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曲面玻璃的调光膜片、调光夹层玻璃以及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89927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4: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曲面玻璃的调光膜片、调光夹层玻璃以及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依靠热压等方式将平整调光膜片预成型,增加与曲面玻璃的贴合度;通过改善聚合物基质层,在后续夹层玻璃制作过程中,膜片的形状也不会回缩;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因膜片与曲面玻璃不贴合造成的褶皱。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组合适用性更强的导电层材料,避免了膜片成型过程中造成的电连接异常。成的电连接异常。成的电连接异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曲面玻璃的调光膜片、调光夹层玻璃以及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调光玻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曲面玻璃的调光膜片、调光夹层玻璃以及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调光膜片7由聚合物基质层1、导电层2、调光功能层3层叠而成(如图1所示),在施加电压后,实现膜片外观或其他光学参数(如透过率、反射率、LAB值等)的变化。其中上下两层聚合物基质层1、导电层2可以是相同的材料,也可以不同;导电层2是用来将外接电压进行面传输的结构;调光功能层3可以是单一层结构,也可以是多层结构。
[0003]将调光膜片通过粘结层夹设在两片玻璃之间,即可制作调光夹层玻璃。现阶段生产的调光膜片是平整膜片,在与曲面玻璃结合制作夹层玻璃时,膜片不与玻璃曲面贴合,易在夹层玻璃内产生褶皱。现在普遍的解决褶皱的方式如切角(切去边部的部分膜片)、增加聚合物基质层厚度等都是后阶段的弥补措施,且针对不同曲率的玻璃,需要多次验证试验数据,找出切角、厚度的最优方案。另外,这些方案仍不适用于拱高较高的玻璃。
[0004]因此,需要从更前端解决调光膜片与曲面玻璃不贴合造成的褶皱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曲面玻璃的调光膜片及其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该调光膜片的调光夹层玻璃及其制造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热压等方式将平整膜片预成型,增加与曲面玻璃的贴合度;通过改善聚合物基质层,在后续夹层玻璃制作过程中,膜片的形状也不会回缩。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因膜片与曲面玻璃不贴合造成的褶皱,以及后续夹层玻璃制作时的膜片回缩问题。
[0007]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适用于曲面玻璃的调光膜片,所述调光膜片包括依次叠设的第一聚合物基质层、第一导电层、功能层、第二导电层和第二聚合物基质层;
[0009]所述第一聚合物基质层和第二聚合物基质层中包括交联固化形成的交联网络,且/或所述第一聚合物基质层和第二聚合物基质层的外表面均通过交联固化形成有保护膜层。
[0010]其中,本专利技术中“交联”是指聚合物链间通过共价键、离子键、动态共价键、氢键、配位键等形成稳定网络结构的过程。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聚合物基质层和第二聚合物基质层中的交联网络通过添加可交联体系进行交联固化形成;所述可交联体系为热致交联体系或者辐射致交联体系。
[0012]更优选地,所述调光膜片通过热成型形成与曲面玻璃贴合的形状;
[0013]所述可交联体系为热致交联体系时,在热成型的同时,所述第一聚合物基质层和第二聚合物基质层的内部发生交联固化,形成交联网络;
[0014]所述可交联体系为辐射致交联体系时,在热成型之后,用辐射源(包含紫外光、电
子束等)照射所述第一聚合物基质层和第二聚合物基质层使其内部发生交联固化,形成交联网络。
[0015]在该调光膜片的聚合物基质层中,预先添加可交联体系,热成型过程中或热成型之后引发交联固化,在聚合物基质层内部形成交联网络,可以避免后续高温过程中变形。此外,当聚合物基质层中的基质聚合物链上或是基质里已经含有可交联的体系,则可以在受热或是辐射后反应形成交联网络,无需添加可交联体系。特别是原有线型聚合物链上含有活性官能团如羟基、酯基等,可以在热成型过程中进行缩合反应或酯交换反应,形成交联网状。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调光膜片中,调光膜片中的所述第一聚合物基质层和第二聚合物基质层的外表面还可以设置保护膜层,以避免后续夹层调光玻璃合片工序中的高温回缩问题。优选地,所述保护膜层通过以下过程形成:
[0017]在热成型之后,在所述第一聚合物基质层和第二聚合物基质层的外表面涂覆改性物质,所述改性物质包括可交联体系;之后通过热或者辐射引发交联固化,在所述第一聚合物基质层和第二聚合物基质层的外表面形成所述保护膜层;
[0018]所述可交联体系为热致交联体系或者辐射致交联体系,所述热致交联体系包括聚合单体和热引发剂,或者聚合单体、热引发剂和交联剂;例如,缩聚反应形成交联网络结构时不需要交联剂。所述辐射致交联体系包括聚合单体和交联剂,或者聚合单体、光引发剂和交联剂;例如,辐射源为电子束时不需要光引发剂。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调光膜片中,优选地,所述热引发剂选自过氧化二苯甲酰、偶氮类化合物(如偶氮二异丁氰等);
[0020]所述光引发剂选自酰基膦氧化物(如2,4,6

三甲基苯甲酰基

乙氧基

苯基氧化膦(TEPO)、2,4,6

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TPO)、双(2,4,6

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BAPO)等)、二苯甲酮衍生物(如二苯甲酮、米蚩酮等)、肟酯类光引发剂、苯甲酰甲酸酯类(如苯甲酰甲酸甲酯等)、偶氮类化合物(如偶氮二异丁氰等)、α

羟基酮衍生物(如2

羟基
‑2‑
甲基

对羟乙基醚苯基丙酮

1等);
[0021]所述交联剂选自含有多个羟基、羧基、氨基、酯基和/或乙烯基等活性官能团的化合物(如二乙烯基苯、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以及季戊四醇等)中的至少一种;
[0022]所述聚合单体选自有机硅类、含碳碳双键的有机化合物及有机离子化合物(如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羟乙酯、丙烯腈、苯乙烯、乙烯基咪唑氯化盐等)中的至少一种。
[0023]热致交联体系包括聚合单体和热引发剂,或者聚合单体、热引发剂和交联剂,这类聚合单体含有可以形成共价键、离子键、动态共价键、氢键、配位键等作用的基团,通过这种作用将聚合物链交联起来;在线型聚合物基质中预留或是加入含可硫化交联的碳碳双键的物质后,就可以采用加热硫化的方式使结构交联。
[0024]辐射致交联体系包括聚合单体和交联剂,或者聚合单体、光引发剂及交联剂,采用电子束交联,不需要添加光引发剂且不受涂层颜色及透明度的影响。
[0025]若是不对聚合物基质层进行以上可交联体系的改性措施,则需要夹层玻璃制作过程中的温度低于调光膜片热成型过程中的温度(热成型的温度高于聚合物基质层的玻璃化温度),防止成型的膜片再次形变。而本专利技术通过对聚合物基质层进行以上改性处理,在后续的夹层玻璃制作过程中,高温并不会使成型的膜片再次形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调光膜片对
后续夹层玻璃的制作温度不会有以上限制。
[0026]以上对聚合物基质层进行的改性,是在聚合物基质层的基质材料为线型聚合物且为硬质材料时进行的,若聚合物基质层是可拉伸的材料(可以是线型聚合物也可以是交联体系,较为柔软,在较小压力下即可成型),则组装后的平整调光膜片不需要热成型,在制作调光夹层玻璃过程中直接贴附在粘结层上,在贴附过程中,可根据玻璃的形状,直接拉伸所需调整形状的部位即可。可拉伸的材料可以是凝胶体系材料,在拉伸定型后不回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曲面玻璃的调光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膜片包括依次叠设的第一聚合物基质层、第一导电层、功能层、第二导电层和第二聚合物基质层;所述第一聚合物基质层和第二聚合物基质层中包括交联固化形成的交联网络,且/或所述第一聚合物基质层和第二聚合物基质层的外表面均通过交联固化形成有保护膜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曲面玻璃的调光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合物基质层和第二聚合物基质层中的交联网络通过添加可交联体系进行交联固化形成;所述可交联体系为热致交联体系或者辐射致交联体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适用于曲面玻璃的调光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膜片通过热成型形成与曲面玻璃贴合的形状;所述可交联体系为热致交联体系时,在热成型的同时,所述第一聚合物基质层和第二聚合物基质层的内部发生交联固化,形成交联网络;所述可交联体系为辐射致交联体系时,在热成型之后,用辐射源照射所述第一聚合物基质层和第二聚合物基质层使其内部发生交联固化,形成交联网络;所述保护膜层通过以下过程形成:在热成型之后,在所述第一聚合物基质层和第二聚合物基质层的外表面涂覆改性物质,所述改性物质包括可交联体系;之后通过热或者辐射引发交联固化,在所述第一聚合物基质层和第二聚合物基质层的外表面形成所述保护膜层;所述可交联体系为热致交联体系或者辐射致交联体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适用于曲面玻璃的调光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致交联体系包括聚合单体和热引发剂,或者聚合单体、热引发剂和交联剂;所述辐射致交联体系包括聚合单体和交联剂,或者聚合单体、光引发剂和交联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适用于曲面玻璃的调光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引发剂选自过氧化二苯甲酰、偶氮类化合物;所述光引发剂选自酰基膦氧化物、二苯甲酮衍生物、肟酯类光引发剂、苯甲酰甲酸酯类、偶氮类化合物、α

羟基酮衍生物;所述交联剂选自含有多个羟基、羧基、氨基、酯基和/或乙烯基活性官能团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聚合单体选自有机硅类、含碳碳双键的有机化合物及有机离子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适用于曲面玻璃的调光膜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聚合物基质层或第二聚合物基质层中,所述可交联体系的添加比例为0.5%

20%。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适用于曲面玻璃的调光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的材料均包含一维金属纳米线、二维片状导电材料、三维层叠/贯穿结构导电材料中的至少一种。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适用于曲面玻璃的调光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维金属纳米线包括纳米银线、纳米铜线、纳米金线、碳纳米管;所述二维片状导电材料包括石墨烯、MXene、石墨炔、片层共轭聚合物;所述三维层叠/贯穿结构导电材料包括层叠的石墨烯、多孔交联共轭聚合物。9.一种适用于曲面玻璃的调光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膜片通过热成型形成与曲
面玻璃贴合的形状;所述调光膜片包括依次叠设的第一聚合物基质层、第一导电层、功能层、第二导电层和第二聚合物基质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的材料均包含一维金属纳米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灿灿林寿冯涛李邦葵
申请(专利权)人: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