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内皮化的镍钛合金血管支架表面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95655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促内皮化的镍钛合金血管支架表面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所述促内皮化的镍钛合金血管支架表面涂层包括依次设置的微纳起伏结构、硅烷层和活性多肽层;微纳起伏结构包括凹陷区和凸出区,凹陷区包括纳米级凹陷区和微米级凹陷区,凸出区包括纳米级凸出区和微米级凸出区。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促内皮化的镍钛合金血管支架表面涂层,能够赋予镍钛合金血管支架在体内实现快速内皮化的生物学功能,降低其植入后发生血管内再狭窄和迟发性血栓等并发症的几率。栓等并发症的几率。栓等并发症的几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促内皮化的镍钛合金血管支架表面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
,具体涉及一种促内皮化的镍钛合金血管支架表面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全球范围内死亡率居前十五位的主要疾病中,缺血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病位列榜首。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加速,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导致患病人数逐年增加。近年来,生物医用镍钛合金血管支架已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的植介入诊疗和电生理介入治疗,国内及全球市场应用前景广阔。血管植入支架植入人体后除部分发生降解吸收外,绝大多数会伴随其终生,因此,该类材料不仅要具备与天然组织相适应的力学特性及优异的耐磨耐蚀性能,更需具有良好地诱导内皮细胞快速生长性能,以抑制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成分的粘附,进而实现材料表面内皮化,从而降低植入后血管再狭窄和迟发性血栓的发生几率。因此,提出以快速促内皮化为目的血管支架表面改性方法尤为重要。
[0003]但是,现有技术中,仅仅采用单一的物理或化学表面改性技术,其最终的促内皮化效果有限。故如何构建一种能够快速促内皮化的镍钛合金血管支架表面涂层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快速促内皮化的镍钛合金血管支架表面涂层及其制备方法,能够赋予镍钛合金血管支架在体内实现快速内皮化的生物学功能,降低其植入后发生血管内再狭窄和迟发性血栓等并发症的几率。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促内皮化的镍钛合金血管支架表面涂层,所述促内皮化的镍钛合金血管支架表面涂层包括依次设置的微纳起伏结构、硅烷层和活性多肽层;微纳起伏结构包括凹陷区和凸出区,凹陷区包括纳米级凹陷区和微米级凹陷区,凸出区包括纳米级凸出区和微米级凸出区。
[0006]进一步地,硅烷层由巯基硅烷偶联剂反应制备;
[0007]优选地,巯基硅烷偶联剂为γ

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γ

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0008]进一步地,活性多肽层的多肽序列包括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或精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缬氨酸(REDV)或酪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丝氨酸—精氨酸(YIGSR)的多肽序列;
[0009]进一步地,活性多肽层的多肽序列的端部接入含巯基官能团的半胱氨酸(C);
[0010]优选地,含巯基官能团的半胱氨酸后的多肽序列为甘氨酸—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脯氨酸—半胱氨酸(GRGDSPC);或,半胱氨酸—精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缬氨酸—赖氨酸(CREDVK);或,半胱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丝氨酸—精氨酸(CYIGSR);
[0011]和/或,活性多肽层具有特异性选择性粘附内皮细胞/内皮祖细胞的作用。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促内皮化的镍钛合金血管支架表面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3]步骤(1):对支架本体材料表面进行微纳起伏化处理,以使得支架本体材料表面形成微纳起伏结构;
[0014]步骤(2):在微纳起伏结构上制备硅烷层;
[0015]步骤(3):在硅烷层上制备活性多肽层。
[0016]进一步地,在步骤(1)之前,促内皮化的镍钛合金血管支架表面涂层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对支架本体材料的表面依次进行去污、清洗,并将支架本体材料置于酸液中处理,以初步去除所述支架本体材料表面的氧化膜;进一步地,酸液含1

2M硝酸和0.5

1.5M氟化铵;和/或,处理时间为5

15min;
[0017]和/或,在步骤(1)之后,在步骤(2)之前,促内皮化的镍钛合金血管支架表面涂层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对微纳起伏结构进行羟基化处理;进一步地,对微纳起伏结构进行羟基化处理包括如下步骤:将支架本体材料浸泡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后进行烘干处理,使得支架本体材料微纳起伏结构表面羟基化;进一步地,浸泡反应的温度为70

85℃;进一步地,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1

10M。
[0018]进一步地,步骤(1)中,对支架本体材料的表面进行微纳起伏化处理,具体包括如下操作:采用三电极电化学体系,将支架本体材料作为阳极,惰性电极作为阴极,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以硝酸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首先在阳极表面施加

1V电压,持续预设时间,以进一步充分去除阳极材料表面氧化膜;随后对阳极进行两次脱合金化处理,以在支架本体材料表面形成微纳起伏结构;
[0019]进一步地,预设时间为1

5min;和/或,两次脱合金化处理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次脱合金化处理施加电压为3

5V,处理时间为1

60min,第二次脱合金化处理施加电压为1

3V,处理时间为10

120min;
[0020]进一步地,硝酸溶液浓度为0.1

2M;
[0021]和/或,步骤(2)微纳起伏结构的表面粗糙度为0.1

10μm。
[0022]进一步地,步骤(2)中,对微纳起伏结构上制备硅烷层包括如下步骤:将经过步骤(1)中处理后的支架本体材料表面浸入巯基硅烷偶联剂溶液中,持续预设时间,随后进行干燥处理,以形成硅烷层;
[0023]进一步地,巯基硅烷偶联剂溶液包括体积分数为35

45%去离子水、45

55%甲醇和5

20%的巯基硅烷偶联剂;
[0024]进一步地,巯基硅烷偶联剂溶液用乙酸溶液调节pH至4.5

5.5之间,并滴加50

80μl丙三醇以提高溶液稳定性;
[0025]进一步地,预设时间为12

48h。
[0026]进一步地,步骤(3)中,在硅烷层上进行活性多肽层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0027]将经过步骤(2)处理的支架本体材料浸入含活性多肽、辣根过氧化氢酶、酪胺盐酸盐的PBS溶液中进行充分反应;
[0028]优选地,活性多肽的浓度为0.3

2mg/mL;和/或,辣根过氧化氢酶的浓度为5

30U/mL;和/或,酪胺盐酸盐的浓度为10

50mM;
[0029]优选地,反应时间为12

48h。
[003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促内皮化的镍钛合金血管支架表面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能够赋予镍钛合金血管支架在体内快速实现内皮化的生物学功能,降低其植入后发生血管内再狭窄和迟发性血栓等并发症的几率。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促内皮化的镍钛合金血管支架表面涂层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促内皮化的镍钛合金血管支架表面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促内皮化的镍钛合金血管支架表面涂层包括依次设置的微纳起伏结构、硅烷层和活性多肽层;所述微纳起伏结构包括凹陷区和凸出区,所述凹陷区包括纳米级凹陷区和微米级凹陷区,所述凸出区包括纳米级凸出区和微米级凸出区。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促内皮化的镍钛合金血管支架表面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层由巯基硅烷偶联剂反应制备;优选地,所述巯基硅烷偶联剂为γ

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γ

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促内皮化的镍钛合金血管支架表面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多肽层的多肽序列包括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或精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缬氨酸(REDV)或酪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丝氨酸—精氨酸(YIGSR)的多肽序列;进一步地,所述活性多肽层的多肽序列的端部接入含巯基官能团的半胱氨酸(C);优选地,所述含巯基官能团的半胱氨酸后的多肽序列为甘氨酸—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脯氨酸—半胱氨酸(GRGDSPC);或,半胱氨酸—精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缬氨酸—赖氨酸(CREDVK);或,半胱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丝氨酸—精氨酸(CYIGSR);和/或,所述活性多肽层具有特异性选择性粘附内皮细胞/内皮祖细胞的作用。4.一种促内皮化的镍钛合金血管支架表面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支架本体材料为镍钛合金材料,所述表面涂层为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促内皮化的镍钛合金血管支架表面涂层,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对支架本体材料表面进行微纳起伏化处理,以使得所述支架本体材料表面形成微纳起伏结构;步骤(2):在所述微纳起伏结构上制备硅烷层;步骤(3):在所述硅烷层上制备活性多肽层。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促内皮化的镍钛合金血管支架表面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之前,所述促内皮化的镍钛合金血管支架表面涂层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对所述支架本体材料表面依次进行去污、清洗,并将所述支架本体材料置于酸液中处理,以初步去除所述支架本体材料表面的氧化膜;进一步地,所述酸液含1

2M硝酸和0.5

1.5M氟化铵;和/或,所述处理时间为5

15min;和/或,在所述步骤(1)之后,在所述步骤(2)之前,所述促内皮化的镍钛合金血管支架表面涂层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对所述微纳起伏结构表面进行羟基化处理;进一步地,对所述微纳起伏结构表面进行羟基化处理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支架本体材料浸泡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后进行烘干处理,使得支架本体材料所述微纳起伏结构表面羟基化;进一步地,所述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为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兴张泽平韩日峥燕阳阳白芸杨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