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胶模具加工用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1459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塑胶模具加工用冷却装置,与塑胶模具中的冷却流道相连接以配合塑胶模具使用;使用时,冷却循环管道从冷却流道的出液口接入冷却液并输送至冷却流道的供液装置中;其中,冷却液在冷却循环管道流动的过程中,一方面冷却液的热量传递至冷却循环管道,再由冷却循环管道传递至高效散热器中,并由该高效散热器将热量散出;另一方面风流降温组件产生气流并同时对冷却循环管道和高效散热器降温散热,进一步提升对冷却循环管道中的冷却液的降温效果。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冷却液的循环使用,同时加速了冷却液的冷却,能缩短冷却液冷却的时间,避免了再次添加大量的冷却液带来的辅料浪费。费。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胶模具加工用冷却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塑胶模具加工用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工业生产中,用各种压力机和装在压力机上的专用工具,通过压力把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出所需形状的零件或制品,这种专用工具统称为模具。塑胶模具是一种用于压塑、挤塑、注射、吹塑和低发泡成型的组合式模具的简称。在我们日常的生产及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种工具及产品,从机床底座、机身外壳,到纽扣、牙刷手柄等的生产均与模具有密切的联系。
[0003]为了提升生产效率,增加工件的冷却速度,便于工件快速脱模,在相关技术中,通常会在塑胶模具中开设冷却水道,通常朝冷却水道注入冷却液从而使塑胶模具降温。在现有技术当中,原来的冷却液供给直接采用自来水,不能进行循环有效利用,当采用制冷剂及冷冻油等高效冷却介质作为冷却液时,势必会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胶模具加工用冷却装置,以克服现有的塑胶模具无法实现冷却液的循环使用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塑胶模具加工用冷却装置,与塑胶模具中的冷却流道相连接,包括:
[0006]冷却循环管道,所述冷却循环管道的进液端与所述冷却流道的出液口相连接,所述冷却循环管道的出液端与一所述冷却流道的供液装置相连接,用于冷却所述冷却流道流出的冷却液并输送至所述供液装置;
[0007]高效散热器,所述冷却循环管道穿设于所述高效散热器中,热量由所述冷却循环管道传递至所述高效散热器中,并由该高效散热器将热量散出;
[0008]以及风流降温组件,所述风流降温组件罩设于所述高效散热器上,所述风流降温组件产生气流并同时对所述冷却循环管道和所述高效散热器降温散热。
[0009]可选地,所述冷却循环管道包括进液连接柱、冷却散热段和出液连接柱;所述冷却散热段多次折弯并盘绕穿设在所述高效散热器中;所述进液连接柱接合于所述冷却散热段的首端,所述进液连接柱通过一管子与所述冷却流道的出液口相连接;所述出液连接柱接合于所述冷却散热段的尾端,所述出液连接柱通过一管子与所述供液装置相连接。
[0010]可选地,所述冷却散热段包括纵向导流管和横向导流管;若干根所述纵向导流管沿着所述高效散热器的宽度方向间隔穿设在该高效散热器中,每根所述纵向导流管沿着所述高效散热器的长度方向纵向延伸;相邻两根所述纵向导流管分别通过一所述横向导流管相连接。
[0011]可选地,所述高效散热器包括散热底座和散热鳍片;各所述散热鳍片之间相互平行设置,若干所述散热鳍片沿着所述散热底座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在该散热底座的上表
面,所述冷却循环管道穿设于各所述散热鳍片上;相邻两个所述散热鳍片之间形成有用于快速散热的散热槽。
[0012]可选地,所述风流降温组件包括:
[0013]导流壳体,所述导流壳体固定于所述高效散热器上,用于引导气流的流动方向;
[0014]纵向散热风扇,所述纵向散热风扇安装在所述导流壳体上,用于产生对所述冷却循环管道和所述高效散热器降温散热的纵向气流;
[0015]以及横向散热风扇,所述横向散热风扇安装在所述导流壳体上,用于产生对所述冷却循环管道和所述高效散热器降温散热的横向气流。
[0016]可选地,所述导流壳体包括固定罩支座和分流管支座;所述固定罩支座罩设于所述高效散热器上,所述固定罩支座的顶面开口并安装有所述纵向散热风扇;所述分流管支座连接于所述固定罩支座的侧壁上并与该固定罩支座一体成型,所述分流管支座的端部开口并安装有所述横向散热风扇。
[0017]可选地,所述风流降温组件的两侧向内凹陷设置有固定卡槽,所述高效散热器的两侧向上延伸设置卡爪,所述卡爪的上端卡合于所述固定卡槽中,实现所述风流降温组件固定于所述高效散热器上。
[0018]可选地,所述高效散热器的端部贯穿开设有一固定通孔。
[001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塑胶模具加工用冷却装置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该塑胶模具加工用冷却装置与塑胶模具中的冷却流道相连接以配合塑胶模具使用;使用时,冷却循环管道从冷却流道的出液口接入冷却液并输送至冷却流道的供液装置中;其中,冷却液在冷却循环管道流动的过程中,一方面冷却液的热量传递至冷却循环管道,再由冷却循环管道传递至高效散热器中,并由该高效散热器将热量散出;另一方面风流降温组件产生气流并同时对冷却循环管道和高效散热器降温散热,进一步提升对冷却循环管道中的冷却液的降温效果。由此可见,本技术塑胶模具加工用冷却装置实现了冷却液的循环使用,同时加速了冷却液的冷却,能缩短冷却液冷却的时间,避免了再次添加大量的冷却液带来的辅料浪费。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塑胶模具加工用冷却装置的立体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塑胶模具加工用冷却装置的爆炸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却循环管道和高效散热器的组装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却循环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效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流降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28]100、冷却循环管道;110、进液连接柱;120、冷却散热段;121、纵向导流管;
122、横向导流管;130、出液连接柱;
[0029]200、高效散热器;210、散热底座;220、散热鳍片;230、散热槽;240、卡爪;250、固定通孔;
[0030]300、风流降温组件;310、导流壳体;311、固定罩支座;312、分流管支座;320、纵向散热风扇;330、横向散热风扇;340、固定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2]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胶模具加工用冷却装置,与塑胶模具中的冷却流道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循环管道,所述冷却循环管道的进液端与所述冷却流道的出液口相连接,所述冷却循环管道的出液端与一所述冷却流道的供液装置相连接,用于冷却所述冷却流道流出的冷却液并输送至所述供液装置;高效散热器,所述冷却循环管道穿设于所述高效散热器中,热量由所述冷却循环管道传递至所述高效散热器中,并由该高效散热器将热量散出;以及风流降温组件,所述风流降温组件罩设于所述高效散热器上,所述风流降温组件产生气流并同时对所述冷却循环管道和所述高效散热器降温散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模具加工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循环管道包括进液连接柱、冷却散热段和出液连接柱;所述冷却散热段多次折弯并盘绕穿设在所述高效散热器中;所述进液连接柱接合于所述冷却散热段的首端,所述进液连接柱通过一管子与所述冷却流道的出液口相连接;所述出液连接柱接合于所述冷却散热段的尾端,所述出液连接柱通过一管子与所述供液装置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胶模具加工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散热段包括纵向导流管和横向导流管;若干根所述纵向导流管沿着所述高效散热器的宽度方向间隔穿设在该高效散热器中,每根所述纵向导流管沿着所述高效散热器的长度方向纵向延伸;相邻两根所述纵向导流管分别通过一所述横向导流管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模具加工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散热器包括散热底座和散热鳍片;各所述散热鳍片之间相互平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光辉包伟星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旭辉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