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塔直冷式蓄能供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92482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却塔直冷式蓄能供冷系统,涉及能源站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热泵机组、蓄冷水箱、冷却塔和换热器。热泵机组与末端负载连接,并形成负载回路;热泵机组与冷却塔连接,并形成冷却回路;蓄冷水箱与换热器连接形成换热回路,并且蓄冷水箱通过蓄冷输出支路和蓄冷回流支路与冷却回路连接;蓄冷水箱与负载回路连接,且使得热泵机组与蓄冷水箱间形成蓄冷回路;换热器通过回流支路和输出支路与负载回路连接,且使得换热器与末端负载间形成换冷回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蓄冷水箱和冷却塔与热泵机组并联,实现分别通过热泵机组和冷却塔进行制冷,并利用蓄冷水箱进行蓄冷,解决了现有开机时间较长,造成能源浪费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却塔直冷式蓄能供冷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能源站
,特别是涉及一种冷却塔直冷式蓄能供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子、食品、造纸等行业,全年需要制冷空调以保证工作区间恒温恒湿要求。即使在春、秋、冬季,室外气温已经很低的情况下,制冷空调系统也需要运转,开机时间较长,造成了能源的大量浪费。
[0003]同时,传统冷却塔直冷技术只适合在冬季使用,而在春秋大部时间,由于白天温度较高,而无法使用。尤其是在长江流域,11月、12月、2 月、3月,白天很多时间温度在十几度,而夜间湿球温度却平稳的保持在 6度以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塔直冷式蓄能供冷系统,通过将蓄冷水箱和冷却塔与热泵机组并联,实现分别通过热泵机组和冷却塔进行制冷,并利用蓄冷水箱进行蓄冷,解决了现有开机时间较长,造成能源浪费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本技术为一种冷却塔直冷式蓄能供冷系统,包括热泵机组、蓄冷水箱、冷却塔和换热器。所述热泵机组通过输出管路和回流管路与末端负载连接,并形成负载回路,且输出管路由热泵机组向末端负载方向依次串联有阀门A和泵组A,回流管路中连接有阀门B;所述热泵机组通过冷却输出管和冷却回流管路与冷却塔连接,并形成冷却回路,且冷却输出管路中由热泵机组向冷却塔方向依次串联有阀门C和泵组B,冷却回流管路中连接有阀门D;
[0007]所述蓄冷水箱通过管路与换热器连接形成换热回路,且换热回路中连接有泵组C,所述泵组C连接于蓄冷水箱底部出水口与换热器进水口之间,并且蓄冷水箱通过蓄冷输出支路和蓄冷回流支路与冷却回路连接,且蓄冷输出支路连接点位于阀门C与泵组之间,蓄冷输出支路中连接有阀门E;所述蓄冷回流支路的连接点位于阀门D与冷却塔的输出端之间,蓄冷回流支路中连接有阀门F;所述蓄冷水箱通过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与负载回路连接,且使得热泵机组与蓄冷水箱间形成蓄冷回路,第一支路一端的连接点位于阀门E与蓄冷水箱之间,另一端的连接点位于阀门 A与热泵机组之间,且第一支路中连接有阀门G;
[0008]所述第二支路一端的连接点位于阀门F与蓄冷水箱之间,另一端的连接点位于阀门B与热泵机组之间,且第二支路中串联有泵组D和阀门 H,所述第二支路中泵组D连接于阀门H靠近蓄冷回流支路的一侧;所述换热器通过回流支路和输出支路与负载回路连接,且使得换热器与末端负载间形成换冷回路;所述回流支路与回流管路连接,且连接点位于末端负载与阀门B之间,回流支路中连接有阀门J;所述输出支路与输出管路连接,且连接点位于阀门A和泵组A之间,输出支路中连接有阀门 K。
[0009]一种冷却塔直冷式蓄能供冷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步骤一:使用冷却塔制冷蓄能模式;将泵组A、泵组B和泵组C开启,泵组D关闭,且阀
门J、阀门K、阀门E和阀门F开启,阀门A、阀门B、阀门C、阀门D、阀门G和阀门H关闭,实现通过冷却塔进行制冷,并利用蓄冷水箱蓄冷;
[0011]步骤二:常规供冷模式;将泵组A和泵组B开启,且泵组C和泵组 D关闭,阀门A、阀门B、阀门C和阀门D开启,且阀门J、阀门K、阀门E、阀门F、阀门G和阀门H关闭;
[0012]步骤三:蓄冷模式;将泵组A、泵组B、泵组C和泵组D开启,阀门 J、阀门K、阀门C、阀门D、阀门G和阀门H开启,且阀门E、阀门F、阀门A和阀门B关闭,通过热泵机组制冷,并利用蓄冷水箱蓄冷。
[0013]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通过将蓄冷水箱和冷却塔与热泵机组并联,实现分别通过热泵机组和冷却塔进行制冷,并利用蓄冷水箱进行蓄冷,在春秋季,白天温度较高,而夜间室外温度较低时,使用冷却塔直接制冷并通过蓄冷水箱蓄能,在白天使用,从而大大减少了春秋季节的开机时间,达到节约能耗的目的。
[0015]同时,通过蓄冷水箱进行蓄能,在夏季,可在夜间利用低谷电制取冷水通过蓄冷水箱蓄能,在白天时使用,对电网起到了很好的削峰填谷,以及进一步达到节省运行能耗的目的。
[0016]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冷却塔直冷式蓄能供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0]1‑
热泵机组,2

蓄冷水箱,3

冷却塔,4

换热器,11

泵组A,12
‑ꢀ
泵组B,13

泵组C,14

泵组D,101

阀门J,102

阀门K,103

阀门E, 104

阀门F,105

阀门B,106

阀门A,107

阀门C,108

阀门D,109
‑ꢀ
阀门G,110

阀门H。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冷却塔直冷式蓄能供冷系统,包括热泵机组1、蓄冷水箱2、冷却塔3和换热器4。热泵机组1通过输出管路和回流管路与末端负载连接,并形
成负载回路,输出管路与末端负载的输入端连接,且输出管路由热泵机组1向末端负载方向依次串联有阀门A106和泵组A11,回流管路中连接有阀门B105。
[0024]热泵机组1通过冷却输出管和冷却回流管路与冷却塔3连接,并形成冷却回路,且冷却输出管路中由热泵机组1向冷却塔3方向依次串联有阀门C107和泵组B12,冷却回流管路中连接有阀门D108。
[0025]蓄冷水箱2通过管路与换热器4连接形成换热回路,且换热回路中连接有泵组C13,泵组C13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塔直冷式蓄能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泵机组(1)、蓄冷水箱(2)、冷却塔(3)和换热器(4);所述热泵机组(1)通过输出管路和回流管路与末端负载连接,并形成负载回路,且输出管路由热泵机组(1)向末端负载方向依次串联有阀门A(106)和泵组A(11),回流管路中连接有阀门B(105);所述热泵机组(1)通过冷却输出管和冷却回流管路与冷却塔(3)连接,并形成冷却回路,且冷却输出管路中由热泵机组(1)向冷却塔(3)方向依次串联有阀门C(107)和泵组B(12),冷却回流管路中连接有阀门D(108);所述蓄冷水箱(2)通过管路与换热器(4)连接形成换热回路,且换热回路中连接有泵组C(13),并且蓄冷水箱(2)通过蓄冷输出支路和蓄冷回流支路与冷却回路连接,且蓄冷输出支路连接点位于阀门C(107)与泵组B(12)之间,蓄冷输出支路中连接有阀门E(103);所述蓄冷回流支路的连接点位于阀门D(108)与冷却塔(3)的输出端之间,蓄冷输回流支路中连接有阀门F(104);所述蓄冷水箱(2)通过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与负载回路连接,且使得热泵机组(1)与蓄冷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胡传品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南国节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