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耐蚀性弹性车轮用轮箍及其热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59404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耐蚀性弹性车轮用轮箍及其热处理工艺,成分C:0.39~0.43%,Si:0.20~0.40%,Mn:0.45~0.60%,Cr:1.20~1.40%,Ni:0.70~0.90%,Mo:0.35~0.45%,V:0.050~0.10%,Cu:0.30~0.50%,P≤0.010%,S≤0.008%,T[O]≤0.0010%,[N]:0.0050~0.0070%,Al:0.015~0.035%,其余为Fe和其它不可避免的杂质。经过去应力回火和正火、亚温淬火、两相区淬火和中温回火的热处理,组织为细密回火索氏体和少量贝氏体,具有高耐蚀、高耐磨性的弹性,提高轮箍全寿命周期服役稳定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耐蚀性弹性车轮用轮箍及其热处理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交通新零部件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耐蚀性弹性车轮用轮箍及其热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弹性组合车轮是目前轮型中结构最为复杂的车轮,由轮芯、压盖和轮箍组成,其主要特征是在轮芯和轮箍之间加一个橡胶垫,起缓冲减振作用。弹性车轮是减噪效果最好的低噪音车轮,且减振、降低轮轨作用力的效果良好,可提高车辆及轮/轨寿命、降低车辆及轮/轨维护成本,从运输系统和全寿命周期的角度看具有经济性,弹性车轮在国内外有轨电车、城轨、高速线路有实际应用,可靠性已得到充分验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向低噪音方向发展,弹性组合车轮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对弹性组合车轮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保证形状、尺寸和各个部件装配精度,又要保证轮箍、轮芯的内在质量,轮箍的耐磨性能及抗剥离性能尤其重要。
[0003]随着轨道交通车辆轴重和速度的增加,使得所需制动力增大,制动热负荷随之增加,车轮制动导致的热损伤不断加重,当踏面与闸瓦摩擦形成的热量通过摩擦接触面分别传入车轮和闸瓦内部。由于车轮温升导致的热膨胀的加剧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耐蚀性弹性车轮用轮箍,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耐蚀性弹性车轮用轮箍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成分:C:0.39~0.43%,Si:0.20~0.40%,Mn:0.45~0.60%,Cr:1.20~1.40%,Ni:0.70~0.90%,Mo:0.35~0.45%,V:0.050~0.10%,Cu:0.30~0.50%,P≤0.010%,S≤0.008%,T[O]≤0.0010%,[N]:0.0050~0.0070%,Al:0.015~0.035%,其余为Fe和其它不可避免的杂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耐蚀性弹性车轮用轮箍,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耐蚀性弹性车轮用轮箍的成分满足:耐蚀性指数I:≥6.8,I=26.01
×
Cu+3.88
×
Ni+1.20
×
Cr+1.49
×
Si+17.28
×
P

7.29
×
Cu
×
Ni

9.10
×
Ni
×
P

33.39Cu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耐蚀性弹性车轮用轮箍,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耐蚀性弹性车轮用轮箍的成分满足:临界淬火直径DI:≥8.0.in,DI=(0.54
×
C)
×
(1.00+3.3333
×
Mn)
×
(1.00+0.7Si)
×
(1.00+0.363
×
Ni)
×
(1.00+2.16
×
Cr)
×
(1.00+3.00
×
Mo)
×
(1.00+0.365
×
Cu)
×
(1.00+1.73
×
V)。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耐蚀性弹性车轮用轮箍,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耐蚀性弹性车轮用轮箍的成分满足:固溶C含量G,0.28%≤G≤0.37%,G=%C

(0.077
×
%Cr
×
65%+0.099
×
%Cr
×
0.20%+0.176
×
%V
×
15%)。5.一种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高耐蚀性弹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文坛赵海童乐刘学华宫彦华高伟姚三成毛亚男邹强钟斌万志健李相东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