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油梨溃疡病的杀菌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6254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油梨溃疡病的杀菌剂。一种防治油梨溃疡病的杀菌组合物,其有效成分由左旋香芹酮与烯唑醇、戊唑醇或三唑酮复配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杀菌组合物和杀菌剂剂中的2种有效成分在进行复配时,在一定质量范围内,共毒系数大于120,对防治油梨溃疡病表现为增效的作用类型。与其包含的任意单一成分相比,可以提高对油梨溃疡病的防治效果,基于此,可以减少活性成分的施用剂量,降低农药残留,减轻环境压力。减轻环境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油梨溃疡病的杀菌剂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药
,具体涉及一种防治油梨溃疡病的杀菌剂。

技术介绍

[0002]油梨又称牛油果、鳄梨,在我国广东、广西、海南、台湾及四川等地都有栽培。油梨是一种新兴的营养保健水果,果肉色黄,风味独特,富含多种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高蛋白质、低糖和钠、钾、镁等矿物营养。油梨溃疡病是由油梨溃疡病病菌(Dothisrella sp.)侵染引起的病害。油梨溃疡病主要危害油梨的主干、主枝和枝条,病斑最先多表现在伤口、皮孔、叶痕及树枝的分叉处。发病初期病斑呈水渍状,暗黑色或黑褐色,逐渐形成长梭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大小与发病时间有关。若病斑环绕支干一周,病斑上部的枝叶慢慢干枯。发病后期病斑包围树干一周,阻碍水分和营养物质运输,从而导致整个植株死亡。
[0003]现阶段对油梨溃疡病的防治措施以喷施化学药剂为主,化学药剂可直接作用靶向病菌,且见效快。但在病害防治上,长期施用单一成分化学药剂容易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一旦产生抗药性,病害的防治效果就会降低;农户为了提高防治效果,通常会加大农药的施用剂量,这样会导致农药残留增加,同时也会增加环境压力。因此,开发新型化学药剂很有必要。
[0004]左旋香芹酮,别名留兰香油、2,3

二甲基
‑5‑
乙丙烯基

环己酮

1,淡黄色澄清液体,难溶于水。左旋香芹酮是从唇形科薄荷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留兰香中提取的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据报道,留兰香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左旋香芹酮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抑菌活性,具有开发成防治植物病害化学药剂的前景。申请号CN201811396252.5,就公开了一种左旋香芹酮气雾剂,该气雾剂可以用于防治植物病原菌(兰花炭疽病和牡丹灰霉病等)引起的植物病害。另外,申请号CN201811536166.X,也公开了一种防治番茄灰霉病的杀菌增效组合物,其将左旋香芹酮与乙霉威、啶酰菌胺或吡唑醚菌酯进行复配,对番茄灰霉病具有明显协同增效作用,提高了防效,也有利于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
[0005]将不同农药有效成分进行复配是目前研制农药新产品和防治抗性病菌的一种有效快捷的方式。筛选具增效作用的复配农药,能够明显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农药使用量,降低防治成本,延缓病菌抗性产生和减少对环境。专利技术人通过室内试验发现左旋香芹酮与烯唑醇、戊唑醇或三唑酮复配时具有增效作用,目前还没有见到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油梨溃疡病的杀菌剂,其通过将左旋香芹酮与其他有效成分进行复配,产生了协同增效作用,可以提高对油梨溃疡病病菌的防治效果,同时可以为开发新型化学药剂提供支持。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8]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油梨溃疡病的杀菌组合物,其有效成分由左旋香芹酮与烯唑醇、戊唑醇或三唑酮复配而成。
[0009]作为优选,所述左旋香芹酮和烯唑醇的质量比为1

12:20

1。
[0010]作为优选,所述左旋香芹酮和戊唑醇的质量比为1

40:30

1。
[0011]作为优选,所述左旋香芹酮和三唑酮的质量比为1

60:15

1。
[0012]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杀菌剂,所述有效成分的质量占所述杀菌剂总质量的1%

65%,其余为农药学上可接受的助剂。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本专利技术杀菌组合物和杀菌剂剂中的2种有效成分在进行复配时,在一定质量范围内,共毒系数大于120,对防治油梨溃疡病表现为增效的作用类型。与其包含的任意单一成分相比,可以提高对油梨溃疡病的防治效果,基于此,可以减少活性成分的施用剂量,降低农药残留,减轻环境压力。
具体实施方式
[0015]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
[0016]实施例:油梨溃疡病防治药剂筛选
[0017]试验对象:油梨溃疡病病菌(Dothisrella sp.),采自受油梨溃疡病病菌侵染的果实,在实验室内按常规组织分离法纯化得到,保存于PDA培养基上。
[0018]供试药剂:99%左旋香芹酮原药(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6%烯唑醇原药(江苏常隆农化有限公司)、97%戊唑醇原药(如东众意化工有限公司)、96%三唑酮原药(山西绿海农药科技有限公司)。
[0019]试验方法:(参考《NY/T 1156.2

2006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2部分:抑制病原真菌菌丝生长试验平皿法》)
[0020]1.将原药用二甲基亚砜溶解,用0.1%吐温

80的水溶液稀释分别配制单剂母液,设置多组配比,各单剂及每组配比混剂设置6个梯度质量浓度。
[0021]2.将预先融化的PDA培养基9mL加入无菌锥形瓶中,从低浓度和高浓度依次定量吸取药液1mL,分别加入上述锥形瓶中,充分摇匀。然后等量导入3个直径为9cm的培养皿中,制成相应浓度的含药平板;并设不含药剂的处理作空白对照,每个处理3个重复。
[0022]3.在扩繁后的油梨溃疡病病菌菌落上用打孔器取直径5mm的菌饼,接种含药平板和空白对照平板中央,于相对湿度70%,温度28℃的光照培养箱中培养。
[0023]4.培养4d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不同处理对菌丝生长抑制率。以药剂对数值为自变量,菌丝生长抑制率几率值为因变量,运动DPS软件进行分析,得出毒力回归方程及药剂对靶标病菌的毒力EC
50
值,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
[0024]D=D1‑
D2,其中,D为菌落增长直径;D1为菌落直径;D2为菌饼直径;
[0025]I=[(D0‑
D
t
)
÷
D0]×
100,其中,I为菌丝生长抑制率(%);D0为空白对照菌落增长直径;D
t
为药剂处理菌落增长直径;
[0026]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
50
÷
供试药剂EC
50
)
×
100;
[0027]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
×
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
×
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0028]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
÷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
100。
[0029]按照联合作用划分标准: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
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数(CTC)<1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油梨溃疡病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分由左旋香芹酮与烯唑醇、戊唑醇或三唑酮复配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旋香芹酮和烯唑醇的质量比为1

12:20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旋香芹酮和戊唑醇的质量比为1

40:3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海兰唐桓伟周俊岸庞新华潘祖建朱鹏锦郝小玲唐秀观欧景莉杜英俊钟云婕唐圣理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亚热带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