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驾驶的水陆两栖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5851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无人驾驶的水陆两栖机器人,包括:车体以及连接于车体上的驱动机构以及作业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向组件以及两组驱动轮,所述转向组件连接于车体的前端或后端,所述两组驱动轮设置于车体的前、后两端,所述驱动轮为桨叶轮,所述桨叶轮的桨叶可开合;所述作业机构包括垃圾箱、机械臂以及机械手,所述垃圾箱设置于车体的上方,所述机械臂的下端连接于车体上方,所述机械臂的上端连接机械手。该无人驾驶的水陆两栖机器人通过可开合的桨叶能够实现在深海区域或浅海区域或海滨陆地上清洁垃圾,实现水陆两用,通过转向组件还能够灵活地在海面上改变行进方向;通过机械臂与机械手能够灵活捡拾垃圾,提高作业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驾驶的水陆两栖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清洁车的
,尤其涉及一种无人驾驶的水陆两栖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据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发布的消息,“每年都有多达1200万吨塑料垃圾最终流入海洋,预计至2040年将增加两倍。”海洋垃圾影响海洋景观,威胁航行安全,并对海洋生态系的健康产生影响,进而对海洋经济产生负面效应。对海面垃圾的清理工作越来越重要。人们也专利技术出了各式各样的海面清洁工具,利用水陆两栖车可对近海滨线的水域进行垃圾清理,但是现有的水陆两栖车,车体较为庞大笨重,由履带驱动,在水中行进时无法灵活控制转向,且在整个过程中需要人员进行实时操控,不能做到解放人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此,需要提供一种无人驾驶的水陆两栖机器人,来解决海滨线水面垃圾清理困难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种无人驾驶的水陆两栖机器人,包括:车体以及连接于车体上的驱动机构以及作业机构,
[0005]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向组件以及两组驱动轮,所述转向组件连接于车体的前端或后端,所述两组驱动轮设置于车体的前、后两端,所述驱动轮为桨叶轮,所述桨叶轮的桨叶可开合;
[0006]所述作业机构包括垃圾箱、机械臂以及机械手,所述垃圾箱设置于车体的上方,所述机械臂的下端连接于车体上方,所述机械臂的上端连接机械手。
[0007]进一步地,所述转向组件包括螺旋叶片、叶片电机以及转向电机,所述螺旋叶片传动连接于叶片电机的输出轴,所述叶片电机的外壳连接于转向电机的输出轴。
[0008]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叶片外设置有叶片保护架,所述叶片保护架为中空圆柱状结构,所述叶片保护架罩设于螺旋叶片外。
[0009]进一步地,所述叶片电机外设置有电机保护壳,所述电机保护壳通过连接件连接于车体的下方。
[0010]进一步地,所述转向电机通过升降机构与车体的底座相连。
[0011]进一步地,所述桨叶轮包括行走轮。
[0012]进一步地,所述桨叶轮包括曲柄摇杆,所述曲柄摇杆包括环形本体以及均匀连接于环形本体外环面的多个摇杆,所述环形本体套设于行走轮的轮轴上,各所述摇杆的长度相同,各所述摇杆远离环形本体的一端通过连杆与对应的桨叶轮叶片相连,所述连杆与摇杆、桨叶轮叶片之间均铰接,且所述连杆与桨叶轮叶片的铰接处与行走轮相固定,所述曲柄摇杆转动可带动桨叶轮叶片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0013]所述第一位置为桨叶轮叶片突出行走轮轮冠外,所述第二位置为桨叶轮叶片收缩至行走轮轮冠内。
[0014]进一步地,所述无人驾驶的水陆两栖机器人还包括无线充电线圈以及蓄电池,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以及蓄电池电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无人驾驶的水陆两栖机器人还包括气箱,所述气箱设置于车体的上端。
[0016]进一步地,所述无人驾驶的水陆两栖机器人还包括GPS定位系统。
[0017]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转向组件用于驱动该无人驾驶的水陆两栖机器人完成转向,释放人力。桨叶轮式的驱动轮使得该无人驾驶的水陆两栖机器人在水深较深的海域可打开桨叶,转动桨叶轮则可以驱动该无人驾驶的水陆两栖机器人行进或后退,在水深较浅的近海滨线可关闭桨叶,桨叶轮可直接行走在海滨陆地上。该无人驾驶的水陆两栖机器人通过可开合的桨叶能够实现在深海区域或浅海区域或海滨陆地上清洁垃圾,实现水陆两用,通过转向组件还能够灵活地在海面上改变行进方向;通过机械臂与机械手能够灵活捡拾垃圾,提高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施例一种无人驾驶的水陆两栖机器人的转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实施例一种无人驾驶的水陆两栖机器人的桨叶轮的桨叶轮叶片合上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实施例一种无人驾驶的水陆两栖机器人的桨叶轮的桨叶轮叶片打开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实施例一种无人驾驶的水陆两栖机器人的机械臂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实施例一种无人驾驶的水陆两栖机器人的俯视图;
[0023]图6为本实施例一种无人驾驶的水陆两栖机器人的立体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车体;
[0026]2、深度相机;
[0027]3、激光雷达;
[0028]4、机械臂;
[0029]5、垃圾箱;
[0030]7、桨叶轮;
[0031]8、气箱;
[0032]9、机械手;
[0033]10、桨叶轮叶片;
[0034]11、曲柄摇杆;
[0035]12、连杆;
[0036]13、螺旋叶片;
[0037]14、叶片保护架;
[0038]15、电机保护壳;
[0039]16、叶片电机;
[0040]17、转向电机;
[0041]18、蜗轮;
[0042]19、无线充电线圈;
[0043]20、行走轮;
[0044]24、蓄电池;
[0045]25、GPS定位系统;
[0046]28、蜗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为详细说明本申请可能的应用场景,技术原理,可实施的具体方案,能实现目的与效果等,以下结合所列举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本文所记载的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0048]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各个位置出现的“实施例”一词并不一定指代相同的实施例,亦不特别限定其与其它实施例之间的独立性或关联性。原则上,在本申请中,只要不存在技术矛盾或冲突,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以任意方式进行组合,以形成相应的可实施的技术方案。
[004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技术术语的含义与本申请所属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对相关术语的使用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
[0050]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用语“和/或”是一种用于描述对象之间逻辑关系的表述,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存在A,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逻辑关系。
[0051]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用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数量、主次或顺序等关系。
[0052]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在本申请中,语句中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或者其他类似的表述,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这些表述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产品中还可以存在另外的要素,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产品中不仅可以包括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驾驶的水陆两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以及连接于车体上的驱动机构以及作业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向组件以及两组驱动轮,所述转向组件连接于车体的前端或后端,所述两组驱动轮设置于车体的前、后两端,所述驱动轮为桨叶轮,所述桨叶轮的桨叶可开合;所述作业机构包括垃圾箱、机械臂以及机械手,所述垃圾箱设置于车体的上方,所述机械臂的下端连接于车体上方,所述机械臂的上端连接机械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驾驶的水陆两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组件包括螺旋叶片、叶片电机以及转向电机,所述螺旋叶片传动连接于叶片电机的输出轴,所述叶片电机的外壳连接于转向电机的输出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驾驶的水陆两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叶片外设置有叶片保护架,所述叶片保护架为中空圆柱状结构,所述叶片保护架罩设于螺旋叶片外。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驾驶的水陆两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电机外设置有电机保护壳,所述电机保护壳通过连接件连接于车体的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驾驶的水陆两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电机通过升降机构与车体的底座相连。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萌萌肖顺根冯巧媚郑郅炜傅耀彬贺宣贵吴癸霖汤金根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