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致变色玻璃组合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4738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致变色玻璃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致变色玻璃组合体,其通过组合体设计,既保留了光致变色玻璃的特性,又能填补光致变色玻璃自身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满足窗用玻璃使用条件和要求,使用夹层玻璃结构或中空玻璃结构,将光致变色玻璃放置于室内面,光致变色玻璃的外侧设置至少一层外层玻璃,外层玻璃使用其它类型玻璃,可以是普通玻璃、防紫外线玻璃、低辐射镀膜玻璃、颜色玻璃、阳光控制膜玻璃等,减少辐射到室内侧光致变色玻璃的紫外线或阳光强度,从而降低光致变色组合体对紫外线的敏感性,增加光致变色玻璃与紫外线或太阳光强度的正相关性。太阳光强度的正相关性。太阳光强度的正相关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致变色玻璃组合体


[0001]本技术涉及光致变色玻璃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光致变色玻璃组合体。

技术介绍

[0002]光致变色玻璃是在玻璃原料中加入光色材料制成。此材料具有两种不同的分子或电子结构状态,在可见光区有两种不同的吸收系数,在光的作用下,可从一种结构转变到另一种结构,导致颜色及可见光透过率的可逆变化,常见的含卤化银变色玻璃,是在钠



硼酸盐玻璃中加入少量卤化银(AgX)作感光剂,再加入微量铜、镉离子作增感剂,熔制成玻璃后,经适当温度热处理,使卤化银聚积成微粒状而制得。
[0003]此种光致变色玻璃对紫外线及近紫外区光线特别敏感,在早晨、傍晚或阴雨天气,在紫外线强度200uw/cm2(或可见光强度10000lx)以内基本完成90%的变色或透过率变化,当紫外线或可见光强度进一步增强时,透过率变化则比较小(见图一:单片2.0mm光致变色玻璃在自然条件下透过率变化曲线),这在实际应用中造成使用效果不理想情况,我们需要的光致变色玻璃特性是玻璃在早晨、傍晚或阴雨天气玻璃基本不变色或变化很小,在紫外线或太阳光很强烈时玻璃继续变色,降低可将光透过率,遮挡太阳光及紫外线,达到节能降耗和提高室内光线舒适度的要求。
[0004]此外光致变色玻璃的变色性能还存在与玻璃本体温度的负相关性,也就是说,在相同的照射条件下,玻璃本体温度越高,玻璃变色能力越小,可见光透过率越高,有时甚至出现由于玻璃自身温度升高而导致玻璃可见光透过率不降低或不变色的情况(见图二:单片2.0mm光致变色玻璃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透过率变化曲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光致变色玻璃组合体,通过组合体设计,既保留了光致变色玻璃的特性,又能填补光致变色玻璃自身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满足窗用玻璃使用条件和要求。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本技术的光致变色玻璃组合体,包括光致变色玻璃,所述光致变色玻璃的外侧设置至少一层外层玻璃。
[0008]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光致变色玻璃的外侧设置一层外层玻璃,光致变色玻璃和外层玻璃之间设置胶片层。
[0009]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包括三层玻璃,所述光致变色玻璃设置在内层或中层,相邻两层玻璃之间设置胶片层。
[0010]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胶片层为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聚碳酸酯、吸声PVB、乙烯乙酸乙烯酯(EVA)、热塑性聚氨酯(TPU)、离聚物、热塑性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0011]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光致变色玻璃的外侧设置一层外层玻璃,光致变色玻璃和外层玻璃之间设置中间间隔层,所述中间间隔层填充空气或氮气或氩气。
[0012]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包括三层玻璃,所述光致变色玻璃设置在内层或中层,相邻两层玻璃之间设置中间间隔层,所述中间间隔层填充空气或氮气或氩气。
[0013]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光致变色玻璃的外侧设置一层外层玻璃,光致变色玻璃和外层玻璃之间设置胶片层。
[0014]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层玻璃为普通玻璃或防紫外线玻璃或低辐射镀膜玻璃或颜色玻璃或阳光控制膜玻璃。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光致变色玻璃组合体避免了光致变色玻璃对紫外线及近紫外区的光线敏感性,在早晨、傍晚或阴雨天气,或紫外线强度低于35uw/cm2(或可见光强度低于1000lx)光致变色玻璃基本不变色或可见光透过率降低不低于初始透过率的5%,当紫外线或可见光强度进一步增强时,透过率变化与室外紫外线或太阳光强度呈正相关性。在紫外线或太阳光十分强烈时玻璃变色最深,能够有效降低可将光及紫外线的透过率,遮挡太阳光及紫外线,达到节能降耗和提高室内光线舒适度的要求;
[0016]光致变色玻璃放置于室内一侧,无论什么季节或室外气温怎么变化,室内温度在夏季空调或冬季暖气的影响下,温度始终保持在20

30℃范围之内,消除了光致变色玻璃与温度负相关性的缺点,避免了光致变色玻璃因为温度升高而造成的着色困难或可见光透过率升高,保证了光致变色玻璃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单片2.0mm光致变色玻璃在自然条件下透过率变化曲线;
[0018]图2是单片2.0mm光致变色玻璃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透过率变化曲线;
[001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实施例1的光致变色玻璃组合体的可见光透光率与紫外线强度关系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是实施例3的光致变色玻璃组合体的可见光透光率与紫外线强度关系结构示意图;
[0024]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1

光致变色玻璃;100

夹层玻璃;2

外层玻璃;3

胶片层;4

隔层玻璃;5

中间间隔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9]本技术针对光致变色玻璃的缺点与不足,设计一种光致变色玻璃组合体,使
用夹层玻璃结构或中空玻璃结构,将光致变色玻璃放置于室内面,光致变色玻璃的外侧设置至少一层外层玻璃,外层玻璃使用其它类型玻璃,可以是普通玻璃、防紫外线玻璃、低辐射镀膜玻璃、颜色玻璃、阳光控制膜玻璃等,减少辐射到室内侧光致变色玻璃的紫外线或阳光强度,从而降低光致变色组合体对紫外线的敏感性,增加光致变色玻璃与紫外线或太阳光强度的正相关性。
[0030]光致变色玻璃组合体,光致变色玻璃放置于室内侧,无论什么季节或室外温度怎么变化,室内在夏季空调或冬季暖气的影响下,温度始终保持在20

30℃范围内,消除了光致变色玻璃与温度负相关性的缺点,避免了光致变色玻璃因为温度升高而造成的着色困难或可见光透过率升高,保证了光致变色玻璃使用效果。
[0031]实施例1
[0032]如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光致变色玻璃组合体,为双层夹层玻璃100,其中内层玻璃为光致变色玻璃1,使用时此面放置于室内一侧,玻璃厚度可以是1.0

10.0mm任意厚度的光致变色玻璃,外层玻璃是1.0

10.0mm任意厚度的其它类型玻璃,可以是普通玻璃,也可以但不限于是防紫外线玻璃、低辐射镀膜玻璃、颜色玻璃、阳光控制膜玻璃等,中间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致变色玻璃组合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光致变色玻璃(1),所述光致变色玻璃(1)的外侧设置至少一层外层玻璃(2),所述光致变色玻璃(1)设置在内层或中层,相邻两层玻璃之间设置胶片层(3),所述外层玻璃(2)为紫外线透过率为32.6%的3.0mm防紫外线玻璃,胶片层(3)为0.76mm的透明聚乙烯醇缩丁醛(PVB),内层使用2.0mm的光致变色玻璃(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变色玻璃组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庆瑞鲁大学安艳云董淑娟马玉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耀华玻璃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