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自吸附原理的海洋监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1116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6: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自吸附原理的海洋监测器,包括监测器主体和设于其四周用于捕获待监测对象的触手;监测器主体上设有主控制器、主动式吸盘装置、能源装置、浮态调节装置、监测装置及卫星通信模块;触手通过绳索与监测器主体相连,监测器主体上设有用于对连接触手的绳索进行收放的第一绳索收放装置;触手包括触手壳体、设于触手壳体尾部的水下推进装置和设于触手壳体前部的若干粘附式吸盘,所述粘附式吸盘通过绳索与触手壳体相连,触手壳体内设有用于对连接粘附式吸盘的绳索进行收放的第二绳索收放装置,粘附式吸盘上设有用于释放水下粘附剂的粘附剂释放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对海洋的高精度全天候自动监测,满足了海洋安全需求。需求。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自吸附原理的海洋监测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监测
,涉及一种监测器,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自吸附原理的海洋监测器。

技术介绍

[0002]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0%,海洋贸易是国家的经济命脉,保证国家的海上利益需要时刻掌握他国军舰的动向。
[0003]常用的监测手段有侦查卫星、海警船、雷达等。侦察卫星利用所载的侦察设备获取信息,具有侦察面积大、范围广、速度快、效果好、可以定期或连续监视、不受国界和地理条件限制等优点,但侦查卫星造价高、数量少、效率低,且面对众多侦查要求,明显不能达到对特定物体的精准监测,还易受自然环境与气候因素的影响。海警船主要负责海域的巡视监测,配备有直升机,使搜救、侦察、执法等方面的机动性大幅提高,但一艘船的造价高、周期长,且由于船体体积大,动力有限,海警船只能监测到部分海域,无法全天候、实时监测,对于某些船舶或物体更无法做到精准监测。
[0004]综合现行监测手段及设备,现需要一种监测范围广、全天候工作,精准监测且隐蔽性强的监测器,因此这种基于自吸附原理的海洋监测器应运而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自吸附原理的海洋监测器,用于对海域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测,解决现有技术监测不隐蔽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基于自吸附原理的海洋监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测器主体和设于其四周用于捕获待监测对象的触手;
[0008]所述监测器主体上设有主控制器和与主控制器相连的主动式吸盘装置、能源装置、浮态调节装置、监测装置及卫星通信模块;
[0009]所述主动式吸盘装置设于监测器主体顶部,用于吸附在待捕捉对象表面;
[0010]所述浮态调节装置用于调整整个海洋监测器的浮力,以进行悬浮高度调整;
[0011]所述能源装置为基于波浪能发电的能源装置,用于为监测器主体上设备提供能源;
[0012]所述监测装置至少包括水下摄像头,用于检测海洋监测器所处环境信息以及获取捕获对象的监测信息;
[0013]所述卫星通信模块用于远程通信,上传监测装置所获取的信息以及接收远程控制指令并传递给主控制器;
[0014]所述触手通过绳索与监测器主体相连,监测器主体上设有用于对连接触手的绳索进行收放的第一绳索收放装置,所述绳索内设有软质导线,用于为触手供电;
[0015]所述触手包括触手壳体、设于触手壳体尾部的水下推进装置和设于触手壳体前部
的若干粘附式吸盘,所述粘附式吸盘通过绳索与触手壳体相连,触手壳体内设有用于对连接粘附式吸盘的绳索进行收放的第二绳索收放装置,粘附式吸盘上设有用于释放水下粘附剂的粘附剂释放装置。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如下:
[0017]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在所需监测海域大规模投放,对监测对象进行自动跟随监测,并将监测信息通过卫星通信模块进行远程传输,有效保证了海域安全和信息采集。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全天候自动监测。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海洋监测器整体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触手处于释放状态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触手处于待命状态示意图,其中图3(a)为纵向剖视图,图3(b) 为横向剖视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粘附式吸盘示意图,其中图4(a)为纵向剖视图,图4(b)为俯视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主动式吸盘装置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主动式吸盘装置时第一绳索收放装置示意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监测器主体各装置分布示意图。
[0025]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浮态调节装置示意图,其中图8(a)为环形气囊未充气示意图,图4(b)为环形气囊充气示意图。
[0026]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浮态调节装置示意图。
[0027]图10为本专利技术海洋监测器使用时捕捉船体并靠拢示意图。
[0028]100

监测器主体,11

主控制器,12

主动式吸盘装置,121

密封边,122

吸盘壳体,123
‑ꢀ
软质吸盘,124

移动骨架,125

唇圈,126

平移装置,127

连接件,13

能源装置,14

监测装置,15

卫星通信模块,16

第一绳索收放装置,17

容纳空间,200

触手,21

触手壳体,22
‑ꢀ
水下推进装置,221

过滤网入口,222

喷水口,23

粘附式吸盘,231

小孔,232

粘附剂储存袋,233

挤压装置,234

粘附剂管,235

单向阀,24

第二绳索收放装置,25

电动移门,300
‑ꢀ
浮态调节装置,301

高压气瓶,302

环形气囊,303

浮态控制器,304

充气阀,305

放气阀, 4

绳索绕轮,5

收放电机,6

船。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1]如图1至图9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自吸附原理的海洋监测器,包括监测器主体 100和设于其四周用于捕获待监测对象的触手200;
[0032]所述监测器主体100上设有主控制器11和与主控制器11相连的主动式吸盘装置12、能源装置13、浮态调节装置300、监测装置14及卫星通信模块15;
[0033]如图7所示,监测器主体100本身可以为柱形腔体,比如椭圆截面柱形腔体,能源装置 13、主控制器11、卫星通信模块15安装于柱形腔体内,具体安装方式不限,采用现有技术即可,本专利技术不再赘述,对于监测装置14根据监测类型,可以安装在柱形腔体内或者柱形腔体外侧,比如无线监听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自吸附原理的海洋监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测器主体和设于其四周用于捕获待监测对象的触手;所述监测器主体上设有主控制器和与主控制器相连的主动式吸盘装置、能源装置、浮态调节装置、监测装置及卫星通信模块;所述主动式吸盘装置设于监测器主体顶部,用于吸附在待捕捉对象表面;所述浮态调节装置用于调整整个海洋监测器的浮力,以进行悬浮高度调整;所述能源装置为基于波浪能发电的能源装置,用于为监测器主体上设备提供能源;所述监测装置至少包括水下摄像头,用于检测海洋监测器所处环境信息以及获取捕获对象的监测信息;所述卫星通信模块用于远程通信,上传监测装置所获取的信息以及接收远程控制指令并传递给主控制器;所述触手通过绳索与监测器主体相连,监测器主体上设有用于对连接触手的绳索进行收放的第一绳索收放装置,所述绳索内设有软质导线,用于为触手供电;所述触手包括触手壳体、设于触手壳体尾部的水下推进装置和设于触手壳体前部的若干粘附式吸盘,所述粘附式吸盘通过绳索与触手壳体相连,触手壳体内设有用于对连接粘附式吸盘的绳索进行收放的第二绳索收放装置,粘附式吸盘上设有用于释放水下粘附剂的粘附剂释放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洋监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式吸盘装置包括密封边、吸盘壳体、软质吸盘、移动骨架和平移装置;所述软质吸盘通过密封边安装于吸盘壳体上;所述移动骨架能自由移动的设于吸盘壳体内,移动骨架通过若干连接件与软质吸盘内侧面相连;所述平移装置安装于移动骨架与吸盘壳体内底部之间,通过平移装置驱动移动骨架在吸盘壳体内移动,从而通过连接件拉动软质吸盘内缩,形成负压空间进行主动式吸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洋监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吸盘四周的密封边边缘设有一圈用于增加吸附性能的唇圈,所述平移装置为电动推杆。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洋监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态调节装置包括海水深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海超梅良骊梁宏霞安泽锐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