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上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水溶性联苯芳烃的合成及生物毒素解毒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4069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溶性联苯芳烃、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尤其是在生物毒素解毒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涉及的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生物相容性,通过超分子作用络合能够和生物毒素形成稳定的主客体复合物,其在PBS缓冲溶液中有很高的结合力,且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涉及的化合物能够有效降低生物毒素的细胞毒性和溶血毒性。水溶性(拓展)联苯芳烃作为一种潜在的生物毒素解毒剂,有望改善对大分子生物毒素的临床解毒效果也为超分子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个新的思路。个新的思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溶性联苯芳烃的合成及生物毒素解毒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物毒素解毒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水溶性(拓展)联苯芳烃的合成及对生物毒素解毒的应用,属于超分子化学及生物医药领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生物毒素中毒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生物毒素是由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其它生物物种有毒害并不可复制的化学物质,是一大类生物活性物质的总称,也称为天然毒素。目前,临床应用的人工解毒的方法主要包括:血液透析、洗胃、口服活性炭和使用解毒剂等。就解毒剂而言,解毒机理主要有两种: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药效学以身体为靶向,在体内作用部位调节或破坏生物毒素。而药代动力学旨在通过免疫疗法或者药物代谢实现外周阻滞使目标生物毒素的浓度低于其起效浓度。相比于药效学,药代动力学不需要了解毒素的作用机理,且只作用于毒素从而使其副作用降到最低。酶作为一种精细的催化剂能够精准有效降低生物毒素在体内的浓度,从而实现对生物毒素的解毒。但由于酶免疫原性强、稳定性差,其应用往往受到限制。
[0003]使用纳米尺寸的合成大环化合物解毒有望解决上述难题,将生物毒素分子包裹进入大环化合物的空腔,通过竞争络合阻碍生物毒素对细胞的破坏从而减缓生物毒素分子对身体造成的损害。利用该策略,部分大环化合物,例如环糊精、葫芦脲、杯芳烃、柱芳烃等已成功应用于生物毒素的解毒,但大环化合物往往只能包裹较小尺寸或者中等尺寸的生物毒素,不能对大的生物分子进行有效地络合,导致对部分生物毒素不能实现有效的解毒。因此,亟需开发新型大环化合物用于大分子生物毒素的解毒。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水溶性联苯芳烃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专利技术水溶性联苯芳烃衍生物还能为一种水溶性拓展联苯芳烃大环化合物,其中(拓展)联苯芳烃作为大环骨架具有纳米级的空腔结构且易于后修饰,可通过超分子作用高效识别生物毒素从而达到解毒的目的;修饰柔性侧链旨在延长空腔深度,扩大疏水相互作用的区域面积增强络合能力;末端引入阴离子结构单元则是为了提高化合物的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增添对阳离子客体静电作用位点。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水溶性联苯芳烃衍生物,其结构式具有如下式I所示结构:
[0007][0008]其中,n为1

4;m为1

4;
[0009]R结构通式为如下式II所示:
[0010][0011]其中,a为0

6;
[0012]阴离子结构单元X为如下式III所示中的至少一种:
[0013]COONaHPO3NaSO3Na
[0014]COONH4HPO3KSO3K
[0015]式III。
[0016]优选地,n为1或2;m为1或2;a为0或1;阴离子结构单元X为羧酸铵基团。最优的n为2;最优的m为2;最优的a为1。水溶性(拓展)联苯芳烃衍生物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包括:铵盐、钠盐和钾盐,优选的为钠盐。
[0017]优选地,所述水溶性联苯芳烃衍生物为2,2”,4,4
”‑
四联苯[4]芳烃羧酸铵,其结构式如下式IV所示:
[0018][0019]一种本专利技术水溶性联苯芳烃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0](1)2,2”,4,4
”‑
乙氧羰基四联苯[4]芳烃的合成:
[0021]在氮气保护下,将2,2”,4,4
”‑
全羟基四联苯[4]芳烃和无水K2CO3按照10:255的摩尔比溶于至少丙酮溶液中,在不低于80℃下加热回流搅拌至少2小时,再滴加溴乙酸乙酯,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算的溴乙酸乙酯的加入量不低于2,2”,4,4
”‑
全羟基四联苯[4]芳烃质量的177.5%,继续加热回流搅拌至少48小时;待反应完全后,冷却至室温,抽滤除去碳酸钾,用二氯甲烷润洗滤饼至少两次,合并有机相,减压蒸馏除掉溶剂,将所得固体加入少量二氯甲烷恰好使得固体溶解,接着加入大量的石油醚,随之有大量固体析出,抽滤得到淡黄色颗粒状产物,得到2,2”,4,4
”‑
乙氧羰基四联苯[4]芳烃;
[0022](2)2,2”,4,4
”‑
羧酸四联苯[4]芳烃的合成:
[0023]氮气保护下,将2,2”,4,4
”‑
乙氧羰基四联苯[4]芳烃0.40g溶于至少50mL无水乙醇中,加入30mL的质量分数不低于20%的NaOH溶液,在不低于85℃加热回流至少10小时;待反应完全后,冷却至室温,减压蒸馏除去乙醇,再加入至少25mL水,接着缓慢滴加质量百分比不低于36%的浓盐酸并搅拌,调节pH至2~3,该过程伴随固体颗粒析出,抽滤得黄色片状产物,得到2,2”,4,4
”‑
羧酸四联苯[4]芳烃;
[0024](3)2,2”,4,4
”‑
酰胺四联苯[4]芳烃的合成:
[0025]将2,2”,4,4
”‑
羧酸四联苯[4]芳烃0.16mmol溶于至少5mL无水N,N

二甲基甲酰胺中,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接着加入HOBT(1

羟基苯并三唑)至少3.22mmol、EDC(1

(3

二甲氨基丙基)
‑3‑
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至少3.22mmol,在常温搅拌至少1小时后,加入4

[2(叔丁氧羰基)乙基]‑4‑
氨基戊烷二甲酸二叔丁酯至少1.93mmol,继续室温搅拌至少24小时;待反应完全后,用二氯甲烷/水萃取分离有机相,再用饱和NaHCO3水溶液萃取,合并有机相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馏浓缩,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得产物,得到2,2”,4,4
”‑
酰胺四联苯
[4]芳烃;
[0026](4)2,2”,4,4
”‑
四联苯[4]芳烃羧酸铵的合成:
[0027]在氮气保护下,将2,2”,4,4
”‑
酰胺四联苯[4]芳烃0.059mmol溶于至少50mL无水乙醇中,加入至少30mL质量分数不低于20%的NaOH溶液,在不低于85℃加热回流至少10小时;待反应完全后,冷却至室温,减压蒸馏除去乙醇,再加入至少25mL水,接着缓慢滴加质量百分比不低于36%的浓盐酸并搅拌,调节pH至2~3,该过程伴随固体颗粒析出,抽滤得黄褐色固体;接着向所得固体中加入至少6mL的质量百分比不低于28%的浓氨水,室温搅拌48小时;待反应完全后,减压蒸馏得黄色颗粒状产物,最终得到2,2”,4,4
”‑
四联苯[4]芳烃羧酸铵产物。
[0028]优选地,溶剂为水、缓冲溶液、甲醇、乙醇、异丙醇或者它们的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0029]一种本专利技术水溶性联苯芳烃衍生物的应用,应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溶性联苯芳烃衍生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具有如下式I所示结构:其中,n为1

4;m为1

4;R结构通式为如下式II所示:其中,a为0

6;阴离子结构单元X为如下式III所示中的至少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溶性联苯芳烃衍生物,其特征在于:n为1或2;m为1或2;a为0或1;阴离子结构单元X为羧酸铵基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溶性联苯芳烃衍生物,其特征在于:为2,2”,4,4
”‑
四联苯[4]芳烃羧酸铵,其结构式如下式IV所示:
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水溶性联苯芳烃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2,2”,4,4
”‑
乙氧羰基四联苯[4]芳烃的合成:在氮气保护下,将2,2”,4,4
”‑
全羟基四联苯[4]芳烃和无水K2CO3按照10:255的摩尔比溶于至少丙酮溶液中,在不低于80℃下加热回流搅拌至少2小时,再滴加溴乙酸乙酯,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算的溴乙酸乙酯的加入量不低于2,2”,4,4
”‑
全羟基四联苯[4]芳烃质量的177.5%,继续加热回流搅拌至少48小时;待反应完全后,冷却至室温,抽滤除去碳酸钾,用二氯甲烷润洗滤饼至少两次,合并有机相,减压蒸馏除掉溶剂,将所得固体加入少量二氯甲烷恰好使得固体溶解,接着加入大量的石油醚,随之有大量固体析出,抽滤得到淡黄色颗粒状产物,得到2,2”,4,4
”‑
乙氧羰基四联苯[4]芳烃;(2)2,2”,4,4
”‑
羧酸四联苯[4]芳烃的合成:氮气保护下,将2,2”,4,4
”‑
乙氧羰基四联苯[4]芳烃0.40g溶于至少50mL无水乙醇中,加入30mL的质量分数不低于20%的NaOH溶液,在不低于85℃加热回流至少10小时;待反应完全后,冷却至室温,减压蒸馏除去乙醇,再加入至少25mL水,接着缓慢滴加质量百分比不低于36%的浓盐酸并搅拌,调节pH至2~3,该过程伴随固体颗粒析出,抽滤得黄色片状产物,得到2,2”,4,4
”‑
羧酸四联苯[4]芳烃;(3)2,2”,4,4
”‑
酰胺四联苯[4]芳烃的合成:将2,2”,4,4
”‑
羧酸四联苯[4]芳烃0.16mmol溶于至少5mL无水N,N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赵亮李春举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