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吸热复合式的空气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5147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吸热复合式的空气加热器,涉及空气加热器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储气结构,储气结构上设有分流结构,分流结构上设有移动结构,储气结构包括与壳体内底部固定连接的储气筒,储气筒上设有进气口,壳体内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储气筒同轴的防护管,壳体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气管,且出气管位于储气筒和防护管之间,分流结构包括位于储气筒顶部的转筒,转筒内底部固定连接有多组限位板,多组限位板均内滑动连接有加热板,加热板两端均贯穿转筒并延伸出一部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可以对加热板伸出的长度进行调整,从而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加热后空气温度,增加装置的使用范围,并且有利于空气与加热板的接触,使得空气温度更加均匀。空气温度更加均匀。空气温度更加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吸热复合式的空气加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空气加热器
,尤其涉及一种双吸热复合式的空气加热器。

技术介绍

[0002]空气加热器是主要对气体流进行加热的电加热设备,是通过将压缩空气从初始温度加热到所需要的温度后排出,排出的高温气体可以对目标物质进行加热。
[0003]目前,空气加热器是将空气经送风机或进气阀由进气口进入到加热器的加热筒中,经加热筒加热并在加热筒内充分换热达到所需温度后,从出气口出来,以供后续使用。
[0004]传统的加热筒和加热筒内的加热板均是固定的,因此气体在加热筒内的滞留时间不变,并且加热板的温度上升到固定值后也不会改变,使得加热后的空气温度恒定,无法根据使用要求进行调整,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双吸热复合式的空气加热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涉及的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双吸热复合式的空气加热器。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双吸热复合式的空气加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储气结构,所述储气结构包括与壳体内底部固定连接的储气筒,所述储气筒上设有进气口,所述壳体内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储气筒同轴的防护管,所述壳体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气管,且出气管位于储气筒和防护管之间,所述储气结构上设有分流结构,所述分流结构包括位于储气筒顶部的转筒,所述转筒内底部固定连接有多组限位板,多组所述限位板均内滑动连接有加热板,所述加热板两端均贯穿转筒并延伸出一部分,所述壳体内底部固定连接有位于防护管内的一号电机,所述一号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顶部贯穿储气筒并与转筒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分流结构上设有移动结构,所述移动结构包括多个上下排列的弹簧,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一个加热板固定连接,所述转筒内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件,所述安装件上转动连接有多个与加热板相对应的导向轮,所述加热板一侧固定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另一端设有收放线结构。
[0008]分流结构的设置可以对空气进行分流,从而增加空气与加热板的接触面积。
[0009]优选的,所述安装件包括圆环,所述圆环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板,所述圆环底部设有多个与导向轮相对应的凹槽,且导向轮与凹槽转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收放线结构包括与两个连接板转动连接的转杆,所述转杆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转筒内顶部固定连接有二号电机,所述二号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与蜗轮相啮合的蜗杆。
[0011]收放线结构的设置可以调整加热板伸出的长度,从而调整空气加热的温度。
[0012]优选的,所述拉绳由一根主绳和多根分绳组成,多根所述分绳的一端均与一个加
热板固定连接,所述分绳的另一端绕过导向轮并与主绳的一端固定,所述主绳的另一端缠绕在转杆上。
[0013]本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一种双吸热复合式的空气加热器,通过分流结构和移动结构的配合使用可以对加热板伸出的长度进行调整,进而达到调节加热后空气温度的目的,从而增加装置的使用范围。
[0015]2、一种双吸热复合式的空气加热器,通过分流结构和储气结构的配合使用可以增加空气与加热板接触的时长,有利于减小装置的体积,并且分流结构的设置能够使空气与加热板充分接触,使得空气温度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竖向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横向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中转筒的内部结构图;
[0021]图5为本技术中加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中收放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技术中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技术中储气结构的分解图。
[0025]图中:1、壳体;2、储气结构;201、储气筒;2011、进气口; 202、防护管;203、出气管;3、分流结构;301、转筒;3011、限位板;302、加热板;303、一号电机;304、转轴;4、移动结构;401、弹簧;402、安装件;4021、圆环;4022、连接板;4023、凹槽;403、导向轮;404、拉绳;405、收放线结构;4051、转杆;4052、蜗轮; 4053、二号电机;4054、蜗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7]实施例1
[0028]参照图1

8,一种双吸热复合式的空气加热器,包括壳体1,壳体1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气管,进气管在图中未标示,壳体1内设有储气结构2,储气结构2上设有分流结构3,分流结构3上设有移动结构4。
[0029]储气结构2包括与壳体1内底部固定连接的储气筒201,储气筒 201上设有进气口2011,壳体1内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储气筒201同轴的防护管202,壳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气管203,且出气管203位于储气筒201和防护管202之间。
[0030]分流结构3包括位于储气筒201顶部的转筒301,转筒301内底部固定连接有多组限位板3011,多组限位板3011均内滑动连接有加热板302,加热板302两端均贯穿转筒301并延伸出一部分,壳体1 内底部固定连接有位于防护管202内的一号电机303,一号电机303 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多做陈述,一号电机303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 304,转轴304顶部贯穿储气筒201并与转筒301底部固定连接。
[0031]移动结构4包括多个上下排列的弹簧401,弹簧401两端分别与一个加热板302固定连接,转筒301内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件402,安装件402上转动连接有多个与加热板302相对应的导向轮403,加热板302一侧固定连接有拉绳404,拉绳404另一端设有收放线结构 405。
[0032]安装件402包括圆环4021,圆环4021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板4022,圆环4021底部设有多个与导向轮403相对应的凹槽4023,且导向轮403与凹槽4023转动连接。
[0033]收放线结构405包括与两个连接板4022转动连接的转杆4051,转杆4051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蜗轮4052,转筒301内顶部固定连接有二号电机4053,二号电机4053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多做陈述,二号电机4053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与蜗轮4052相啮合的蜗杆405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吸热复合式的空气加热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储气结构(2),所述储气结构(2)包括与壳体(1)内底部固定连接的储气筒(201),所述储气筒(201)上设有进气口(2011),所述壳体(1)内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储气筒(201)同轴的防护管(202),所述壳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气管(203),且出气管(203)位于储气筒(201)和防护管(202)之间,所述储气结构(2)上设有分流结构(3),所述分流结构(3)包括位于储气筒(201)顶部的转筒(301),所述转筒(301)内底部固定连接有多组限位板(3011),多组所述限位板(3011)均内滑动连接有加热板(302),所述加热板(302)两端均贯穿转筒(301)并延伸出一部分,所述壳体(1)内底部固定连接有位于防护管(202)内的一号电机(303),所述一号电机(303)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304),所述转轴(304)顶部贯穿储气筒(201)并与转筒(301)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分流结构(3)上设有移动结构(4),所述移动结构(4)包括多个上下排列的弹簧(401),所述弹簧(401)两端分别与一个加热板(302)固定连接,所述转筒(301)内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件(40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全亨健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真友燃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