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凝汽器换热管的应急修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91464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凝汽器的修理方法,具体是凝汽器换热管的应急堵管方法。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凝汽器换热管的应急修理方法,该方法应能实现凝汽器换热管的应急修理,并能保证焊接质量稳定;而且不影响后期换热管的更换,不会损伤管板表面。技术方案是:一种凝汽器换热管的应急修理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1)使用钻孔工具刮除换热管端部,刮除深度为H2;钻头直径与换热管外径之差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凝汽器换热管的应急修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凝汽器的修理方法,具体是凝汽器换热管的应急堵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凝汽器的本质是一台管壳式换热器,含有数千根至数万根换热管。换热管和管板(所有换热管均密封固定在管板上,同时保持换热管内冷却水的通畅)是凝汽器最重要的部件,对于换热管与管板密封性要求高的产品,胀接+焊接是一种常见的连接方式。
[0003]在凝汽器服役过程中,由于冷却水中杂质的冲刷和汽轮机排汽对换热管的冲击,不可避免的出现一部分换热管会损伤,进而发生泄漏。对于泄漏的换热管,常规的修理方式是进行临时堵管。等待整个机组大修时,再对堵住的换热管,进行换管处理。
[0004]上述的堵管过程中,方式之一就是采用的堵头为聚四氟乙烯材料或铜材质的软质材料,使用锤击敲进管口,靠堵头和管口之间的弹力密封(如图4所示)。另一种常用堵管方式是采用与管板相同材质的堵头,堵住换热管之后,采用手工焊接方式,使堵头与管板密封(如图5所示)。然而,实践证明,这两种堵管方式均存在明显的的缺点和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凝汽器换热管的应急修理方法,该方法应能实现凝汽器换热管的应急修理,并能保证焊接质量稳定;而且不影响后期换热管的更换,不会损伤管板表面。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凝汽器换热管的应急修理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0008]一种凝汽器换热管的应急修理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0009](1)使用钻孔工具刮除换热管端部,刮除深度为H2;钻头直径与换热管外径之差为
±
0.2mm;
[0010](2)在刮除部位放入一端封闭的管状堵头;该堵头的开口一端端面与管板的右侧表面相互平行且两者间距<1mm;
[0011](3)使用自动焊接设备进行焊接,将堵头的开口边沿与管板之间全部焊接密封;
[0012]所述堵头的内孔深度大于50mm,堵头的壁厚与换热管壁厚之差为
±
0.2mm;堵头的外径小于换热管内径0.1mm以上;
[0013]堵头位于开口端的外圆周面部位为径向突出的一个凸台,凸台直径与换热管外径之差为
±
0.2mm,凸台高度小于管板厚度的一半;
[0014]所述刮除深度为凸台高度与换热管壁厚之和。
[0015]所述钻头直径与换热管外径相同。
[0016]所述堵头的壁厚与换热管壁厚相同;堵头的外径小于换热管内径0.40mm。
[0017]所述凸台的直径与换热管外径相同,凸台高度为2

3mm。
[0018]堵头封闭端的厚度大于2mm。
[0019]在需要取出换热管(例如设备大修)时,使用与步骤1相同的钻孔工具,刮除堵头端部;无需打磨即可顺利取出堵头。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不但能够成功有效地实现堵管,快速完成凝汽器换热管的应急修理,而且适合自动焊接,确保焊接质量稳定,一次合格率高;此外该堵头能够在后续处理时轻易取出,不影响后期换热管的更换,不会损伤管板表面。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经本专利技术应急修理后的换热管修补部位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图1中堵管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现有堵管方式之一示意图。
[0025]图5是现有堵管方式之二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0027]现有的堵管过程中,常用的一种堵管方式是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或铜材质的软质材料作为堵头,使用锤击敲进管口,靠堵头和管口之间的弹力密封(如图4所示)。但在大量实践中发现,该种密封方式并不可靠。比如:堵头未敲紧导致直接脱落、换热管管口处有纵向缺陷、换热管与管板之间的焊缝本身有缺陷等,均会使堵管操作失败。这时就需要对机组进行再次停机来处理堵管问题,造成更大经济损失。
[0028]另一种常用堵管方式是采用与管板相同材质的堵头,堵住换热管之后,采用手工焊接方式,使堵头与管板密封(如图5所示)。该种堵管方式的缺点也很明显,第一因为该焊接位置不好,不方便操作工施工,且环境恶劣,焊接难度较大;结果导致焊接质量无法保证。大量实践表明,使用该种方式进行的堵管,经常在短时间内即有一定比例的堵头焊缝发生失效、凝汽器继续发生泄漏情况。另一缺点是,在后续需要拔出堵头更换新的换热管时,需要打磨去除堵头的焊缝,但打磨过程中,又很容易对管板表面产生损伤。
[0029]本专利技术为此做了改进,提供的凝汽器换热管的应急修理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0030](1)使用钻孔工具刮除换热管端部,刮除深度为H2;钻头直径与换热管外径之差为
±
0.2mm;作为推荐,钻头直径与换热管外径相同;
[0031](2)在刮除部位放入堵头(管状堵头);所述堵头为一端封闭的空心管(即一端封闭的管状堵头),封闭一端先插入换热管内;开口一端端面与管板的右侧表面相互平齐(参见图1),并且两者的间距<1mm;
[0032](3)使用自动焊接设备进行焊接,将堵头的开口边沿与管板之间全部焊接密封;焊接时,自动焊接设备的定位杆插入堵头的内孔(直径为D2),作为焊枪运动时的确定中心用。由于改进结构的堵头有利于自动焊接工作,因而有利于焊接质量的提高。
[0033]所述堵头中,堵头的内孔深度H3应大于焊枪定位杆伸进内孔的长度

通常H3大于50mm即可;堵头的壁厚t与换热管壁厚之差为
±
0.2mm;作为推荐,堵头的壁厚t与换热管壁厚相同。
[0034]堵头的外径小于换热管内径0.1mm以上,以利于堵头顺利插入换热管;作为推荐,
堵头的外径小于换热管内径0.4mm,
[0035]堵头位于开口一端的外圆周面部位为径向突出的一个凸台,凸台直径D1与换热管外径之差为
±
0.2mm;作为推荐,凸台的直径D1与换热管外径相同。
[0036]凸台高度H1(即凸台平行于堵头轴线方向的尺寸)小于管板厚度的一半,作为推荐,凸台的高度H1为2

3mm。
[0037]所述刮除深度H2为凸台的高度H1与换热管壁厚之和。
[0038]堵头封闭端的厚度H4(即堵头底端未开孔部位平行于堵头轴线方向的尺寸)为4

5mm。
[0039]经过上述处理的换热管,堵管效果得到显著提高;而且后续处理(取出堵管与换热管)也十分简单方便;在需要取出换热管(例如设备大修)时,使用与步骤1相同的钻孔工具,刮除堵头端部;无需打磨即可快速顺利地取出堵头以及换热管。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凝汽器换热管的应急修理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1)使用钻孔工具刮除换热管端部,刮除深度为(H2);钻头直径与换热管外径之差为
±
0.2mm;(2)在刮除部位放入一端封闭的管状堵头;该堵头的开口一端端面与管板的右侧表面相互平行且两者间距<1mm;(3)使用自动焊接设备进行焊接,将堵头的开口边沿与管板之间全部焊接密封;所述堵头的内孔深度(H3)大于50mm,堵头的壁厚(t)与换热管壁厚之差为
±
0.2mm;堵头的外径小于换热管内径0.1mm以上;堵头位于开口端的外圆周面部位为径向突出的一个凸台,凸台直径(D1)与换热管外径之差为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昊马琳谢龙顾文华朱珠凤孙坚波皮天午吴建军徐正明张晓庆杨龙毛文豪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国能汽轮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