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底座与支管自动焊接的钨极氩弧焊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24068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底座与支管自动焊接的钨极氩弧焊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在底座上加工出J型坡面,使支管与底座拼装出J型坡口;S2,焊接采用机器人钨极氩弧焊;S3,以焊枪正对J型坡口最低点作为焊接机器人W轴的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底座与支管自动焊接的钨极氩弧焊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工程中焊接
,涉及一种钨极氩弧焊工艺,特别是一种用于底座与支管自动焊接的钨极氩弧焊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机械设备或压力容器中经常会用到底座与支管连接或者封头与支管连接的结构。底座/封头与支管连接接头服役工况恶劣、承受载荷大,经常会发生失效损坏现象,因此,其连接质量尤为重要。
[0003]一般底座/封头与支管连接为焊接连接,焊接接头为主要的受力部位,焊接质量直接影响整个部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0004]目前,为了保证底座/封头与支管连接的焊接质量,焊接一般采用手工钨极氩弧焊方法。钨极氩弧焊方法热输入小,焊接电弧稳定,保护气为高纯氩气,保护效果好,焊接接头质量相对于其他焊接方法比较高。然而手工钨极氩弧焊对于焊工技术要求高,焊工操作焊枪的同时,需要手动控制送丝,焊接质量的稳定性直接受焊工技术水平的影响,并且焊接效率也较低。
[0005]此外,底座/封头与支管连接处,由于空间受限,一般采用单边V型坡口的形式焊接,由于厚度大,需要多层多道焊,焊接过程若是操作不当,坡口直边的侧壁极易出现未熔合缺陷。
[0006]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工业需求,机械制造行业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焊接效率低下已成为制约生产制造的瓶颈。鉴于手工TIG焊接效率低下,而且严重依赖焊工技术才能保证焊接质量,因此,开发适用于底座/封头与支管连接的高效高质量的焊接工艺技术,已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底座与支管自动焊接的钨极氩弧焊工艺,其能够解决底座/封头与支管焊接效率低,焊接质量严重依赖焊工技术水平的问题,具有焊接效率高、焊接质量稳定、节省焊接材料等优点。
[0008]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9]一种用于底座与支管自动焊接的钨极氩弧焊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10]S1,在底座的底座孔内壁上加工出J型坡面,然后将支管插入底座的底座孔内,使支管与底座拼装出J型坡口;
[0011]S2,焊接采用机器人钨极氩弧焊,保护气为纯氩气,氩气纯度≥99.99%,焊丝采用旁路自动送丝方式,焊枪径向倾角为3
°
~20
°
,钨极尖端距离工件表面3~6mm,钨极伸出长度4~7mm;
[0012]S3,以焊枪正对J型坡口最低点作为焊接机器人W轴的0
°
起弧位置,开始焊接轨迹示教,按正视坡口顺时针的方向进行焊接,并在W轴为370~380
°
的位置处熄弧,保证起弧点
与熄弧点的搭接量覆盖5~10mm;
[0013]S4,焊完一道后,采用测温枪测试层间温度,当层间温度控制在180℃以下,开始焊接下一道,如此重复焊接,直至焊缝焊接完成。
[0014]而且,所述支管与底座的拼装方法为:利用定位柱将支管垂直插装在底座内,保持支管的轴线与底座孔的中心轴线一致。
[0015]而且,所述坡口角度为10
°
~20
°
,支管根部与底座根部之间的间隙为0~2mm而且,所述S3的焊接方法为:包括以下步骤:
[0016]S3.1,按照坡口与焊枪的位置划分焊接区域;
[0017]S3.2,将焊接工艺参数在焊接前设定到焊接程序中,并与焊接机器人轨迹程序连接,随着焊枪在焊接区域的位置变化,自动调整到相应的焊接工艺参数。
[0018]而且,所述的焊接区域为四个区,其焊接工艺参数分别为:
[0019]0~90
°
为Ⅰ区:峰值电流190~215A、基值电流95~110A、脉冲频率1.8~2.4Hz,焊接速度14~17cm/min、送丝速度90~110cm/min;
[0020]91~180
°
为Ⅱ区:峰值电流220~250A、基值电流110~125A、脉冲频率1.1~1.8Hz,焊接速度7~13cm/min、送丝速度115~140cm/min;
[0021]181~270
°
为Ⅲ区:峰值电流210~240A、基值电流105~120A、脉冲频率1.1~1.6Hz,焊接速度8~12cm/min、送丝速度120~140cm/min;
[0022]271~360
°
为Ⅳ区:峰值电流185~210A、基值电流95~105A、脉冲频率1.7~2.3Hz,焊接速度12~17cm/min、送丝速度90~115cm/min。
[0023]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0024]1,本用于底座与支管自动焊接的钨极氩弧焊工艺,采用J型坡口,可以减少焊接道数,使焊缝金属填充量减少2倍以上,焊接效率比传统手工钨极氩弧焊提高3倍以上,大幅缩短制造周期,节约生产成本。
[0025]2.本用于底座与支管自动焊接的钨极氩弧焊工艺,采用J型坡口分区焊接,不同分区对应不同的焊接工艺参数,并且焊接工艺参数设计时,增加了脉冲电流参数,可实现底座与支管J型坡口自动化焊接,焊接过程不依赖焊工技术水平,焊缝成型美观,焊接质量稳定,探伤一次性合格率达到97%以上。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示意底座与支管拼装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示意焊枪与坡口径向倾角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焊接区域划分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
支管、2

底座、3

焊枪。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2]本专利技术针对底座/封头与支管焊接效率低,焊接质量严重依赖焊工技术水平的问
题,提出一种利用焊接机器人对底座与支管拼装的J型坡口进行焊接的工艺,通过坡口改进,减少焊接道数,减少焊接金属填充量,提高焊接效率;同时,采用机器人焊接,避免人为的因素,可以保证长期稳定的焊接效果;
[0033]最为关键的是,针对底座/封头与支管的J型坡口,在焊接一圈的过程中,会涉及不同的位置,若采用同一个焊接参数,难以保证焊接质量。因此,提出J型坡口焊接一圈时,根据焊枪位置将其划分为多个区域,并设定多种焊接工艺参数,保证焊接过程中,在不同位置自动调整为不同焊接工艺,从而避免焊接缺陷的产生,保证焊接质量;
[0034]而且在焊接工艺参数设计时,增加了脉冲电流参数,进一步巩固焊接质量,实现J型坡口的高效高质量焊接。
[0035]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底座与支管自动焊接的钨极氩弧焊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36]S1.在底座2的底座孔内壁上对应要焊接的部位加工出J型坡面,然后将支管1插入底座的底座孔内,使支管与底座拼装出J型坡口,如图1所示,坡口角度β为15
°
,根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底座与支管自动焊接的钨极氩弧焊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底座的底座孔内壁上加工出J型坡面,然后将支管插入底座的底座孔内,使支管与底座拼装出J型坡口;S2,焊接采用机器人钨极氩弧焊,保护气为纯氩气,氩气纯度≥99.99%,焊丝采用旁路自动送丝方式,焊枪径向倾角为3
°
~20
°
,钨极尖端距离工件表面3~6mm,钨极伸出长度4~7mm;S3,以焊枪正对J型坡口最低点作为焊接机器人W轴的0
°
起弧位置,开始焊接轨迹示教,按正视坡口顺时针的方向进行焊接,并在W轴为370~380
°
的位置处熄弧,保证起弧点与熄弧点的搭接量覆盖5~10mm;S4,焊完一道后,采用测温枪测试层间温度,当层间温度控制在180℃以下,开始焊接下一道,如此重复焊接,直至焊缝焊接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底座与支管自动焊接的钨极氩弧焊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与底座的拼装方法为:将支管垂直插装在底座内,保持支管的轴线与底座孔的中心轴线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底座与支管自动焊接的钨极氩弧焊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坡口角度为10
°
~20
°
,支管根部与底座根部之间的间隙为0~2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世品戚厚军王浩向婷高莹靳刚刘福聪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中国职业培训指导教师进修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