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布式制冷内燃机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93179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布式制冷内燃机冷却系统,其包括燃气内燃机和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所述分布式制冷内燃机冷却系统还包括换热单元,所述燃气内燃机的缸套水和中冷水与所述换热单元分别形成换热回路;所述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的冷却塔与所述换热单元形成换热回路,以使所述冷却塔中的冷却水分别与缸套水和中冷水进行换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所述换热单元,并使所述燃气内燃机的缸套水和中冷水与所述换热单元分别形成换热回路,同时使所述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的冷却塔与所述换热单元形成换热回路,从而可以利用所述冷却塔中的冷却水对缸套水和中冷水进行制冷,燃气内燃机无需单独建立冷却塔,极大地节省了投入成本和设备的占地面积。本和设备的占地面积。本和设备的占地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布式制冷内燃机冷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分布式制冷内燃机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燃气分布式制冷系统由燃气内燃机和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构成。燃气进入燃气内燃机发电的同时,产生的烟气和缸套水一起进入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以使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实现制冷。但是,由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满负荷启动的时间达30分钟,在满负荷启动前,缸套水进入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无法进行换热。另外,燃气内燃机中燃气和空气混合压缩后,形成高温高压的混合气体,为了提高燃气内燃机的运行效率,降低燃气机组的燃烧温度,需要通过中冷水对混合气体进行降温,而中冷水在对混合气体进行制冷后会升温,因此换热后的中冷水需要降温才能再次进入燃气内燃机对高温高压气体进行制冷。
[0003]目前,为了对中冷水和无法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进行换热的缸套水进行制冷降温,通常采用风冷的方式,利用空气进行冷却,但是风冷降温效果不明显、效率低,燃气内燃机长期在高温下运行时,会造成发动机运动副之间的油膜破坏、机件磨损加剧,甚至造成活塞环断裂等重大事故。因此,利用冷却水来冷却中冷水和缸套水是一种有效、快速维持燃气内燃机进气温度和缸套运行温度的方式,而常规的水冷方式是采用冷却塔对升温后的冷却水进行降温,但燃气内燃机单独建立冷却塔成本高、占地面积大,管道连接复杂。
[0004]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分布式制冷内燃机冷却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采用冷却水对缸套水和中冷水进行降温时需要针对燃气内燃机单独建立冷却塔导致投入成本过高和占地面积大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分布式制冷内燃机冷却系统,其包括燃气内燃机和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所述分布式制冷内燃机冷却系统还包括换热单元,所述燃气内燃机的缸套水和中冷水与所述换热单元分别形成换热回路;
[0008]所述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的冷却塔与所述换热单元形成换热回路,以使所述冷却塔中的冷却水分别与缸套水和中冷水进行换热。
[0009]所述分布式制冷内燃机冷却系统,其中,所述换热单元包括中冷水换热器和缸套水换热器,所述燃气内燃机的中冷水与所述中冷水换热器形成换热回路,所述燃气内燃机的缸套水与所述缸套水换热器形成换热回路。
[0010]所述分布式制冷内燃机冷却系统,其中,所述燃气内燃机与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组的低温发生器之间通过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形成缸套水的换热循环回路,缸套水通过第一管路进入所述低温发生器换热,并通过所述第二管路回流至所述燃气内燃机中;
[0011]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三通阀,所述三通阀与所述缸套水换热器之间连接有第三管路,所述缸套水换热器与所述第二管路之间连接有第四管路。
[0012]所述分布式制冷内燃机冷却系统,其中,所述燃气内燃机与所述中冷水换热器之间连接有供中冷水由所述燃气内燃机进入所述中冷水换热器的第五管路和供中冷水由所述中冷水换热器流回至所述燃气内燃机的第六管路。
[0013]所述分布式制冷内燃机冷却系统,其中,所述冷却塔与所述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的冷凝器之间通过进水总管和出水总管形成换热回路,所述出水总管上设置有第一水泵。
[0014]所述分布式制冷内燃机冷却系统,其中,所述出水总管与所述中冷水换热器之间连接有第一出水支管,所述中冷水换热器与所述进水总管之间连接有第一进水支管,所述第一出水支管上设置有第二水泵;
[0015]所述出水总管与所述缸套水换热器之间连接有第二出水支管,所述缸套水换热器与所述进水总管之间连接有第二进水支管,所述第二出水支管上设置有第三水泵。
[0016]所述分布式制冷内燃机冷却系统,其中,所述燃气内燃机与所述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的高温发生器之间连接有排烟管道,所述燃气内燃机产生的烟气通过所述排烟管道输送至所述高温发生器进行热交换,并从所述排烟管道排出至外部环境中。
[0017]所述分布式制冷内燃机冷却系统,其中,所述排烟管道上设置有脱硝装置。
[0018]有益效果: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所述换热单元,并使所述燃气内燃机的缸套水和中冷水与所述换热单元分别形成换热回路,同时使所述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的冷却塔与所述换热单元形成换热回路,从而可以利用所述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的冷却塔中的冷却水对缸套水和中冷水进行制冷,燃气内燃机无需另外单独建立冷却塔,极大地节省了投入成本和设备的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分布式制冷内燃机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中的标记为:1、燃气内燃机;2、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3、换热单元;31、中冷水换热器;32、缸套水换热器;4、冷却塔;5、第一管路;6、第二管路;7、第三管路;8、第四管路;9、三通阀;10、第五管路;11、第六管路;12、进水总管;13、出水总管;14、第一水泵;15、第一出水支管;16、第一进水支管;17、第二水泵;18、第二出水支管;19、第二进水支管;20、第三水泵;21、排烟管道;22、脱硝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技术提供一种分布式制冷内燃机冷却系统,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2]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
[0023]还需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
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2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5]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
技术实现思路
作进一步说明。
[002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制冷内燃机冷却系统,如图1所示,所述分布式制冷内燃机冷却系统包括燃气内燃机1和溴化锂吸收式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布式制冷内燃机冷却系统,其包括燃气内燃机和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制冷内燃机冷却系统还包括换热单元,所述燃气内燃机的缸套水和中冷水与所述换热单元分别形成换热回路;所述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的冷却塔与所述换热单元形成换热回路,以使所述冷却塔中的冷却水分别与缸套水和中冷水进行换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布式制冷内燃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单元包括中冷水换热器和缸套水换热器,所述燃气内燃机的中冷水与所述中冷水换热器形成换热回路,所述燃气内燃机的缸套水与所述缸套水换热器形成换热回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分布式制冷内燃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内燃机与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组的低温发生器之间通过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形成缸套水的换热循环回路,缸套水通过第一管路进入所述低温发生器换热,并通过所述第二管路回流至所述燃气内燃机中;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三通阀,所述三通阀与所述缸套水换热器之间连接有第三管路,所述缸套水换热器与所述第二管路之间连接有第四管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分布式制冷内燃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内燃机与所述中冷水换热器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鹏范峻铭乔亮刘翠伟杨光孟伟余健亭关旭李璐伶杨喆廖岳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