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电驱系统共壳体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95072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电驱系统共壳体结构,包括双电机控制器,双电机控制器下端设有双电机壳体,双电机壳体后端设有双电机后端盖,双电机后端盖后端设有双电机后端盖盖板,双电机壳体前端设有耦合器,双电机壳体内设有中空平行螺旋水道,中空平行螺旋水道内设有驱动电机和发电机,双电机壳体上端设有双电机壳体进水口,双电机壳体进水口上端设有橡胶钢套,双电机控制器下端面设有旋变低压接插件,旋变低压接插件下端设有高压六相铜排,高压六相铜排一侧设有双电机控制器出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集成化程度高,保证生产装配流程简化,整车布置空间需求小,省去了模块之间高压线束及水管的连接,降低了零部件种类及成本。件种类及成本。件种类及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电驱系统共壳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
,具体为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电驱系统共壳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终端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及充电速度越来越高的要求,混合动力汽车的出现兼顾了燃油汽车长续航和纯电汽车低能耗的优点,成为用户更优的选择,混合动力汽车按照动力输出形式的不同又分为串联式、并联式以及混联式,这其中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又称为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其发动机和电动机串联在一条动力传输路径上,串联最大的特点就是发动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参与驱动汽车的工作,它只能通过带动发电机为电动机提供电能;
[0003]目前对于新能源汽车中电机控制器、驱动电机、减速器、发电机控制器、发电机、增速器的布置,布置方案多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将电机控制器、驱动电机、减速器、发电机控制器、发电机、增速器等各个模块分别连接到一起,该方式即增加了零部件在生产过程中装配工艺的复杂性,又导致新能源汽车整车布置空间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电驱系统共壳体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电驱系统共壳体结构,包括双电机控制器,所述双电机控制器下端设有双电机壳体,所述双电机壳体后端设有双电机后端盖,所述双电机后端盖后端设有双电机后端盖盖板,所述双电机壳体前端设有耦合器,所述双电机壳体内设有中空平行螺旋水道,所述中空平行螺旋水道内设有驱动电机和发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发电机前端分别设有驱动电机输出轴和发电机输出轴,所述双电机壳体上端设有双电机壳体进水口,所述双电机壳体进水口上端设有橡胶钢套,所述双电机后端盖上端设有唇形密封圈,所述唇形密封圈一侧设有A导向槽,所述耦合器法兰面上端设有B导向槽,所述双电机控制器下端面设有旋变低压接插件,所述旋变低压接插件下端设有高压六相铜排,所述高压六相铜排一侧设有双电机控制器出水口。
[0006]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和所述发电机输出轴前端均设有油封,所述油封与所述耦合器法兰面密封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橡胶钢套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双电机控制器出水口、所述双电机壳体进水口过盈配合。
[0008]优选的,所述唇形密封圈下端设有与所述高压六相铜排相匹配连接的六相引出线导向塑料件,所述唇形密封圈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双电机控制器、所述双电机后端盖密封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双电机后端盖和所述双电机壳体上端还设有多个双电机控制器安装
点,多个所述双电机控制器安装点与所述双电机控制器下端安装面匹配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中空平行螺旋水道为一体成型体,所述中空平行螺旋水道与所述驱动电机、所述发电机套装连接,所述中空平行螺旋水道上端与所述双电机壳体进水口相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双电机后端盖盖板、所述双电机后端盖和所述双电机壳体之间设有多个与之固定连接的六角螺丝。
[0012]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所设计的增程式混合动力电驱系统共壳体结构,安装简单、集成化程度高,保证了生产装配流程简化、整车布置空间需求小,并且省去了模块之间高压线束及水管的连接,降低了零部件的种类及总成原材料成本。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双电机控制器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
[0018]1‑
双电机控制器,2

双电机后端盖盖板,3

双电机后端盖,4

双电机壳体,5

耦合器,6

中空平行螺旋水道,7

油封,8

驱动电机,9

发电机,10

橡胶钢套,11

六相引出线导向塑料件,12

双电机壳体进水口,13

双电机控制器安装点,14

唇形密封圈,15

A导向槽,16

B导向槽,17

旋变低压接插件,18

双电机控制器出水口,19

驱动电机输出轴,20

发电机输出轴,21

高压六相铜排。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
[0020]如图1

3所示,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电驱系统共壳体结构,包括双电机控制器1,双电机控制器1下端设有双电机壳体4,双电机壳体4后端设有双电机后端盖3,双电机后端盖3后端设有双电机后端盖盖板2,双电机壳体4前端设有耦合器5,双电机壳体4内设有中空平行螺旋水道6,中空平行螺旋水道6内设有驱动电机8和发电机9,驱动电机8和发电机9前端分别设有驱动电机输出轴19和发电机输出轴20,双电机壳体4上端设有双电机壳体进水口12,双电机壳体进水口12上端设有橡胶钢套10,双电机后端盖3上端设有唇形密封圈14,唇形密封圈14一侧设有A导向槽15,耦合器5法兰面上端设有B导向槽16,双电机控制器1下端面设有旋变低压接插件17,旋变低压接插件17下端设有高压六相铜排21,高压六相铜排21一侧设有双电机控制器出水口18。
[0021]优选的,驱动电机输出轴19和发电机输出轴20前端均设有油封7,油封7与耦合器5法兰面密封连接。
[0022]优选的,橡胶钢套10上下两端分别与双电机控制器出水口18、双电机壳体进水口
12过盈配合。
[0023]优选的,唇形密封圈14下端设有与高压六相铜排21相匹配连接的六相引出线导向塑料件11,唇形密封圈14上下两端分别与双电机控制器1、双电机后端盖3密封连接。
[0024]优选的,双电机后端盖3和双电机壳体4上端还设有多个双电机控制器安装点13,多个双电机控制器安装点13与双电机控制器1下端安装面匹配连接。
[0025]优选的,中空平行螺旋水道6为一体成型体,中空平行螺旋水道6与驱动电机8、发电机9套装连接,中空平行螺旋水道6上端与双电机壳体进水口12相连接。
[0026]优选的,双电机后端盖盖板2、双电机后端盖3和双电机壳体4之间设有多个与之固定连接的六角螺丝。
[0027]双电机壳体内部中空螺旋平行水道一体成型,省去了内外壳体的热套工序,提高了生产的一致性及生产节拍;
[0028]A导向槽与B导向槽保证了双电机控制器合装的准确性及装配效率;
[0029]橡胶钢套省去了成型水管,实现水道之间的快速连接速且减小了整车布置的需求空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电驱系统共壳体结构,包括双电机控制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电机控制器(1)下端设有双电机壳体(4),所述双电机壳体(4)后端设有双电机后端盖(3),所述双电机后端盖(3)后端设有双电机后端盖盖板(2),所述双电机壳体(4)前端设有耦合器(5),所述双电机壳体(4)内设有中空平行螺旋水道(6),所述中空平行螺旋水道(6)内设有驱动电机(8)和发电机(9),所述驱动电机(8)和所述发电机(9)前端分别设有驱动电机输出轴(19)和发电机输出轴(20),所述双电机壳体(4)上端设有双电机壳体进水口(12),所述双电机壳体进水口(12)上端设有橡胶钢套(10),所述双电机后端盖(3)上端设有唇形密封圈(14),所述唇形密封圈(14)一侧设有A导向槽(15),所述耦合器(5)法兰面上端设有B导向槽(16),所述双电机控制器(1)下端面设有旋变低压接插件(17),所述旋变低压接插件(17)下端设有高压六相铜排(21),所述高压六相铜排(21)一侧设有双电机控制器出水口(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式混合动力电驱系统共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19)和所述发电机输出轴(20)前端均设有油封(7),所述油封(7)与所述耦合器(5)法兰面密封连接。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本超颜宇杰罗平亮张臻琪
申请(专利权)人:创驱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