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自粘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2579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薄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抗菌自粘薄膜,包括薄膜本体,所述薄膜本体的最上方为抗菌层,所述抗菌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隔热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粘胶层在共挤时,其部分充满沟槽,从而使得粘胶层能够深入芯层的沟槽,从而提高粘胶层与芯层的连接面积,防止粘胶层和芯层相互分离,防止芯层脱落,从而防止薄膜脱落,进一步的,沟槽的设置使得粘胶层的部分能卡在沟槽中,起到防止粘胶层与芯层分离的作用,从而本自粘薄膜的耐久性是非常强的;抗菌层的材质为聚醚TPU层,起到较好的防霉变抗菌的作用,通过隔热层的设置,能够防止防霉层、芯层和粘胶层受热异化,从而防止粘胶层与芯层分离,进一步提高本薄膜的耐久性。进一步提高本薄膜的耐久性。进一步提高本薄膜的耐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自粘薄膜


[0001]本技术涉及薄膜
,特别是一种抗菌自粘薄膜。

技术介绍

[0002]我们生活的环境中,不可避免存在大量细菌和真菌,在适度条件下大量的繁殖,威胁人类的健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健康日益重视,抗菌制品受到人们的欢迎。抗菌制品主要是添加抗菌剂。目前抗菌剂主要有无机、有机和天然三类。无机抗菌剂一般是以金属及其化合物为有效成分,根据有效成分不同,可分为银系(Ag+,Cu2+,Zn2+等金属离子)和钛系(具有光催化作用的TiO2)。有机抗菌的主要是季铵盐类、醇类等反应性功能团化合物,见效快,杀菌能力强。天然有机抗菌剂主要是从动植物中提炼而精制,如山嵛、孟宗竹、薄荷、柠檬叶等的提取物,蟹和虾中提取壳聚糖等;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接触到的家具、电器等一些生活用品的表面一般都有一层装饰薄膜,这层薄膜主要起防护和美观的作用。现有的薄膜为了使用方便,一般是自带自粘层的,可以直接粘附在物体表面,但由于时间推移,现有的薄膜的自粘层容易与薄膜本体分离,从而导致薄膜易脱落,丧失防护效果的同时也不够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抗菌自粘薄膜。
[0004]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抗菌自粘薄膜,包括薄膜本体,所述薄膜本体的最上方为抗菌层,所述抗菌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霉层;
[0005]所述防霉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芯层,所述芯层的底部开设有沟槽,所述芯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粘胶层,所述粘胶层填满沟槽,沟槽的设置使得粘胶层的部分能卡在沟槽中,起到防止粘胶层与芯层分离的作用,从而本自粘薄膜的耐久性是非常强的;
[0006]所述薄膜本体从上至下由抗菌层、隔热层、防霉层、芯层和粘胶层组成。
[0007]可选的,所述薄膜本体由抗菌层、隔热层、防霉层、芯层和粘胶层共挤聚合而成,粘胶层在共挤时,其部分充满沟槽,从而使得粘胶层能够深入芯层的沟槽,从而提高粘胶层与芯层的连接面积,防止粘胶层和芯层相互分离,防止芯层脱落,从而防止薄膜脱落。
[0008]可选的,所述抗菌层的材质为聚醚TPU层,所述抗菌层的厚度为0.1毫米,为较理想的抗菌膜层,广泛应用于医疗、家具行业。
[0009]可选的,所述抗菌层的厚度小于隔热层的厚度,所述隔热层的材质为聚酯TPU,能够防止防霉层、芯层和粘胶层受热异化,从而防止粘胶层与芯层分离,进一步提高本薄膜的耐久性。
[0010]可选的,所述隔热层的厚度为0.2毫米,所述防霉层的厚度为0.15毫米。
[0011]可选的,所述沟槽为横向设置,所述沟槽的竖截面形状为三角形。
[0012]可选的,所述沟槽竖截面的短边倾角为50度,所述沟槽的最大深度为芯层的厚度
的一半,沟槽构成了卡接结构,使得粘胶层的部分能够深入并卡在沟槽中,粘胶层深入勾在沟槽中的部分起到防止粘胶层与芯层分离的作用,提高本薄膜的耐久性。
[0013]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4]1、该抗菌自粘薄膜,从上至下由抗菌层、隔热层、防霉层、芯层和粘胶层组成,并由抗菌层、隔热层、防霉层、芯层和粘胶层共挤聚合而成,本薄膜为多层复合结构,并具有自粘特性,可通过最底部的粘胶层粘附在物体表面,进一步的,在芯层的底部开设有沟槽,芯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粘胶层,粘胶层填满沟槽,粘胶层在共挤时,其部分充满沟槽,从而使得粘胶层能够深入芯层的沟槽,从而提高粘胶层与芯层的连接面积,防止粘胶层和芯层相互分离,防止芯层脱落,从而防止薄膜脱落,进一步的,沟槽的设置使得粘胶层的部分能卡在沟槽中,起到防止粘胶层与芯层分离的作用,从而本自粘薄膜的耐久性是非常强的。
[0015]2、该抗菌自粘薄膜,从上至下由抗菌层、隔热层、防霉层、芯层和粘胶层组成,并由抗菌层、隔热层、防霉层、芯层和粘胶层共挤聚合而成,本薄膜为多层复合结构,进一步的,抗菌层的材质为聚醚TPU层,起到较好的防霉变抗菌的作用,通过隔热层的设置,能够防止防霉层、芯层和粘胶层受热异化,从而防止粘胶层与芯层分离,进一步提高本薄膜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

薄膜本体,2

抗菌层,3

隔热层,4

防霉层,5

芯层,6

沟槽,7

粘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0020]实施例一:
[0021]如图1

2所示,一种抗菌自粘薄膜,它包括薄膜本体1,薄膜本体1的最上方为抗菌层2,抗菌层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隔热层3,隔热层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霉层4;
[0022]防霉层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芯层5,芯层5的底部开设有沟槽6,芯层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粘胶层7,粘胶层7填满沟槽,沟槽6的设置使得粘胶层7的部分能卡在沟槽6中,起到防止粘胶层7与芯层5分离的作用,从而本自粘薄膜的耐久性是非常强的;
[0023]薄膜本体1从上至下由抗菌层2、隔热层3、防霉层4、芯层5和粘胶层7组成。
[002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薄膜本体1由抗菌层2、隔热层3、防霉层4、芯层5和粘胶层7共挤聚合而成,抗菌层2的材质为聚醚TPU层,抗菌层2的厚度为0.1毫米,为较理想的抗菌膜层,广泛应用于医疗、家具行业;
[0025]抗菌层2的厚度小于隔热层3的厚度,隔热层3的材质为聚酯TPU,隔温隔热,能够防止防霉层4、芯层5和粘胶层7受热异化,从而防止粘胶层7与芯层5分离,进一步提高本薄膜的耐久性;
[0026]隔热层3的厚度为0.2毫米,防霉层4的厚度为0.15毫米,沟槽6为横向设置,沟槽6的竖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沟槽6竖截面的短边倾角为50度,沟槽6的最大深度为芯层5的厚度
的一半,沟槽6构成了卡接结构,使得粘胶层7的部分能够深入并卡在沟槽6中,粘胶层7深入勾在沟槽6中的部分起到防止粘胶层7与芯层5分离的作用,提高本薄膜的耐久性。
[0027]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
[0028]S1、薄膜本体1从上至下由抗菌层2、隔热层3、防霉层4、芯层5和粘胶层7组成,薄膜本体1由抗菌层2、隔热层3、防霉层4、芯层5和粘胶层7共挤聚合而成;
[0029]S2、抗菌层2为聚醚TPU层,隔热层3为聚酯TPU层,能够防止防霉层4、芯层5和粘胶层7受热异化,从而防止粘胶层7与芯层5分离;
[0030]实施例二:
[0031]S3、在芯层5的底部开设有沟槽6,芯层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粘胶层7,粘胶层7填满沟槽,提高粘胶层7与芯层5的连接面积,防止粘胶层7和芯层5相互分离,防止芯层5脱落,沟槽6的设置使得粘胶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自粘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薄膜本体(1),所述薄膜本体(1)的最上方为抗菌层(2),所述抗菌层(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隔热层(3),所述隔热层(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霉层(4);所述防霉层(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芯层(5),所述芯层(5)的底部开设有沟槽(6),所述芯层(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粘胶层(7),所述粘胶层(7)填满沟槽;所述薄膜本体(1)从上至下由抗菌层(2)、隔热层(3)、防霉层(4)、芯层(5)和粘胶层(7)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自粘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本体(1)由抗菌层(2)、隔热层(3)、防霉层(4)、芯层(5)和粘胶层(7)共挤聚合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自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晟郑家富何发宝陈凡清杨德天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伟亚塑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