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小型实心抗冲击护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3111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轻小型实心抗冲击护舷,包括主体及救生组件,主体成半椭球型设置,救生组件设于主体上,救生组件包括储放槽、扣带组件和救生带,储放槽设于主体下底壁,储放槽呈对称设置,扣带组件呈对称设置设于储放槽内壁两端,扣带组件包括扣环、上卡位柱和下卡位柱,扣环设于储放槽内底壁,上卡位柱呈对称设置设于储放槽内两相对侧壁上,下卡位柱呈对称设置设于储放槽内两相对侧壁上,下卡位柱设于上卡位柱一侧,下卡位柱设于上卡位柱靠近储放槽底壁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泊船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适用于小型船只,能够对船体保护、同时不会给船体增加负担,在危急时刻能够帮助到驾乘人员逃生的轻小型实心抗冲击护舷。帮助到驾乘人员逃生的轻小型实心抗冲击护舷。帮助到驾乘人员逃生的轻小型实心抗冲击护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小型实心抗冲击护舷


[0001]本技术属于泊船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轻小型实心抗冲击护舷。

技术介绍

[0002]护舷是码头或船舶边缘使用的一种弹性缓冲装置,主要用以减缓船舶与码头或船舶之间在靠岸或系泊过程中的冲击力,减小或消除对船舶、码头的损坏。
[0003]对于小型船只、游艇、海军船只等小型船体,船体本身相对较轻质船体,船体的刚性相对薄弱,小型船体,在给足动力的情况下,船体行进过程中的速度较快,其冲击力也会很大,对于其本身船体来说,可能是致命的损伤,同时,船体所能搭乘人员相对较少,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配合辅助的人员较少,因此,对船体本身的防护性能要求较高,此外,船体可承载重量少,在保障护舷对船体保护的同时,需要尽量减少护舷对船体带来的负担,并且小型船只,对动力的损耗要减少,不能在行进过程中不能造成阻力,在对于护舷轻量化的同时,增加护舷的实用价值,一方面既能增加船体的保护周全度,另一方面,在保障船体必须物资齐全的同时,减少船体负担,因此,设计一种适用于小型船只,能够对船体保护、同时不会给船体增加负担,在危急时刻能够帮助到驾乘人员逃生的一种多用型护舷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轻小型实心抗冲击护舷,可以有效的保护船体,不受碰撞破损的同时,在行进过程中,具有导流作用,缓解阻力,且能够辅助逃生。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轻小型实心抗冲击护舷,包括主体及救生组件,所述主体成半椭球型设置,所述救生组件设于主体上,所述救生组件包括储放槽、扣带组件和救生带,所述储放槽设于主体下底壁,所述储放槽呈对称设置,所述扣带组件呈对称设置设于储放槽内壁两端,所述扣带组件包括扣环、上卡位柱和下卡位柱,所述扣环设于储放槽内底壁,所述上卡位柱呈对称设置设于储放槽内两相对侧壁上,所述下卡位柱呈对称设置设于储放槽内两相对侧壁上,所述下卡位柱设于上卡位柱一侧,所述下卡位柱设于上卡位柱靠近储放槽底壁的一侧,所述救生带设于扣带组件上,所述救生带两端分别设于储放槽底壁两端扣环上,所述救生带中部设于上下卡位柱之间。
[0006]进一步的,所述主体上壁一侧设有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包括第一导流槽、第一导流条、第二导流条、第二导流槽、第三导流条、第三导流槽和固定块,所述第一导流槽呈C字型设置设于主体上,所述第二导流槽呈v字型设置设于主体上,所述第二导流槽设于第一导流槽下方,所述第三导流槽呈波浪形设于主体上,所述第三导流槽设于第二导流槽下方,所述第一导流条设于第一导流槽内,所述第二导流条设于第二导流槽内,所述第三导流条设于第三导流槽内,所述固定块呈对称设置设于主体两侧侧壁,所述固定块上设有固定孔,所述第一导流条和第二导流条两端分别设于固定孔内。
[0007]进一步的,所述主体侧壁设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浮边、浮力边球和连接绳,所述浮边设于主体侧壁,所述浮力边球设于浮边上壁,所述浮力边球上设有贯穿浮力边球的通孔,所述连接绳一端设于主体一侧侧壁,所述连接绳另一端贯穿通孔设于主体另一侧相对侧壁。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底壁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呈均匀间隔设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主体上壁设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呈均匀间隔设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储放槽内底壁设有拓展槽,所述拓展槽设于储放槽中部。
[0011]进一步的,所述储放槽底壁设有连通槽,所述主体内设有通道,所述通道一端与连通槽连通,所述通道另一端贯穿主体设于主体上壁。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主体上壁设有上固定条,所述上固定条下壁设有凹槽,所述上固定条为弹性材质的上固定条,所述上固定条上设有上固定柱,所述上固定柱一端与主体固接,所述上固定柱另一端贯穿上固定条设于上固定条上壁。
[0013]进一步的,所述救生带中部贯穿连通槽和通道设于上固定条内。
[0014]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有益效果如下:
[0015](1)主体半椭球型设置,在主体受力时,能够均匀散力,在行进过程中,能够半椭球型能够减少阻力。
[0016](2)扣带组件及救生带的设置,增加了护舷的实用性能,在遇到需要救援的情况,能够直接提供救援,足够救生用品也是船只必备的物资,保障了船只的物资充足储备
[0017](3)储放槽能够便于储放救生带,不影响正常行进停泊时护舷的作用。
[0018](4)导流组件能够更好的引导分散水流,进一步的减少护舷带来的阻力,其中,导流条的设置,能够便于船员在危急时刻抓握住护舷,增加了实际使用过程中的便捷性。
[0019](5)固定组件能够便于护舷与船体的组装。
[0020](6)凸起的设置改变护舷与底壁的面接触为点接触,在发生碰撞时,凸起的形变及护舷的轻微位移时,分散碰撞时的冲击力,进一步降低对船体的损伤。
[0021](7)缓冲槽的设置,增加了护舷可发生形变的空间,便于分散冲击力,提要护舷的使用寿命,降低对船体的损伤。
[0022](8)拓展槽的设置,能够便于救生带的抓取。
[0023](9)储放槽底壁的连通槽与通道连通至主体上壁,使救生带能够通过主体上壁,也能够拉出救援,增加了危急时刻,救生的可能性。
[0024](10)救生带中部贯穿连通槽和通道设于上固定条下壁的凹槽内,并通过固定柱与主体连接,便于固定救生带,选用弹性材质的上固定条,便于更牢固的将救生带固定,在日常行进过程中,不影响防护效果,在需要救援时,能够快速拉出,提供救援。
附图说明
[002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图1为一种轻小型实心抗冲击护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一种轻小型实心抗冲击护舷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一种轻小型实心抗冲击护舷的主体内部通道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一种轻小型实心抗冲击护舷的扣带组件结构示意图;
[0030]在附图中:1、主体,2、救生组件,3、储放槽,4、扣带组件,5、救生带,6、扣环,7、上卡位柱,8、下卡位柱,9、导流组件,10、第一导流槽,11、第一导流条,12、第二导流条,13、第二导流槽,14、第三导流条,15、第三导流槽,16、固定块,17、固定孔,18、固定组件,19、浮边,20、浮力边球,21、连接绳,22、通孔,23、凸起,24、缓冲槽,25、拓展槽,26、连通槽,27、通道,28、上固定条,29、凹槽,30、上固定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小型实心抗冲击护舷,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及救生组件,所述主体成半椭球型设置,所述救生组件设于主体上,所述救生组件包括储放槽、扣带组件和救生带,所述储放槽设于主体下底壁,所述储放槽呈对称设置,所述扣带组件呈对称设置设于储放槽内壁两端,所述扣带组件包括扣环、上卡位柱和下卡位柱,所述扣环设于储放槽内底壁,所述上卡位柱呈对称设置设于储放槽内两相对侧壁上,所述下卡位柱呈对称设置设于储放槽内两相对侧壁上,所述下卡位柱设于上卡位柱一侧,所述下卡位柱设于上卡位柱靠近储放槽底壁的一侧,所述救生带设于扣带组件上,所述救生带两端分别设于储放槽底壁两端扣环上,所述救生带中部设于上下卡位柱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小型实心抗冲击护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上壁一侧设有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包括第一导流槽、第一导流条、第二导流条、第二导流槽、第三导流条、第三导流槽和固定块,所述第一导流槽呈C字型设置设于主体上,所述第二导流槽呈v字型设置设于主体上,所述第二导流槽设于第一导流槽下方,所述第三导流槽呈波浪形设于主体上,所述第三导流槽设于第二导流槽下方,所述第一导流条设于第一导流槽内,所述第二导流条设于第二导流槽内,所述第三导流条设于第三导流槽内,所述固定块呈对称设置设于主体两侧侧壁,所述固定块上设有固定孔,所述第一导流条和第二导流条两端分别设于固定孔内。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友涛张玉马瑞玉刘会勇马玉庄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鲁航气囊护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