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石爆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59624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岩石爆破装置,包括水箱、触发管、发射柱、冲击端头、注水机构以及击发机构;触发管的上端竖向贯穿式固定安装在水箱的中心处,发射柱的上端可拆卸式对接安装在触发管的下端上;在发射柱中从上至下依次连通设置有传导孔、底火腔、火药腔、端头腔以及发射孔。该岩石爆破装置利用注水机构能够便于向爆破孔内注水,从而在冲击端头的冲击作用下在爆破孔内产生冲击波,由于水具有不可压缩性质,相较传统爆破中以气体作为冲击载体,能够有效解决岩石碎块的飞溅问题,保障施工的安全性;利用发射柱与触发管的可拆卸式对接安装,能够便于对易损坏的发射柱进行更换。能够便于对易损坏的发射柱进行更换。能够便于对易损坏的发射柱进行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岩石爆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装置,尤其是一种岩石爆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在地基施工过程中,常常会碰到岩石层,因此需要岩石爆破装置,但是现有的岩石爆破装置在爆破过程中常常会产生大量飞溅的岩石碎块,具有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岩石爆破装置,能够在爆破过程中减少飞溅的岩石碎块,避免产生施工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岩石爆破装置,能够在爆破过程中减少飞溅的岩石碎块,避免产生施工危险。
[0004]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岩石爆破装置,包括水箱、触发管、发射柱、冲击端头、注水机构以及击发机构;
[0005]触发管的上端竖向贯穿式固定安装在水箱的中心处,发射柱的上端可拆卸式对接安装在触发管的下端上;在发射柱中从上至下依次连通设置有传导孔、底火腔、火药腔、端头腔以及发射孔;端头腔的直径大于发射孔的直径,并在端头腔与发射孔的连接处设置有锥形收缩段;传导孔的上端孔口收缩,并与发射柱的上端面相连通;发射孔的下端孔口延伸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石爆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1)、触发管(7)、发射柱(9)、冲击端头(36)、注水机构以及击发机构;触发管(7)的上端竖向贯穿式固定安装在水箱(1)的中心处,发射柱(9)的上端可拆卸式对接安装在触发管(7)的下端上;在发射柱(9)中从上至下依次连通设置有传导孔、底火腔、火药腔(32)、端头腔(34)以及发射孔(35);端头腔(34)的直径大于发射孔(35)的直径,并在端头腔(34)与发射孔(35)的连接处设置有锥形收缩段(39);传导孔的上端孔口收缩,并与发射柱(9)的上端面相连通;发射孔(35)的下端孔口延伸至发射柱(9)的下端面;在底火腔与火药腔(32)之间设置有连通孔;在传导孔内安装有传导柱(30),在底火腔内填充设置有底火(31),在火药腔(32)以及连通孔内填充设置有火药(33);冲击端头(36)安装在端头腔内;击发机构安装在触发管(7)上,用于对传导柱(30)进行可控撞击,再由传导柱(30)对底火(31)进行撞击点火;注水机构安装在水箱(1)上,用于在爆破前向爆破孔内注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石爆破装置,其特征在于:注水机构包括抽拉杆(3)、封堵弹簧(21)以及锥形封堵头(24);在水箱(1)的底部设置有封堵座,并在封堵座上设置有锥形孔(23);抽拉杆(3)的上端竖向贯穿水箱(1)的顶部,并在上端上设置有抽拉把手杆(4);在抽拉杆(3)的中部设置有支撑凸圈(20),封堵弹簧(21)套设在抽拉杆(3)上,且封堵弹簧(21)弹性支撑在支撑凸圈(20)与水箱(1)的内顶部之间;锥形封堵头(24)固定安装在抽拉杆(3)的下部,用于对锥形孔(23)进行封堵;在水箱(1)的顶部设置有注水管口,并在注水管口上封盖有密封盖帽(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岩石爆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锥形封堵头(24)的圆锥面上设置有密封圈(25)。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岩石爆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触发管(7)的下端外壁上固定设置有一个锥形加强头(8),并在锥形加强头(8)的上侧面上设置有锥形凹陷(26),且锥形孔(23)位于锥形凹陷(26)的上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谈岳斌王雷雷朱占锋杨旭张伟成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