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驱动系统的三合一壳体结构及电驱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95948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驱动系统,具体提供一种电驱动系统的三合一壳体结构及电驱动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的电驱动系统的三合一壳体结构无法既能够保证冷却水与润滑油进行有效换热,又能够减少整体体积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三合一壳体结构包括:电机壳体、内水套、外水路和油道结构,内水套设于电机壳体的内侧,且与电机壳体的内壁围设形成内水路;油道结构内形成有油道,油道结构设于电机壳体上,油道结构设于内水路与外水路之间。上述设置方式,能够减小体积、减轻质量、降低成本,在保证对电机进行有效降温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余能进行润滑油与冷却水的热交换,进一步提高热交换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驱动系统的三合一壳体结构及电驱动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电驱动系统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电驱动系统的三合一壳体结构及电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电驱动系统包括电机、减速箱和控制器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深度集成,共用一个三合一大壳体,能够有效减少体积和成本,成为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
[0003]目前,市场上的电驱动系统的三合一壳体结构为了降低轴承工作温度,通常会配有热交换器来用于与油路中的润滑油换热,但是,热交换器布置会受到整车限制,从而导致油路较为复杂,例如,需要在三合一壳体的外侧外甩管路,来用于与油路相连通,然后将单独开发的热交换器设置在外甩管路上,此种设置方式,虽然能够对润滑油进行降温,但是,热交换器及外甩管路所占用的空间较大。
[0004]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电驱动系统的三合一壳体结构及电驱动系统来解决现有的电驱动系统的三合一壳体结构无法既能够保证冷却水与润滑油进行有效换热,又能够减少整体体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的电驱动系统的三合一壳体结构无法既能够保证冷却水与润滑油进行有效换热,又能够减少整体体积的问题。
[0006]在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驱动系统的三合一壳体结构,所述三合一壳体结构包括:电机壳体和内水套,所述内水套设于所述电机壳体的内侧,且与所述电机壳体的内壁围设形成内水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合一壳体结构还包括:油道结构,所述油道结构内形成有油道,所述油道结构设于所述电机壳体上;外水路,所述油道结构设于所述内水路与所述外水路之间,以使所述油道结构中的润滑油能够与所述内水路和所述外水路中的水进行热交换。
[0007]在上述电驱动系统的三合一壳体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油道结构设于所述电机壳体的外壁上。
[0008]在上述电驱动系统的三合一壳体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三合一壳体结构包括第一外水路结构,所述第一外水路结构与所述油道结构共同围设形成所述外水路,所述内水路的出口与所述外水路的入口相连通。
[0009]在上述电驱动系统的三合一壳体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外水路结构包括环形立壁、挡水条和盖体,所述环形立壁设于所述电机壳体的外壁上,以与所述电机壳体的外壁共同围设形成凹槽,所述盖体密封盖设于所述凹槽,所述挡水条在所述环形立壁内的相对两侧上依次交错设置,以使所述凹槽与所述挡水条之间共同围设形成弯折的槽道,所述油道结构为弯折状且与所述槽道相适配,其填设于所述槽道的底部。
[0010]在上述电驱动系统的三合一壳体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三合一壳体结构包
括第二外水路结构,所述外水路形成于所述第二外水路结构内,所述内水路的出口与所述外水路的入口相连通。
[0011]在上述电驱动系统的三合一壳体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外水路和所述油道结构均是弯折的,且所述外水路与所述油道结构对应设置。
[0012]在上述电驱动系统的三合一壳体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盖体与所述凹槽之间通过密封结构密封。
[0013]在上述电驱动系统的三合一壳体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油道结构为盐芯压铸件。
[0014]在上述电驱动系统的三合一壳体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内水套与所述电机壳体的内壁之间通过搅拌摩擦焊密封连接。
[0015]在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驱动系统,该电驱动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电驱动系统的三合一壳体结构。
[0016]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的三合一壳体结构包括:电机壳体、内水套、油道结构和外水路,内水套设于电机壳体的内侧,且与电机壳体的内壁围设形成内水路;油道结构内形成有油道,油道结构设于电机壳体上,油道结构设于内水路与外水路之间,以使油道结构中的润滑油能够与内水路和外水路中的水进行热交换。
[0017]本技术将油道结构集成于电机壳体上,取消了外部热交换器以及相关外甩管路,从而能够减小体积、减轻质量、降低成本。此外,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电机壳体内侧的内水套与电机壳体的内壁围设形成内水路,此种结构使得电驱动系统的三合一壳体结构的内水套附近温度较低,而本技术在此结构的基础上,将油道结构设置于电机壳体上,在保证对电机进行有效降温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余能进行润滑油与冷却水的热交换,最大限度的使用现有的水冷结构,不用额外的增加冷却液管路。此外,由于油道结构设于内水路与外水路之间,即油道结构的两侧都为水路吸热层,使得油道结构内的润滑油能够与两侧的冷却水进行换热,从而能够大幅度地增加散热面积,进而进一步地提高热交换效率,提高电机整体的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0019]图1是本技术的电驱动系统的三合一壳体结构的断面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的电驱动系统的三合一壳体结构的去除盖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的电驱动系统的三合一壳体结构的油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列表:
[0023]1‑
电机壳体;2

内水套;21

内水路;3

油道结构;4

第一外水路结构;41

外水路;42

环形立壁;421

凹槽;43

挡水条;44

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底”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6]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7]如图1至图3所示,为了解决现有的电驱动系统的三合一壳体结构无法既能够保证冷却水与润滑油进行有效换热,又能够减少整体体积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驱动系统的三合一壳体结构,该三合一壳体结构包括:电机壳体1、内水套2、油道结构3和外水路41,其中,内水套2设于电机壳体1的内侧,且与电机壳体1的内壁围设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驱动系统的三合一壳体结构,所述三合一壳体结构包括:电机壳体和内水套,所述内水套设于所述电机壳体的内侧,且与所述电机壳体的内壁围设形成内水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合一壳体结构还包括:油道结构,所述油道结构内形成有油道,所述油道结构设于所述电机壳体上;外水路,所述油道结构设于所述内水路与所述外水路之间,以使所述油道结构中的润滑油能够与所述内水路和所述外水路中的水进行热交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系统的三合一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道结构设于所述电机壳体的外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驱动系统的三合一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合一壳体结构包括第一外水路结构,所述第一外水路结构与所述油道结构共同围设形成所述外水路,所述内水路的出口与所述外水路的入口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驱动系统的三合一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水路结构包括环形立壁、挡水条和盖体,所述环形立壁设于所述电机壳体的外壁上,以与所述电机壳体的外壁共同围设形成凹槽,所述盖体密封盖设于所述凹槽,所述挡水条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常洋张策任传委
申请(专利权)人:蔚来动力科技合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