的防过载组件;防过载组件包括第一齿轮件以及与第一齿轮件转动连接的第二齿轮件;第一齿轮件、第二齿轮件中的一个设置有防过载件,另一个设置有防过载凹槽;且防过载件位于防过载凹槽内;第二齿轮件与旋转输出件驱动连接。
[0007]本技术达到的效果为,能够实现变速箱防过载。
[000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第二齿轮件设置有垂直于轴向的齿轮件端面,防过载凹槽设置在齿轮件端面上。
[000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防过载组件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一端与防过载件相抵,另一端与第一齿轮件或第二齿轮件相抵使得防过载件具有靠近防过载凹槽的趋势。
[00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防过载组件还包括卡簧,第一齿轮件设置有转动连接腔,第二齿轮件设置有嵌入转动连接腔的转动连接体,转动连接体设置有卡簧槽,卡簧卡入卡簧槽,第一齿轮件位于卡簧、第二齿轮件之间,使得第一齿轮件、第二齿轮件之间的轴向位置受限。
[0011]便于组装防过载组件2。
[00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第一齿轮件设置有弹性件槽,弹性件为弹簧且位于弹性件槽内,弹性件提供轴向的排斥力。
[0013]便于组装弹性件231及防过载件23。
[001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防过载件为球状,防过载凹槽的断面为球缺状,防过载件与防过载凹槽贴合。
[0015]防过载件23较容易从防过载凹槽24移出,能够确保可靠性。
[001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防过载件的断面为U形且具备弹性。
[0017]防过载件23具备弹性,能够省略弹性件231而降低成本。
[001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防过载件固定设置有安装件,第一齿轮件设置有安装槽,安装件嵌入安装槽。
[0019]能够防止防过载件23旋转,从而能够提高可靠性。
[002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连接件,安装件通过连接件与防过载件固定连接,使得防过载件与安装件绕轴向错开。有利于减小防过载组件2的轴向长度,实现小型化。
[002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防过载件、安装件以及连接件通过一体成形的方式连接。
[0022]组装效率较高。
[002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轴向看时防过载件、安装件以及连接件为密闭的环形。
[002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防过载件、安装件以及连接件为片状物制成。
[0025]有利于降低成本。
[002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防过载件的断面的形状、防过载凹槽的断面的形状,均为沿径向相同的形状。
[0027]防过载件23较容易从防过载凹槽24移出,能够确保可靠性。
[002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防过载件的径向长度小于防过载凹槽的径向长度,防过载件、安装件以及连接件能够整体地相对第一齿轮件晃动。
[0029]无需精准定位即可完成防过载件23的组装,有利于提高组装效率。
[003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传动齿轮以及与变速箱壳固定连接的电机,电机的旋转输出端与第一齿轮件驱动连接,传动齿轮与变速箱壳转动连接,传动齿轮与第一齿轮件和/或第二齿轮件啮合。
[003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电机的旋转输出端固定设置有蜗杆,第一齿轮件为蜗轮且与蜗杆啮合。
[003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防过载件位于防过载凹槽内且具有插入防过载凹槽的趋势。
[0033]适用于需要确保电机9断电时其旋转输出端无法转动的情形。
[0034]综上,本技术能够达到以下技术效果,
[0035]1}能够实现变速箱防过载。
[0036]2}组装效率较高。
[0037]3}有利于减小防过载组件2的轴向长度,实现小型化。
附图说明
[0038]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变速箱防过载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39]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防过载组件2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40]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防过载组件2的立体示意图。
[0041]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防过载组件2的半剖示意图。
[0042]图5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防过载组件2的俯视示意图。
[0043]图6是剖面一SEC1的示意图。
[0044]图7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防过载组件2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45]图8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防过载组件2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46]图9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变速箱防过载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剖面位置同剖面一SEC1。
[0047]图10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变速箱防过载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48]图11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变速箱防过载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变速箱下壳11未
画出。
[0049]剖面一SEC1;变速箱壳1;变速箱下壳11;变速箱上壳12;变速箱密封垫19;防过载组件2;第一齿轮件21;转动连接腔211;弹性件槽213;安装槽214;第二齿轮件22;转动连接体221;齿轮件端面222;防过载件 23;弹性件231;安装件232;连接件233;防过载凹槽24;卡簧25;卡簧槽251;垫片26;齿轮轴29;旋转输出件3;输出件密封件39;传动齿轮 5;防震软胶7;轴承8;电机9;蜗杆91。
具体实施方式
[0050]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51]第一实施例的变速箱防过载结构,其包括变速箱壳1、旋转输出件3以及设置在变速箱壳1上的防过载组件2;防过载组件2包括第一齿轮件21 以及与第一齿轮件21转动连接的第二齿轮件22,第一齿轮件21、第二齿轮件22中的一个设置有防过载件23,另一个设置有防过载凹槽24;第二齿轮件22与旋转输出件3驱动连接。旋转输出件3受到的阻力过大,比如因旋转输出件3驱动的原汁机轴因水果等的果核卡死,无法继续转动;而此时用于驱动第二齿轮件22的电机9的旋转输出端也无法旋转而可能过载;该过程中,防过载件23从防过载凹槽24中移出,使得第一齿轮件21 能够西相对第二齿轮件22旋转,使得电机9的旋转输出端能够继续旋转,进而能够实现变速箱防过载。
[0052]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之一,第二齿轮件22设置有垂直于轴向(沿第一齿轮件21与第二齿轮件22转动连接轴心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变速箱防过载结构,其包括变速箱壳(1)、旋转输出件(3)以及设置在变速箱壳(1)上的防过载组件(2);其特征是,防过载组件(2)包括第一齿轮件(21)以及与第一齿轮件(21)转动连接的第二齿轮件(22);第一齿轮件(21)、第二齿轮件(22)中的一个设置有防过载件(23),另一个设置有防过载凹槽(24);且防过载件(23)位于防过载凹槽(24)内;第二齿轮件(22)与旋转输出件(3)驱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防过载结构,其特征是,第二齿轮件(22)设置有垂直于轴向的齿轮件端面(222),防过载凹槽(24)设置在齿轮件端面(222)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箱防过载结构,其特征是,防过载组件(2)还包括弹性件(231),弹性件(231)一端与防过载件(23)相抵,另一端与第一齿轮件(21)或第二齿轮件(22)相抵使得防过载件(23)具有靠近防过载凹槽(24)的趋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箱防过载结构,其特征是,防过载组件(2)还包括卡簧(25),第一齿轮件(21)设置有转动连接腔(211),第二齿轮件(22)设置有嵌入转动连接腔(211)的转动连接体(221),转动连接体(221)设置有卡簧槽(251),卡簧(25)卡入卡簧槽(251),第一齿轮件(21)位于卡簧(25)、第二齿轮件(22)之间,使得第一齿轮件(21)、第二齿轮件(22)之间的轴向位置受限。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箱防过载结构,其特征是,第一齿轮件(21)设置有弹性件槽(213),弹性件(231)为弹簧且位于弹性件槽(213)内,弹性件(231)提供轴向的排斥力。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箱防过载结构,其特征是,防过载件(23)为球状,防过载凹槽(24)的断面为球缺状,防过载件(23)与防过载凹槽(24) 贴合。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箱防过载结构,其特征是,防过载件(23)的断面为U形且具备弹性。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速箱防过载结构,其特征是,防过载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剑波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拓威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