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物流车的壳体结构和物流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3928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用于物流车的壳体结构和物流车。所述壳体结构用于形成所述物流车的货箱顶盖和/或货箱底板,所述壳体结构包括壳主体和由所述壳主体围成的空腔。在现有技术中,货箱顶盖和货箱底板利用金属板制成,重量重且仅起到支撑货物或覆盖货物的作用。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货箱顶盖或货箱底板通过形成空腔有利于减轻重量且能够从物流车上拆卸下来作为应急简易船只。物流车上拆卸下来作为应急简易船只。物流车上拆卸下来作为应急简易船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物流车的壳体结构和物流车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物流车的壳体结构和一种物流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快递业务也随之呈现了爆炸式增长。为了解决快递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通常由快递员驾驶物流车将货物从配送站运送到客户指定的地点。
[0003]物流车包括货箱,货箱底板设置在货箱的下部以承载货物,货箱顶盖设置在货箱的上部以封闭货箱内的货物。通常,货箱顶盖和货箱底板利用金属板制成,仅起到支撑货物或覆盖货物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形成货箱顶盖或货箱底板的壳体结构。
[0005]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利于减轻重量的货箱顶盖或货箱底板。
[0006]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从物流车上拆卸下来作为应急简易船只的货箱顶盖或货箱底板。
[0007]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安装或拆卸的货箱顶盖或货箱底板。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物流车的壳体结构,所述壳体结构用于形成所述物流车的货箱顶盖和/或货箱底板,所述壳体结构包括壳主体和由所述壳主体围成的空腔。
[0009]可选地,所述壳主体的至少一部分下凹形成容纳空间。
[0010]可选地,所述壳主体包括:上壳体;下壳体,设置在所述上壳体的下方;侧壳体,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并将所述上壳体的外边缘和所述下壳体的外边缘彼此连接,所述空腔为由所述上壳体、所述下壳体和所述侧壳体围合而成的密封空腔。
[0011]可选地,所述上壳体、所述下壳体和所述侧壳体一体形成。
[0012]可选地,所述上壳体、所述下壳体和所述侧壳体为塑料壳体。
[0013]可选地,所述壳体结构用于形成所述物流车的货箱顶盖,所述上壳体包括在所述货箱顶盖的长度方向上彼此连接的第一上壳体和第二上壳体,所述第二上壳体设置为相对于所述第一上壳体向下凹,形成容纳空间。
[0014]可选地,所述第二上壳体包括第二上壳体底壁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上壳体底壁外周并相对于所述第二上壳体底壁向上凸起的第一侧边缘、第二侧边缘、第三侧边缘和第四侧边缘,所述第一侧边缘和所述第二侧边缘在所述货箱顶盖的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对,所述第三侧边缘和所述第四侧边缘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彼此相对,所述第三侧边缘连接所述第一上壳体和所述第二上壳体底壁,所述第一侧边缘、所述第二侧边缘和所述第四侧边缘与所
述侧壳体的上边缘连接,所述第一侧边缘、所述第二侧边缘、所述第三侧边缘和所述第四侧边缘以及所述第二上壳体底壁围成所述容纳空间。
[0015]可选地,所述货箱顶盖的与所述第一上壳体对应的区域用于设置在所述物流车的驾驶室上方,所述货箱顶盖的与所述第二上壳体对应的区域用于设置在所述物流车的货箱上方。
[0016]可选地,所述壳体结构用于形成所述物流车的货箱底板,所述上壳体的边缘向上凸起并与所述侧壳体连接,从而在所述货箱底板的上表面形成容纳空间。
[0017]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物流车,所述物流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壳体结构,所述物流车包括从前向后依次设置并相互隔开的A柱、B柱和C柱以及设置在所述物流车下部的主梁,所述壳体结构通过可拆卸连接件与所述物流车的A柱、B柱和C柱连接,或者所述壳体结构通过可拆卸连接件与所述物流车的C柱以及主梁连接。
[0018]本技术的货箱顶盖或货箱底板通过形成空腔有利于减轻重量。
[0019]本技术的货箱顶盖或货箱底板通过形成空腔可具有浮力,能够在水中漂浮,可以用来在水中运送物资。如果遇到洪灾等特殊情况,可将壳体结构从物流车上拆卸下来作为应急简易船只使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0020]本技术的货箱顶盖或货箱底板可形成为一体结构,因此可通过可拆卸连接件进行快速的安装或拆卸。
附图说明
[0021]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0022]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物流车的示意图;
[0023]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物流车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0024]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货箱顶盖的示意图;
[0025]图4是图3中的货箱顶盖的平面图;
[0026]图5是沿图4中的A

A线截取的货箱顶盖的截面图;
[0027]图6是沿图4中的B

B线截取的货箱顶盖的截面图;
[0028]图7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货箱底板的示意图;
[0029]图8是图7中的货箱底板的平面图;
[0030]图9是沿图8中的C

C线截取的货箱底板的截面图;
[0031]图10是沿图8中的D

D线截取的货箱底板的截面图。
[0032]在附图中:10为驾驶室,20为货箱,30为货箱顶盖,40为货箱底板, 50为A柱,60为B柱,70为C柱,80为主梁,30a为货箱顶盖容纳空间, 40a为货箱底板容纳空间,30b为货箱顶盖空腔,40b为货箱底板空腔,31为货箱顶盖上壳体,41为货箱底板上壳体,32为货箱顶盖下壳体,42为货箱底板下壳体,33为货箱顶盖侧壳体,43为货箱底板侧壳体,31a为第一上壳体,31b为第二上壳体,31b1为第一侧边缘,31b2为第二侧边缘,31b3为第三侧边缘,31b4为第四侧边缘,31b5为第二上壳体底壁,41a为边缘。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将参照图1至图10描述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用于物流车的壳体结构和物流车。
[0034]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物流车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物流车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0035]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物流车包括驾驶室10、货箱20、货箱顶盖30和货箱底板40。
[0036]货箱顶盖30可覆盖在货箱20的上部,以封闭货箱20内的货物。作为示例,货箱顶盖30可同时覆盖驾驶室10的上部。也就是说,货箱顶盖30可同时覆盖货箱20和驾驶室10。然而,本技术不限于此,货箱顶盖30可仅覆盖货箱20,而不覆盖驾驶室10。
[0037]货箱底板40可设置在货箱20的下部,以承载放置在货箱20内的货物。
[0038]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物流车还可包括从前向后依次设置并相互隔开的A柱50、B柱60和C柱70以及设置在物流车下部的主梁80。A柱50、 B柱60和C柱70可结合到主梁80,以整体用作支撑结构。
[0039]具体地,A柱50和B柱60可分别设置在驾驶室10的前端和后端,B 柱60和C柱70可分别设置在货箱20的前端和后端。作为示例,驾驶室10 和货箱20可共用B柱。
[0040]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货箱顶盖30和/或货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物流车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结构用于形成所述物流车的货箱顶盖和/或货箱底板,所述壳体结构包括壳主体和由所述壳主体围成的空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物流车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主体的至少一部分下凹形成容纳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物流车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主体包括:上壳体;下壳体,设置在所述上壳体的下方;侧壳体,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并将所述上壳体的外边缘和所述下壳体的外边缘彼此连接,所述空腔为由所述上壳体、所述下壳体和所述侧壳体围合而成的密封空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物流车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所述下壳体和所述侧壳体一体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物流车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所述下壳体和所述侧壳体为塑料壳体。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物流车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结构用于形成所述物流车的货箱顶盖,所述上壳体包括在所述货箱顶盖的长度方向上彼此连接的第一上壳体和第二上壳体,所述第二上壳体设置为相对于所述第一上壳体向下凹,形成容纳空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物流车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壳体包括第二上壳体底壁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上壳体底壁外周并相对于所述第二上壳体底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继彬刘秀龙袁斐王超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开云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