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网玻璃脱气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93564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夹网玻璃脱气方法,首先将层合的第一玻璃、胶片、丝网及第二玻璃放置在真空罐内的工作台上;放置压力环;密封真空罐并抽真空;开启远红外加热系统,对真空罐内的电磁屏蔽玻璃半成品加热并保温;开启压力系统对玻璃边部及表面进行施加压力;关闭远红外加热系统,使玻璃自然降温至60℃;向真空罐内充入气体至常压;关闭压力系统,打开密封盖,取出电磁屏蔽玻璃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避免了生产过程中粘接胶外溢产生不必要的粘接、多余的粘结胶不能彻底修平带来的影响安装以及延伸丝网的褶皱破损情况的发生。破损情况的发生。破损情况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夹网玻璃脱气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磁屏蔽玻璃
,尤其涉及一种夹网玻璃脱气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防信息泄露、抗电磁干扰越来越受到重视,电磁屏蔽玻璃是一种能够防电磁辐射透光屏蔽器件,已经广泛应用于通信、IT、电力、医疗、银行、证券、政府、军队等民用和国防等领域。电磁屏蔽玻璃分为丝网夹芯型和镀膜型两种类型。丝网夹芯型是由金属或纤维植物经特殊工艺制成的屏蔽丝网,在高温下与玻璃复合合成,使屏蔽玻璃对所观察的各种图形(包括动态色彩图像)不产生失真,具有高保真、高清晰的特点。
[0003]丝网夹芯型电磁屏蔽玻璃由玻璃、胶片、丝网层合而成,其中丝网需要延伸出玻璃边沿50mm的余量,且延伸出玻璃边沿的丝网应保持平整没有褶皱,不允许形成孔洞或撕裂。在生产时通常将玻璃、胶片、丝网叠放在一起层合,之后通过加热使胶片软化形成粘流态,浸润丝网的同时与玻璃充分接触形成粘接,由于玻璃在层合过程中玻璃与胶片、玻璃与丝网、丝网与胶片之间是存在空气的,空气的存在会严重影响玻璃的各种性能,必须脱除玻璃之间的气体。
[0004]现有的脱气方法有压力排气法(辊压法)和真空袋法,但这两种方法均存在不足:如图1所示为压力排气法,由于不能完全排除丝网孔间的气体,基本不被采用。如图2所示为真空袋法,是将层合后的玻璃放入一密封袋20内,在密封袋20上开一约10mm的小孔,安装一真空嘴,通过管路与真空泵11相连接。当开启真空泵11时密封袋20内的空气被抽出,此时玻璃表面和从玻璃内部延伸出的丝网3与真空密封袋20内壁紧密结合,然后再对玻璃加热并将胶片2加热至粘流状态成为粘接胶,粘接胶将玻璃和丝网3粘接在一起,冷却后空气不再回流,形成玻璃、丝网3和粘接材料的实体,为使有机透明材料与玻璃之间有更好的粘接力接下来还进行高温高压处理。真空袋脱气法虽然能够可靠脱去玻璃与丝网孔间的气体,但由于真空压力的存在,真空密封袋20的刚性影响,玻璃中的粘接胶会随真空密封袋20的形状变化而被外抽并发生外溢,外溢的粘接胶附着在玻璃周边的丝网3上,产生不必要的粘接,并且粘接胶凸出玻璃边缘,当抚平丝网3时容易引起丝网3的破损,多余的粘接胶又因丝网3的存在不能彻底修平,还会影响安装。此外,玻璃周边延伸出的丝网3也会随密封袋20的变形而产生褶皱。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延伸丝网的夹芯型屏蔽玻璃采用真空袋法生产过程中粘接胶外溢产生不必要的粘接、多余的粘结胶不能彻底修平带来的影响安装以及延伸丝网的褶皱破损的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手段为:一种夹网玻璃脱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第一玻璃、胶片、丝网及第二玻璃从下至上依次叠放层合,丝网延伸至第一玻璃、第二玻璃的外侧;S2、打开密封盖,将步骤S1中层合的多个电磁屏蔽玻璃半成品依次放置在真空罐内的工作台上;S3、将多个压力环分别放置在第二玻璃顶部的边沿处,使压力环与压力系统连接或在压力环顶部增加砝码;S4、关闭密封盖,使密封盖与真空罐紧密贴合;S5、开启真空泵,对真空罐进行抽真空,抽真空过程中采用连续降压,降压至真空罐内的真空度达到

0.1MPa,并保持该真空度不变,在该真空度下保持时间为120~200min;S6、开启远红外加热系统,对真空罐内的电磁屏蔽玻璃半成品进行梯度加热,升温速率为3~5℃/min,直至真空罐内温度达到设定的温度值并在该温度下保持预定时间;S7、若将压力环与压力系统连接,则开启压力系统通过压力环向第二玻璃顶部加压至预定压力,加压过程中采用梯度升压的方式,开始施压时加压速率为0.05~0.08MPa/min,压力达到0.5MPa时加压速率为0.08~0.1MPa/min,直至达到预定压力值并保压15~30min,若压力环顶部设置砝码则跳过此步骤直接跳转至S8;S8、关闭远红外加热系统,使玻璃自然降温至60℃;S9、开启真空罐的进气阀向真空罐内充入气体至常压;S10、若将压力环与压力系统连接,则停止施压将压力环从第二玻璃顶部移开并关闭压力系统,打开密封盖,取出电磁屏蔽玻璃成品,若压力环顶部设置砝码则跳过此步骤直接跳转至S11;S11、打开密封盖,将压力环及砝码从第二玻璃的顶部移开,取出电磁屏蔽玻璃成品。
[0007]进一步的,步骤S6的加热温度为100~150℃,保温时间为30~90分钟,步骤S7的压力为0.7~0.8MPa。
[0008]进一步的,第一玻璃及第二玻璃的厚度为1~5mm,胶片的厚度为0.2~1mm,丝网为中空网状结构。
[0009]进一步的,远红外加热系统包括设置在真空罐内的多个远红外线加热板,多个远红外线加热板分别水平设置在工作台的上方及下方、竖直设置在工作台宽度方向的两侧。
[0010]进一步的,压力系统包括竖直设置在真空罐内的伸缩杆,伸缩杆的活动端通过连接框梁与多个压力环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的,伸缩杆为液压缸、气缸、电动推杆或电液推杆中的一种。
[0012]进一步的,真空罐为具有中空结构的长方体或圆柱体,真空罐上开设真空抽气孔、放气孔及用于加热和测温的导线安装孔。
[0013]进一步的,真空罐与密封盖之间通过法兰固定连接并形成一密封环,密封环采用橡胶密封圈密封。
[0014]进一步的,真空泵采用旋片式真空泵,真空泵通过抽真空管路与真空罐连通,抽真空管路上设有抽真空阀,抽真空阀的入口处还连通设置进气管路,进气管路上设有进气阀。
[0015]进一步的,工作台为竖直设置的多层层架结构,相邻的上下层架之间形成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内用于放置电磁屏蔽玻璃半成品,且容纳空间的尺寸大于电磁屏蔽玻璃半成
品的尺寸。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夹网玻璃脱气方法,将层合的多个电磁屏蔽玻璃半成品依次放置在真空罐内具有层架结构的工作台上,电磁屏蔽玻璃半成品放置在相邻的上下层架之间形成的容纳空间内,且容纳空间的尺寸大于电磁屏蔽玻璃半成品的尺寸,使得第一玻璃、第二玻璃周边延伸出的丝网在不与任何介质接触的情况下排除空气并抽真空,丝网不会发生变形且不会产生褶皱;在真空环境下使用远红外线加热板解决了真空条件下对玻璃辐射加热的问题;使用压力系统和压力环对玻璃边部或整个表面施压,使得软化的粘接胶在压力作用下浸润玻璃和丝网并在边部形成密封,确保环境恢复到大气压力时边部能够密封,不会发生粘接胶外溢产生不必要的粘接及粘接胶附着在丝网上引起丝网褶皱破损的情况,同时没有多余的粘接胶外溢,保证了电磁屏蔽玻璃的外形尺寸,保证了产品质量及正常安装和使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现有的压力排气法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的真空袋法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主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左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连接框梁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玻璃;2、胶片;3、丝网;4、第二玻璃;5、密封盖;6、工作台;61、容纳空间;7、压力环;8、真空罐;9、伸缩杆;10、连接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网玻璃脱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第一玻璃(1)、胶片(2)、丝网(3)及第二玻璃(4)从下至上依次叠放层合,丝网(3)延伸至第一玻璃(1)、第二玻璃(4)的外侧;S2、打开密封盖(5),将步骤S1中层合的多个电磁屏蔽玻璃半成品依次放置在真空罐(8)内的工作台(6)上;S3、将多个压力环(7)分别放置在第二玻璃(4)顶部的边沿处,使压力环(7)与压力系统连接或在压力环(7)顶部增加砝码;S4、关闭密封盖(5),使密封盖(5)与真空罐(8)紧密贴合;S5、开启真空泵(11),对真空罐(8)进行抽真空,抽真空过程中采用连续降压,降压至真空罐(8)内的真空度达到

0.1MPa,并保持该真空度不变,在该真空度下保持时间为120~200min;S6、开启远红外加热系统,对真空罐(8)内的电磁屏蔽玻璃半成品进行梯度加热,升温速率为3~5℃/min,直至真空罐(8)内温度达到设定的温度值并在该温度下保持预定时间;S7、若将压力环(7)与压力系统连接,则开启压力系统通过压力环(7)向第二玻璃(4)顶部加压至预定压力,加压过程中采用梯度升压的方式,开始施压时加压速率为0.05~0.08MPa/min,压力达到0.5MPa时加压速率为0.08~0.1MPa/min,直至达到预定压力值并保压15~30min,若压力环(7)顶部设置砝码则跳过此步骤直接跳转至S8;S8、关闭远红外加热系统,使玻璃自然降温至60℃;S9、开启真空罐(8)的进气阀(15)向真空罐(8)内充入气体至常压;S10、若将压力环(7)与压力系统连接,则停止施压将压力环(7)从第二玻璃(4)顶部移开并关闭压力系统,打开密封盖(5),取出电磁屏蔽玻璃成品,若压力环(7)顶部设置砝码则跳过此步骤直接跳转至S11;S11、打开密封盖(5),将压力环(7)及砝码从第二玻璃(4)的顶部移开,取出电磁屏蔽玻璃成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网玻璃脱气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的加热温度为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雅君
申请(专利权)人:秦皇岛利华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