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铝硫酸锌溶液中除铝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91972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铝硫酸锌溶液中除铝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将弱碱盐溶液与含铝硫酸锌溶液混合后进行固液分离,以便得到含铝胶体的滤液;(2)将所述含铝胶体的滤液与絮凝剂溶液混合;(3)将步骤(2)得到的絮凝后液与吸附剂混合后进行固液分离。由此,该方法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氧化铁法去除湿法炼锌溶液中由于铝离子富集导致的矿浆沉降性变差,上清液含固高造成的生产中断的问题,保证生产的连续稳定运行,并且显著降低浓密设备的故障率,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此外,该方法对溶液中的锌损失较小,同时确保除铝的效果。同时确保除铝的效果。同时确保除铝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铝硫酸锌溶液中除铝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湿法炼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铝硫酸锌溶液中除铝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铝在湿法炼锌过程中通常会以杂质的形式进入溶液,在冶炼过程中大部分铝随着铁的沉淀去除,湿法炼锌溶液中铁的去除方法有中和法、针铁矿法、铁矾法和氧化铁法,其中氧化铁法对铝的去除效果差,铝在冶炼冲程中逐渐循环富集浓度升高,在酸度下降过程中容易影响各段矿浆的沉降性能,造成浓密机扭矩上升甚至停机,造成上清液含固较高,导致生产持续波动,无法正常运转,对技术经济指标造成不利影响。
[0003]因此,现有的氧化铁法去除湿法炼锌溶液中铝的方法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含铝硫酸锌溶液中除铝的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氧化铁法去除湿法炼锌溶液中由于铝离子富集导致的矿浆沉降性变差,上清液含固高造成的生产中断的问题,保证生产的连续稳定运行,并且显著降低浓密设备的故障率,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此外,该方法对溶液中的锌损失较小,同时确保除铝的效果。
[000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含铝硫酸锌溶液中除铝的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方法包括:
[0006](1)将弱碱盐溶液与含铝硫酸锌溶液混合后进行固液分离,以便得到含铝胶体的滤液;
[0007](2)将所述含铝胶体的滤液与絮凝剂溶液混合;
[0008](3)将步骤(2)得到的絮凝后液与吸附剂混合后进行固液分离。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含铝硫酸锌溶液中除铝的方法,首先将弱碱盐溶液与含铝硫酸锌溶液混合,其中,弱碱盐溶液作为pH调节剂,使含铝硫酸锌溶液中游离的Al
3+
转变为含铝胶体,经固液分离后得到含铝胶体的滤液;再将含铝胶体的滤液与絮凝剂溶液混合,絮凝剂可以将含铝胶体的滤液中的含铝胶体进行聚集,从而使含铝胶体的聚集体从滤液中沉降下来;最后将上步得到的絮凝后液与吸附剂混合,吸附剂对絮凝后液中的含铝胶体进行吸附,吸附结束后进行固液分离,铝进入渣中,从而达到除铝的效果。由此,该方法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氧化铁法去除湿法炼锌溶液中由于铝离子富集导致的矿浆沉降性变差,上清液含固高造成的生产中断的问题,保证生产的连续稳定运行,并且显著降低浓密设备的故障率,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此外,该方法对溶液中的锌损失较小,同时确保除铝的效果。
[0010]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含铝硫酸锌溶液中除铝的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将所述弱碱盐溶液与所述含铝硫酸锌溶液混合前,预先将所述含铝硫酸锌溶液加热至60~80℃。由此,可以提高弱碱盐溶液与含铝硫酸锌溶
液混合后的中和矿浆的固液分离性能。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1)中,所述弱碱盐溶液的加入量以将所述含铝硫酸锌溶液的酸度调整至25~50g/L为准。由此,可以控制含铝硫酸锌溶液中游离的Al
3+
转变为含铝胶体。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1)中,所述弱碱盐溶液的固含量为10~30wt%。由此,可以提高除铝的效果。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1)中,所述含铝胶体的滤液中终酸浓度为20~50g/L。由此,可以提高除铝的效果。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1)中,所述弱碱盐包括碳酸钙、生石灰和碱式碳酸锌中的至少之一。由此,可以提高除铝的效果。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2)中,所述絮凝剂溶液和所述含铝胶体的滤液的体积比为1:(600~1500)。由此,可以提高除铝的效果。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2)中,所述絮凝剂溶液的浓度为2~3wt

。由此,可以提高除铝的效果。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2)中,所述絮凝剂溶液包括聚丙烯酰胺和骨胶中的至少之一。由此,可以提高除铝的效果。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3)中,基于1L所述絮凝后液,所述吸附剂的添加量为2~5g。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3)中,所述吸附剂包括活性炭和多孔纤维粒中的至少之一。
[0021]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2]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3]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含铝硫酸锌溶液中除铝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含铝硫酸锌溶液中除铝的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参考图1,该方法包括:
[0026]S100:将弱碱盐溶液与含铝硫酸锌溶液混合后进行固液分离
[0027]该步骤中,将弱碱盐溶液与含铝硫酸锌溶液混合后进行固液分离,即可得到含铝胶体的滤液。具体的,弱碱盐溶液作为pH调节剂,其加入量以将含铝硫酸锌溶液的酸度调整至25~50g/L为准,从而使含铝硫酸锌溶液中游离的Al
3+
转变为含铝胶体,再经过固液分离后,即可得到含铝胶体的滤液,并且含铝胶体的滤液中终酸浓度为25~50g/L。专利技术人发现,若终酸浓度过高,则需要除铝的效果变差,若终酸浓度过低,易造成锌的水解。由此,采用本
申请的终酸浓度,除铝效果好,且可以避免锌的水解。
[0028]进一步地,上述弱碱盐溶液的固含量为10~30wt%。专利技术人发现,若固含量过高,反应激烈,不容易控制;而若固含量过低,带入大量水,体积膨胀较多,不利于后续进行固液分离。
[0029]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弱碱盐的具体类型并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包括碳酸钙、生石灰和碱式碳酸锌中的至少之一,优选为碳酸钙和生石灰,因为碳酸钙和生石灰可以与含铝硫酸锌溶液反应生成CaSO4·
2H2O,CaSO4·
2H2O可以进一步吸附体系中游离的Al
3+
,从而提高除铝的效果。
[0030]进一步地,在将上述弱碱盐溶液与上述含铝硫酸锌溶液混合前,预先将含铝硫酸锌溶液加热至60~80℃。由此,可以提高弱碱盐溶液与含铝硫酸锌溶液混合后的中和矿浆的固液分离性能。
[0031]S200:将含铝胶体的滤液与絮凝剂溶液混合
[0032]该步骤中,将含铝胶体的滤液与絮凝剂溶液混合。具体的,絮凝剂可以将含铝胶体的滤液中的含铝胶体进行聚集,从而使含铝胶体的聚集体从滤液中沉降下来。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铝硫酸锌溶液中除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1)将弱碱盐溶液与含铝硫酸锌溶液混合后进行固液分离,以便得到含铝胶体的滤液;(2)将所述含铝胶体的滤液与絮凝剂溶液混合;(3)将步骤(2)得到的絮凝后液与吸附剂混合后进行固液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弱碱盐溶液与所述含铝硫酸锌溶液混合前,预先将所述含铝硫酸锌溶液加热至60~8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弱碱盐溶液的加入量以将所述含铝硫酸锌溶液的酸度调整至25~50g/L为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弱碱盐溶液的固含量为10~30wt%。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含铝胶体的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邦伟朱北平俞凌飞陶家荣成世雄周东林吕昂许志杰
申请(专利权)人:云锡文山锌铟冶炼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