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箱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496056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速箱油,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的极压剂和抗磨剂均是无灰抗磨剂,同时搭配复配好比例的两款无灰摩擦改进剂,可以获得长期较低的摩擦系数,保证长效抗磨保护。具体的,无灰抗磨体系采用磷酸胺混合物,烷基链较长,属于化学吸附,具有较好的抗磨性能。并且通过两款复配好的无灰酰胺类摩擦改进剂,通过物理吸附,在较低温度下,就能保证较低的摩擦系数,随着温度升高,摩擦改进剂由最初形成的单分子膜,通过氢键与德拜感应力形成将自身极性基连接成二聚物,如此反复就形成多分子层吸附,可确保在边界、混合润滑状态下,在低温和高温状态下,在摩擦表面形成稳定致密的保护膜,获得长期较低的摩擦系数,保证长效抗磨保护。磨保护。磨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速箱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变速箱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近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迎来了爆发式增长。目前,新能源电动汽车采用传统燃油车变速箱油。但是新能源汽车含有电机构造,将现有变速箱油应用到新能源车电动桥变速箱里,会出现因抗磨性能不够造成啮合齿轮组和轴承的点蚀擦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速箱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变速箱油具有优异的抗磨性能,可避免造成啮合齿轮组和轴承点蚀擦伤。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速箱油,以质量百分数计,包括以下组分:粘度指数改进剂4%~5.5%,清净剂0.25%~0.35%,分散剂2.7%~3.3%,抗氧剂0.4%~0.6%,极压剂0.15%~0.25%,抗磨剂0.25%~0.35%,摩擦改进剂0.28%~0.32%,密封膨胀剂0.5%~1.0%,金属减活剂0.15%~0.25%,抗泡剂0.01%~0.02%,余量为混合煤制基础油;
[0005]所述极压剂为壬基三苯基硫代磷酸酯或磷酸酯胺盐;所述抗磨剂为磷酸胺混合物或亚磷酸三酯;所述摩擦改进剂为油酸二乙醇酰胺和液态高分子量多效单剂;所述油酸二乙醇酰胺与液态高分子量多效单剂的质量比为1:2。
[0006]优选的,所述粘度指数改进剂包括聚甲基丙烯酸酯。
[0007]优选的,所述清净剂包括聚醚胺;所述分散剂包括硼化聚异丁烯酰亚胺或无灰磷酸酯。
[0008]优选的,所述抗氧剂包括辛基丁基二苯胺、抗氧剂POUPC 5002和甲基苯三唑酯中的两种。
[0009]优选的,所述混合煤制基础油的运动粘度为3.2~3.5mm2/s。
[0010]优选的,所述密封膨胀剂包括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或油酸单季戊四醇酯。
[0011]优选的,所述金属减活剂包括噻二唑衍生物或甲基苯三唑衍生物。
[0012]优选的,所述抗泡剂包括二甲基硅油或甲基硅油酯。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方案所述变速箱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将抗泡剂用轻溶剂油进行稀释,得到抗泡剂的稀释液;
[0015]将混合煤制基础油加热后与粘度指数改进剂、抗泡剂的稀释液进行混合,得到混合溶液;
[0016]将所述混合溶液与清净剂、分散剂、抗氧剂、极压剂、抗磨剂、摩擦改进剂、密封膨胀剂、金属减活剂进行混合,得到变速箱油;
[0017]所述极压剂为壬基三苯基硫代磷酸酯或磷酸酯胺盐;所述抗磨剂为磷酸胺混合物或亚磷酸三酯;所述摩擦改进剂为油酸二乙醇酰胺和液态高分子量多效单剂;所述油酸二乙醇酰胺与液态高分子量多效单剂质量比为1:2。
[00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方案所述变速箱油或上述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制备的变速箱油在新能源汽车变速箱中的应用。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速箱油,包括以下组分:粘度指数改进剂4%~5.5%,清净剂0.25%~0.35%,分散剂2.7%~3.3%,抗氧剂0.4%~0.6%,极压剂0.15%~0.25%,抗磨剂0.25%~0.35%,摩擦改进剂0.28%~0.32%,密封膨胀剂0.5%~1.0%,金属减活剂0.15%~0.25%,抗泡剂0.01%~0.02%,轻溶剂油0.1%~0.2%,余量为混合煤制基础油;所述极压剂为壬基三苯基硫代磷酸酯或磷酸酯胺盐;所述抗磨剂为磷酸胺混合物或亚磷酸三酯;所述摩擦改进剂包括油酸二乙醇酰胺和液态高分子量多效单剂;所述油酸二乙醇酰胺与液态高分子量多效单剂质量比为1:2。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极压剂和抗磨剂均是无灰抗磨剂,同时搭配复配好比例的两款无灰摩擦改进剂,可以获得长期较低的摩擦系数,保证长效抗磨保护。具体的,无灰抗磨体系采用磷酸酯胺混合物,烷基链较长,属于化学吸附,具有较好的抗磨性能,但是热稳定性和抗磨持久性需要补足;尤其是在刚开始运转使用的低温状态下,以及长期高温运行的后期状态下,需要补足抗磨减摩性能。因此通过两款复配好的无灰酰胺类摩擦改进剂,通过物理吸附,在较低温度下,就能保证较低的摩擦系数,随着温度升高,摩擦改进剂由最初形成的单分子膜,通过氢键与德拜感应力形成将自身极性基连接成二聚物,如此反复形成多分子层吸附,可确保在边界、混合润滑状态下,在低温和高温状态下,在摩擦表面形成稳定致密的保护膜,获得长期较低的摩擦系数,保证长效抗磨保护。实施例结果表明,本专利技术的变速箱油的最大无卡咬负荷为250KG,烧结负荷为250KG,磨斑直径为0.42~0.45mm,FZG点蚀为209~227hrs,FZG低速齿轮磨损为10~12mg,FE8轴承点蚀269~273h,FE8轴承磨损量(滚子)为1mg。
[0020]进一步的,传统燃油车变速箱油配方中,清净剂、抗氧剂、摩擦改进剂均采用金属盐离子类型,是目前较为广泛的应用方案,但是缺点是这些金属离子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会作为催化剂的作用,导致油品过快老化、氧化生成油泥等脏东西,同时这些金属盐化合物本身就是生成油泥的起因所在。而本专利技术的变速箱油中不含金属离子,同时精选辛基丁基二苯胺、抗氧剂POUPC 5002和甲基苯三唑酯中的三种无灰抗氧剂,并且选用其中的两种抗氧剂后调整两者的比例确保抗氧效果达到最佳状态,从而可以使本专利技术的变速箱油在长周期的使用过程中,不产生过多油泥等对电导率有影响的脏东西,长期维持很低的电导率。实施例结果表明,本专利技术的变速箱油40℃运动粘度增加率为10.65%~14.52%,100℃运动粘度增加率为8.79%~13.44%,酸值变化为1.33~1.44mgKOH/g,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变速箱油在氧化前后的电导率增加值很小。
[0021]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中的极压剂采用无灰型硫磷剂—壬基三苯基硫代磷酸酯,其具有很好的铜片腐蚀保护,同时搭配合适的金属减活剂,具有极好的液相和气相铜腐保护性能。实施例结果表明,本专利技术的变速箱油在液相铜腐测试中铜含量为35~40ppm,并通过了气相铜腐测试。
[0022]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混合煤制基础油,极高的粘度指数,保证基础油在高温下有较好的油膜厚度保证润滑,在低温下有较好的流动性防止低温磨损。而且煤制基础油属于全合成基础油,具有很高的热传导率和比热容,快速散热。实施例结果表明,本专利技术的变速箱油具有优异的比热容和热传导率。
[0023]此外,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混合煤制基础油,对密封材料会有收缩作用,因此,配方体系
中,复配合理比例的密封膨胀剂,保证对于尼龙(PA66)材料的兼容性。实施例结果表明,在150℃的温度下将尼龙(PA66)本专利技术的变速箱油中浸泡240h后,其拉伸强度变化率为5%~6%,延长至断裂的变化率为

3%,并且外观无破裂。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实施例1~4和对比例1~2的变速箱油的热传导率;
[0025]图2为实施例1~4和对比例1~2的变速箱油的比热容;
[0026]图3为实施例1及对比例1~2的变速箱油的绝缘电压测试结果;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箱油,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数计,包括以下组分:粘度指数改进剂4%~5.5%,清净剂0.25%~0.35%,分散剂2.7%~3.3%,抗氧剂0.4%~0.6%,极压剂0.15%~0.25%,抗磨剂0.25%~0.35%,摩擦改进剂0.28%~0.32%,密封膨胀剂0.5%~1.0%,金属减活剂0.15%~0.25%,抗泡剂0.01%~0.02%,余量为混合煤制基础油;所述极压剂为壬基三苯基硫代磷酸酯或磷酸酯胺盐;所述抗磨剂为磷酸胺混合物或亚磷酸三酯;所述摩擦改进剂为油酸二乙醇酰胺和液态高分子量多效单剂;所述油酸二乙醇酰胺与液态高分子量多效单剂的质量比为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油,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度指数改进剂包括聚甲基丙烯酸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油,其特征在于,所述清净剂包括聚醚胺;所述分散剂包括硼化聚异丁烯酰亚胺或无灰磷酸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油,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剂包括辛基丁基二苯胺、抗氧剂POUPC 5002和甲基苯三唑酯中的两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油,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传威王静礼梁浩勇孙彦郑金周陈铁旦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市欧普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