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热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6761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热杯,它包括外杯体、嵌设于外杯体内部的内杯体、设于外杯体中并位于内杯体下方的水袋以及设于水袋下方的自热包;所述外杯体下部的内侧壁上设有固定座,所述水袋的边沿固定于固定座上,所述水袋的一端设有波浪形的易撕部,所述易撕部的中部固设有一牵拉绳,所述牵拉绳朝水袋的另一端延伸并经外杯体上开设的通孔A穿出,所述外杯体上设有透气孔。自热杯在使用时仅需拉拽牵拉绳就可以将水袋打开,水袋中的水落至自热包上,自热包发热膨胀与内杯体的底部接触,对内杯体进行加热,实现内杯体中食品的加热。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自热杯不仅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而且安全。安全。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热杯


[0001]本技术涉及食用菌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用菌制品包装用的自热杯。

技术介绍

[0002]大部分食用菌如银耳、香菇、茶树菇等都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大部分年轻人无法腾出过多的时间,进行食品的烹制,因此市面上逐渐出现一些自热即食食品,如一些即食食用菌制品如银耳羹,由香菇、鲍鱼等制成的佛跳墙等。然而,目前市面上的这些自热食品,都需要向配制的自热包中加入水,再在自热包的上方放置已经拆开封装包且盛有配料的内食盒,这样的方式不仅操作繁琐,而且在放置内食盒的过程中容易烫伤手或将内食盒中的汤汁、配料洒在自热包上,不够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安全的自热杯。
[0004]本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自热杯,它包括外杯体、嵌设于外杯体内部的内杯体、设于外杯体中并位于内杯体下方的水袋以及设于水袋下方的自热包;
[0006]所述外杯体下部的内侧壁上设有固定座,所述水袋的边沿固定于固定座上,所述水袋的一端设有波浪形的易撕部,所述易撕部的中部固设有一牵拉绳,所述牵拉绳朝水袋的另一端延伸并经外杯体上开设的通孔A穿出,所述外杯体上设有透气孔。
[0007]优选的,所述外杯体顶部设有向内延伸的环形凸沿A,所述内杯体的顶部设有向外延伸的环形凸沿B,所述环形凸沿B设于环形凸沿A上。
[0008]优选的,所述固定座上设有固定孔,所述水袋的边沿设有与固定孔相匹配的塑料铆钉,所述水袋通过塑料铆钉与固定座相固定。
[0009]优选的,所述水袋为矩形,所述塑料铆钉至少为4个,且4个塑料铆钉分设于水袋的4个角上。
[0010]优选的,所述水袋为透明塑料袋。
[0011]优选的,所述牵拉绳的端部设有限位拉环,所述限位拉环的外径大于外杯体的通孔A。
[0012]优选的,所述内杯体的顶部粘贴有易撕封盖膜。
[0013]优选的,所述易撕封盖膜上粘设有一次性食品勺。
[0014]优选的,所述外杯体上设有与之匹配的外盖。
[0015]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自热杯在使用时仅需拉拽牵拉绳就可以将水袋打开,水袋中的水落至自热包上,自热包发热膨胀与内杯体的底部接触,对内杯体进行加热,实现内杯体中食品的加热,不像传统的自热盒,需将内食盒取下后加入额外的水,引发自热包发热。因此,本技术的自热杯不仅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而且安全。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取下外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取下外盖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易撕封盖膜取下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固定座与水袋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1]标号说明:1外杯体、11固定座、12通孔A、13透气孔、14环形凸沿A、15外盖、2内杯体、21环形凸沿B、22易撕封盖膜、23一次性食品勺、3水袋、31易撕部、32牵拉绳、321限位拉环、33塑料铆钉、4自热包。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
技术实现思路
进行详细说明:
[0023]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热杯的实施例示意图。
[0024]所述自热杯,它包括外杯体1、嵌设于外杯体1内部的内杯体2、设于外杯体1中并位于内杯体2下方的水袋3以及设于水袋3下方的自热包4;
[0025]所述外杯体1下部的内侧壁上设有固定座11,所述水袋3的边沿固定于固定座11上,所述水袋3的一端设有波浪形的易撕部31,所述易撕部31的中部固设有一牵拉绳32,所述牵拉绳32朝水袋3的另一端延伸并经外杯体1上开设的通孔A12穿出,所述外杯体1上设有透气孔13。
[0026]内杯体2的底部与外杯体1之前形成一腔室,所述水袋3以及自热包4位于腔室内;所述透气孔13以及通孔A12与腔室连通。
[0027]通过拉拽牵拉绳32,水袋3从中部波浪形的易撕部31撕开口子,并沿水袋3中部打开,水袋3打开后,水落至自热包4上,自热包4发热膨胀与内杯体2的底部接触,对内杯体2进行加热,实现内杯体2中食品的加热。
[0028]所述外杯体1顶部设有向内延伸的环形凸沿A14,所述内杯体2的顶部设有向外延伸的环形凸沿B21,所述环形凸沿B21设于环形凸沿A14上。
[0029]所述固定座11上设有固定孔,所述水袋3的边沿设有与固定孔相匹配的塑料铆钉33,所述水袋3通过塑料铆钉33与固定座11相固定。
[0030]所述水袋3为矩形,所述塑料铆钉33至少为4个,且4个塑料铆钉33分设于水袋3的4个角上。
[0031]所述水袋3为透明塑料袋。
[0032]所述牵拉绳32的端部设有限位拉环321,所述限位拉环321的外径大于外杯体1的通孔A12。
[0033]限位拉环321的设置一方面为了防止牵拉绳32落入外杯体1中,另一方面便于施力拖拉牵拉绳32。水袋3的4个角被固定,当拉拽牵拉绳32时,水袋3在拉力的作用下沿水袋3中部拉开。
[0034]所述内杯体2的顶部粘贴有易撕封盖膜22。
[0035]所述易撕封盖膜22上粘设有一次性食品勺23。
[0036]所述外杯体1上设有与之匹配的外盖15。
[0037]本技术所述的自热杯的使用方式大致如下:
[0038]将一些即食食用菌制品,如银耳羹、佛跳墙放入内杯体2中,贴合好带有一次性食品勺23的易撕封盖膜22,再盖上外盖15,经杀菌后即完成即食食用菌制品的包装。待食用时,仅需通过拉拽牵拉绳32,将水袋3打开,同时打开外盖15,撕开带有一次性食品勺23的易撕封盖膜22,再将外盖15盖好。水袋3打开后,水袋3中的水落至自热包4上,自热包4发热膨胀与内杯体2的底部接触,对内杯体2进行加热,实现内杯体2中食品的加热,等待一定时间后,打开外盖15,即可利用一次性食品勺23享用美食。
[003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热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外杯体(1)、嵌设于外杯体(1)内部的内杯体(2)、设于外杯体(1)中并位于内杯体(2)下方的水袋(3)以及设于水袋(3)下方的自热包(4);所述外杯体(1)下部的内侧壁上设有固定座(11),所述水袋(3)的边沿固定于固定座(11)上,所述水袋(3)的一端设有波浪形的易撕部(31),所述易撕部(31)的中部固设有一牵拉绳(32),所述牵拉绳(32)朝水袋(3)的另一端延伸并经外杯体(1)上开设的通孔A(12)穿出,所述外杯体(1)上设有透气孔(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杯体(1)顶部设有向内延伸的环形凸沿A(14),所述内杯体(2)的顶部设有向外延伸的环形凸沿B(21),所述环形凸沿B(21)设于环形凸沿A(14)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1)上设有固定孔,所述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培添陈涵
申请(专利权)人:古田县顺达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