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栽培银耳的培养基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92910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栽培银耳的培养基及其制作方法,所述培养基包括培养料和水,所述培养料包括主料以及微生物发酵剂,所述主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银耳菌糠50~65份、棉籽壳20~25份、麸皮8份~18份、玉米粉8份~12份、果皮2~5份、树叶3~6份、甘蔗渣5~8份、食用菌添加剂0.05~0.15份、石膏0.8~1.2份;微生物发酵剂包括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产脘假丝酵母菌以及黑曲霉菌,且五种菌的质量比为10:3:3:15:1。本发明专利技术对废弃的银耳菌糠进行再利用,利用所述微生物发酵剂提高纤维素等的利用率,提高棉籽壳等的降解率,增加培养基中的水溶性蛋白,便于银耳快速吸收,促进银耳生长。银耳生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栽培银耳的培养基及其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栽培银耳的培养基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银耳,又名雪耳、白木耳,生长于各种阔叶树及针叶树的原木上,在分类学上隶属于真菌门,银耳属,是一种广泛常见的胶质食用菌,在中医学上属于一种药食两用的养生名贵珍品。银耳的化学成分主要包含银耳多糖、脂质、蛋白质等,其中,银耳多糖是银耳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其来源于银耳子实体。银耳多糖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凝血、抗血栓,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除此之外,银耳多糖在食品、药品、化妆品中有广泛应用,具有保湿、补水、吸油、膨胀等功能特性。因此,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银耳,增加银耳产量并提高多糖含量,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与市场前景。
[0003]目前,银耳大多采用银耳袋料栽培的方式栽培,银耳栽培出耳之后,会产生大量的残渣物即银耳菌糠,这些银耳菌糠中含有大量的组纤维、木质素和菌丝体,还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然而,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国对银耳菌糠的利用多是用作燃料或随意丢弃,浪费了宝贵的生物资源,同时带来了严峻的环境问题。如今资源短缺,能源匮乏,有必要对银耳菌糠进行科学处理,将其变废为宝,节约资源。目前,有些研发人员,将银耳菌糠收集用于其他食用菌的栽培,如滑菇、鸡腿菇等,但是对栽培后的培养基进行分析发现,对纤维素、木质素、蛋白质的利用不彻底,仍未达到对银耳菌糠的最大化利用。另外,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对银耳栽培培养基配方、栽培条件等可能对银耳产量及其营养、品质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希望在保证银耳营养、品质的前提下,缩短银耳生产周期、提高银耳产量。综上所述,有必要开发出一种不仅能对银耳菌糠进行充分利用,且能缩短银耳生产周期、提高银耳产量的银耳培养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对银耳菌糠进行充分利用,且能缩短银耳生产周期、提高银耳产量的栽培银耳的培养基及其制作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栽培银耳的培养基,它包括培养料和水,且所述培养料与水的重量比为1:1.2~1.4;
[0007]所述培养料包括主料以及微生物发酵剂,且微生物发酵剂的接种量为0.5~ 1%(v/m);所述主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银耳菌糠50~65份、棉籽壳20~ 25份、麸皮8份~18份、玉米粉8份~12份、果皮2~5份、树叶3~6份、甘蔗渣5~8份、食用菌添加剂0.05~0.15份、石膏0.8~1.2份;
[0008]其中,所述微生物发酵剂包括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产脘假丝酵母菌以及黑曲霉菌,且上述五种菌的质量比为10:3:3:15:1。
[0009]所述枯草芽孢杆菌保藏编号为CMCC 63501,植物乳杆菌保藏编号为ACCCNo:11118,地衣芽胞杆菌保藏编号为ACCC 19372,产脘假丝酵母菌的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5718,黑曲霉菌的保藏号为保藏号为CGMCC NO.7927。
[0010]所述食用菌添加剂可以为食用菌栽培中的常用添加剂,如食用菌添加剂可包括按重量比计的以下原料:
[0011]氮0.4%、氨基酸10%、锌2%、硼4%、钙12%、镁1%、磷酸二氢钾0.3%、二氧化钴0.008

0.01%,余量为维生素,各组分的重量总和为100%。
[0012]优选的,所述培养料与水的重量比为1:1.4;所述培养料包括主料以及微生物发酵剂,且微生物发酵剂的接种量为0.8%v/m;所述主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银耳菌糠65份、棉籽壳20份、麸皮10份、玉米粉10份、果皮4份、树叶5份、甘蔗渣6份、食用菌添加剂0.1份、石膏1份。
[0013]优选的,所述银耳菌糠的制作方法为:将银耳袋料栽培经出耳后的残渣物进行常温堆肥5

7天后,铺摊开,晒干至含水量为3%

5%。
[0014]优选的,所述树叶为樟树叶、荔枝树叶以及脐橙树叶的混合物;其中,混合物中各树叶组分的质量比为10~26:12~20:5~16。
[0015]优选的,所述果皮为苹果皮、梨皮和橘子皮的混合物,其中,苹果皮、梨皮和橘子皮的重量比为1

3:1

3:4

8。
[0016]所述培养基的制作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0017](1)果皮处理:称取果皮,将果皮用清水清洗后,沥干水分并混合均匀后放入石灰水浸泡0.5

1h,之后将浸泡后的果皮混合物再次用清水漂洗并沥干,将沥干后的果皮混合物放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之后加入NaHCO3和Na2SO4,并调节pH至7

8,然后放入压榨机中压榨,得到果皮压榨液;
[0018](2)活化微生物发酵剂:将果皮压榨液用总用水量一半的水稀释,之后加入微生物发酵剂,在35~37℃下,活化6~12h;
[0019](3)拌料发酵:将银耳菌糠、棉籽壳、树叶、甘蔗渣、石膏、剩余的水与活化后的微生物发酵剂,搅拌混合均匀,在转速为50~70r/min,发酵温度为28~ 35℃,环境湿度为60~65%的条件下,发酵5~7d,得到发酵产物;
[0020]步骤(3)所得发酵产物是基于微生物的好氧发酵原理,采用搅拌发酵的方式来实现,通过此方法发酵后的发酵产物氮损失率低,脂肪、蛋白质分解率高,生物能高,所得发酵产物营养丰富,可作为有机肥料,为银耳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
[0021](4)拌料灭菌:将麸皮、玉米粉、食用菌添加剂与步骤(3)所得到的发酵产物混合,拌料、灭菌、常温冷却后制得银耳培养基。
[0022]其中,步骤(4)所述灭菌的温度为120~130℃、灭菌时间为10~30min。
[0023]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对废弃的银耳菌糠进行再利用,利用所述微生物发酵剂提高银耳对银耳菌糠及其他原料(如棉籽壳、甘蔗渣、麸皮)中的纤维素、木质素的利用率,提高棉籽壳等原料的降解率,同时增加培养基中的水溶性蛋白,便于银耳快速吸收,促进银耳生长。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培养基还采用废弃树叶和果皮作为原料,原料来源广泛且价格低廉,变废为宝。利用果皮制成的果皮压榨液能够活化微生物发酵剂,提高微生物发酵剂中各种菌的活性,进而提高培养基的发酵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
技术实现思路
进行详细说明:
[0025]实施例1:
[0026]一种栽培银耳的培养基,它包括培养料和水,且所述培养料与水的重量比为1:1.2;
[0027]所述培养料包括主料以及微生物发酵剂,且微生物发酵剂的接种量为0.5% (v/m);所述主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银耳菌糠65份、棉籽壳20份、麸皮18份、玉米粉8份、果皮5份、树叶3份、甘蔗渣8份、食用菌添加剂0.05 份、石膏1.2份;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栽培银耳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培养料和水,且所述培养料与水的重量比为1:1.2~1.4;所述培养料包括主料以及微生物发酵剂,且微生物发酵剂的接种量为0.5~1%(v/m);所述主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银耳菌糠50~65份、棉籽壳20~25份、麸皮8份~18份、玉米粉8份~12份、果皮2~5份、树叶3~6份、甘蔗渣5~8份、食用菌添加剂0.05~0.15份、石膏0.8~1.2份;其中,所述微生物发酵剂包括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产脘假丝酵母菌以及黑曲霉菌,且上述五种菌的质量比为10:3:3:1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栽培银耳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料与水的重量比为1:1.4;所述培养料包括主料以及微生物发酵剂,且微生物发酵剂的接种量为0.8%v/m;所述主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银耳菌糠65份、棉籽壳20份、麸皮10份、玉米粉10份、果皮4份、树叶5份、甘蔗渣6份、食用菌添加剂0.1份、石膏1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栽培银耳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银耳菌糠的制作方法为:将银耳袋料栽培经出耳后的残渣物进行常温堆肥5

7天后,铺摊开,晒干至含水量为3%

5%。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栽培银耳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树叶为樟树叶、荔枝树叶以及脐橙树叶的混合物;其中,混合物中各树叶组分的质量比为10~26:12~20:5~16。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培添陈涵
申请(专利权)人:古田县顺达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