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再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94671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蚀刻液回收循环利用技术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循环再生系统。循环再生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作业单元、电解单元和再生单元,再生单元连通作业单元;电解单元包括具有电解槽的电解缸,再生单元包括具有调配槽的调配缸;作业单元产生并储存废液,且废液流入电解槽;废液于电解槽内电解后形成一次再生液,且一次再生液流入调配槽,一次再生液于调配缸内被调制并形成二次再生液,二次再生液流入作业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循环再生系统能够提高金属固体物的析出率,并将废液循环利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再生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蚀刻液回收循环利用技术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循环再生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印制线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制程中防焊绿油前处理工艺中会产生大量含铜量在30~40g/L之间的有机酸超粗化微蚀废液。该废液对环境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因此必须经过特殊处理后才能排放或回收利用。
[0003]目前,有机酸超粗化微蚀废液处理方式主要是中和压泥处理,即,含铜废水一般与含金、含锡等金属元素的废水混合后,一起排放至污水处理缸,在处理缸中加入通用的沉淀试剂,进行初步化学反应,对部份金属元素简单回收后,即对这些污水进行排放。
[0004]但是,由于铜离子达标排放浓度为小于0.5ppm,废液中有机酸及有机酸盐处理难度亦非常大,故采取中和压泥法处理废液不仅会耗费大量的中和药剂,导致成本增加,还难以使废液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此外,废液中的金属物质提取不充分,无法被回收后有效利用;同时,有机酸超粗化微蚀废液的可使用成分也不能得到回收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再生系统,旨在解决如何提高金属固体物的析出率,并将废液循环利用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循环再生系统,用于处理废液,所述循环再生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作业单元、电解单元和再生单元,所述再生单元连通所述作业单元;所述电解单元包括具有电解槽的电解缸,所述再生单元包括具有调配槽的调配缸;所述作业单元产生并储存所述废液,且所述废液流入所述电解槽;所述废液于所述电解槽内电解后形成一次再生液,且所述一次再生液流入所述调配槽,所述一次再生液于所述调配缸内被调制并形成二次再生液,所述二次再生液流入所述作业单元。
[000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循环再生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电解槽内的钛阳极板和铜阴极板,所述钛阳极板和所述铜阴极板分别电性连接电源的阳极和电源的阴极。
[000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解槽具有开口,所述开口的端面间隔开设有多个阳极卡槽和多个阴极卡槽,所述阳极卡槽与所述阴极卡槽数量一致,各所述阳极卡槽与各所述阴极卡槽线性且交替设置;各所述阳极卡槽中均卡接有一所述钛阳极板,各所述阴极卡槽中均卡接有一所述铜阴极板。
[000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解单元还包括冷却缸,所述冷却缸具有与所述电解槽连通的冷却槽;所述冷却槽的壁面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用于连通所述冷却槽与所述作业单元,所述出料口用于连通所述冷却槽与所述再生单元;所述废液在所述冷却槽和所述电解槽中循环流动,所述废液在所述电解槽中经电解并形成一次再生液;所述一次再生液的一部分流入所述再生单元,另一部分回流至所述冷却槽再经所述出料口流入所
述再生单元。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解单元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所述电解缸,且多个所述电解槽相互连通。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槽与多个所述电解槽通过层叠设置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连通,所述出料口和所述再生单元通过第三管道连通,所述第三管道还与多个所述电解槽连通。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作业单元包括具有加工槽的工作台和具有第一暂存腔的第一暂存桶,所述加工槽、第一暂存腔和所述进料口依次连通;所述再生单元包括具有第二暂存腔的第二暂存桶、具有第三暂存腔的第三暂存桶和具有加料腔的加料桶,所述第二暂存腔与所述出料口连通,所述第三暂存腔与所述调配槽连通,所述第三暂存腔、所述加料腔和所述加工槽依次连通;所述加工槽内产生所述废液,所述废液流入所述第一暂存腔内并储存;所述一次再生液流入所述第二暂存腔内并储存;所述二次再生液流入所述第三暂存腔内并储存,再经所述加料腔流入所述加工槽。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暂存腔中设置有第一水位检测结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暂存腔中处于预定水位的废液经所述进料口排入所述冷却槽;所述冷却槽中设置有第二水位检测结构,用于控制所述冷却槽内处于预定水位的所述一次再生液排向所述第三管道;所述加料腔中设置有第三水位检测结构;所述二次再生液流入所述加料腔,所述第三水位检测结构控制所述加料腔中处于预定水位的二次再生液排向所述加工槽。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连通于所述电解槽顶部的排气管道。
[00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解单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铜阴极板的底部的第一鼓气装置,和设置于所述铜阴极板的侧面的第二鼓气装置;所述第一鼓气装置和所述第二鼓气装置均能够向所述电解槽内预定位置喷射气体。
[0016]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作业单元产生的废液经电解槽电解后产生金属固体物和一次再生液。其中,采取电解的方式处理废液,将废液中的金属物质充分提取,一方面能够降低废液中的重金属离子和COD的浓度,另一方面能够得到更高纯度的金属固体物;且所提取的金属固体物附着于电解槽内的相应位置,便于后续收集。此外,废液经电解后所产生的一次再生液在调配槽中被调制处理即可得到符合使用标准的二次再生液,使二次再生液流入作业单元即可再次运用于生产中;如此往复便能实现废液的循环利用。综上,本申请提高了废液的处理效率,增加了生产线的经济效益;并解决了如何提高金属固体物的析出率,并将废液循环利用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示范性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8]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循环再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所示的循环再生系统的局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1所示的循环再生系统的第一暂存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图3所示的第一暂存桶的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图1所示的循环再生系统的电解缸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图5所示的电解缸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7为图1所示的电解缸的主视图;
[0025]图8为图1所示的电解缸的侧视图。
[0026]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27]100、循环再生系统;10、加工槽;11、进料管道;20、第一暂存桶;21、废液泵;22、第一水位检测结构;23、抽风口;24、横向加强版;25、竖向加强版;26、支撑座;261、支脚;30、冷却缸;31、第二水位检测结构;32、冷却液进水管;33、冷却液出水管;40、电解缸;41、第一管道;42、第二管道; 421、循环泵;43、排气管道;44、极板卡条;441、阳极卡槽;442、阴极卡槽; 45、电解槽;46、第一鼓气装置;461、第一鼓气结构;462、第一曝气管;47、第二鼓气装置;471、第二鼓气结构;472、第二曝气管;50、第二暂存桶;51、第三管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再生系统,用于处理废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再生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作业单元、电解单元和再生单元,所述再生单元连通所述作业单元;所述电解单元包括具有电解槽的电解缸,所述再生单元包括具有调配槽的调配缸;所述作业单元产生并储存所述废液,且所述废液流入所述电解槽;所述废液于所述电解槽内电解后形成一次再生液,且所述一次再生液流入所述调配槽,所述一次再生液于所述调配缸内被调制并形成二次再生液,所述二次再生液流入所述作业单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再生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电解槽内的钛阳极板和铜阴极板,所述钛阳极板和所述铜阴极板分别电性连接电源的阳极和电源的阴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槽具有开口,所述开口的端面间隔开设有多个阳极卡槽和多个阴极卡槽,所述阳极卡槽与所述阴极卡槽数量一致,各所述阳极卡槽与各所述阴极卡槽线性且交替设置;各所述阳极卡槽中均卡接有一所述钛阳极板,各所述阴极卡槽中均卡接有一所述铜阴极板。4.如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循环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单元还包括冷却缸,所述冷却缸具有与所述电解槽连通的冷却槽;所述冷却槽的壁面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用于连通所述冷却槽与所述作业单元,所述出料口用于连通所述冷却槽与所述再生单元;所述废液在所述冷却槽和所述电解槽中循环流动,所述废液在所述电解槽中经电解并形成一次再生液;所述一次再生液的一部分流入所述再生单元,另一部分回流至所述冷却槽再经所述出料口流入所述再生单元。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循环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单元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所述电解缸,且多个所述电解槽相互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涛李再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祺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