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1002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6:57
一种马达装置,包括:马达主体;容纳马达主体的壳体;印刷电路板,该印刷电路板控制马达主体的驱动并且由壳体支撑;以及接地汇流条,该接地汇流条布置在马达主体和印刷电路板之间并且连接马达主体和印刷电路板的接地,其中接地汇流条为弹性金属板状杆,接地汇流条包括:固定到马达主体的第一连接部;固定到印刷电路板的第二连接部;以及从第一连接部延伸到第二连接部的延伸部,印刷电路板包括用于接地连接的通孔,第一连接部被旋拧到马达主体,并且第二连接部插入到通孔中并弹性变形以与通孔接合。孔接合。孔接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达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马达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已经提出了一种电连接马达主体和印刷电路板的接地的方法(例如参见专利文件1)。
[0003][现有技术文件][0004][专利文件][0005][专利文件1]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号2014

017929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0007]例如,可以想到使用接地汇流条电连接马达主体和印刷电路板的接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通过使用例如螺钉来连接接地汇流条和印刷电路板,则组装可加工性可能降低。
[0008]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的组装可加工性的马达装置。
[0009][解决问题的手段][0010]上述目的通过一种马达装置来实现,所述马达装置包括:马达主体;壳体,所述壳体容纳所述马达主体;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控制所述马达主体的驱动并且由所述壳体支撑;以及接地汇流条,所述接地汇流条布置在所述马达主体和所述印刷电路板之间并且连接所述马达主体和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接地,其中,所述接地汇流条为弹性金属板状杆,所述接地汇流条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到所述马达主体;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到所述印刷电路板;以及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从所述第一连接部延伸到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印刷电路板包括用于接地连接的通孔,所述第一连接部被旋拧到所述马达主体,并且所述第二连接部插入到所述通孔中并弹性变形以与所述通孔接合。
[0011][本专利技术的效果][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的组装可加工性的马达装置。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根据本实施例的鼓风装置的截面图;
[0014]图2是移除了壳体的印刷电路板的外围的立体图;
[0015]图3是移除了印刷电路板的接地汇流条的外围的立体图;
[0016]图4A和图4B是接地汇流条的说明性视图;
[0017]图5A和图5B是接地汇流条的说明性视图;
[0018]图6是接地汇流条和印刷电路板的组装工作的说明性视图;
[0019]图7是接地汇流条和印刷电路板的组装工作的说明性视图;
[0020]图8是接地汇流条和印刷电路板的组装工作的说明性视图;
[0021]图9是插入有第二连接部的通孔的放大视图;以及
[0022]图10是第二连接部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图1是根据本实施例的鼓风装置A的截面图。图1示出了包括旋转轴42的中心轴线的横截面,这将在后面描述。鼓风装置A包括壳体10和20、马达M、由马达M旋转的风扇I以及电连接到马达M的印刷电路板PB。在图1中简要地示出了风扇I。马达M和风扇I位于壳体10的一侧,壳体20附接到壳体10的另一侧。壳体10和20均形成为半壳体形状,并且彼此组装以将印刷电路板PB容纳在壳体10和20中。壳体10和20由合成树脂制成,但是壳体不限于这些,并且可以由金属制成。
[0024]将说明马达M。马达M位于风扇I和壳体10之间。马达M包括线圈30、转子40、定子50、端子60和外壳80。定子50由金属制成并且将在后面详细描述。线圈30缠绕在定子50的每个齿部周围。线圈30经由端子60电连接到印刷电路板PB,端子60由定子50非导电地支撑。用于控制线圈30的通电状态的部件安装在印刷电路板PB上。
[0025]转子40包括旋转轴42、轭44和一个或多个永磁体46。旋转轴42被可旋转地支撑并穿过外壳80。具体地,旋转轴42由保持在外壳80中的轴承BB可旋转地支撑。轭44在外壳80的外侧固定到旋转轴42,基本上是柱形的,并且由金属制成。外壳80包括形成为大致柱形的柱形部81和在柱形部81的印刷电路板PB侧的端部处形成为盘形的凸缘部85。凸缘部85的外径大于柱形部81的外径。端子60经由橡胶密封部SR穿过凸缘部85。此外,端子60穿过设置在印刷电路板PB中的排出口并且经由导电构件65电连接到印刷电路板PB。一个或多个永磁体46固定到轭44的内周侧表面。永磁体46面向定子50的齿部的外侧。当线圈30通电时,定子50的齿部被激励,由此磁吸引力和磁排斥力作用在永磁体46和齿部之间,并且轭44(即转子40)相对于定子50旋转。如上所述,马达M是转子40在其中旋转的外转子型马达。
[0026]图2是移除了壳体20的印刷电路板PB的外围的立体图。印刷电路板PB在距凸缘部85预定距离处用螺钉PS固定到壳体10。端子60穿过印刷电路板PB的排出口,并且导电构件65的一端焊接到端子60的一端。导电构件65的另一端导电地连接到印刷电路板PB的导电图案。此外,连接器C安装在印刷电路板PB上。接地汇流条90布置在壳体10和印刷电路板PB之间,具体地,布置在凸缘部85和印刷电路板PB之间。
[0027]图3是移除了印刷电路板PB的接地汇流条90的外围的立体图。接地汇流条90的一端通过螺钉S9导电地固定到凸缘部85的底表面。如图2所示,接地汇流条90的另一端插入到印刷电路板PB的通孔Ph中,并且电连接到印刷电路板PB的接地。接地汇流条90是弹性金属板状杆体,其通过压制金属板而形成,并且形成为预定厚度以便弹性变形。
[0028]图4A至图5B是接地汇流条90的说明性视图。注意,图5A示出了沿图4B中的箭头A的方向看到的接地汇流条90,而图5B示出了沿图4B中的箭头B的方向看到的接地汇流条90。接地汇流条90包括第一连接部91、第一连续部92、弯曲部93、第二连续部94、保持部95和第二连接部96。第一连续部92、弯曲部93、第二连续部94和保持部95对应于延伸部。
[0029]第一连接部91具有薄盘形状。供螺钉S9穿过的孔91h形成在第一连接部91的中央。第一连续部92具有从第一连接部91沿预定方向以恒定宽度延伸的线性形状。如图5B所示,在第一连接部91和第一连续部92之间的边界处形成有台阶部91d,使得第一连续部92略高
于第一连接部91。
[0030]弯曲部93在不同方向上与第一连续部92连续,并且相对于第一连续部92和第二连续部94以大约90度弯曲。图4A和图4B示出了弯曲部93的弯曲线L93。弯曲线L93位于第一连续部92和弯曲部93之间的边界线上以及第二连续部94和弯曲部93之间的边界线上。第二连续部94从弯曲部93沿不同方向线性延伸。
[0031]保持部95从第二连续部94沿相同方向以恒定宽度线性延伸。保持部95从第二连续部94依次设置有突出边缘95a、接合件95b、装配孔95c和接合孔95d。两个突出边缘95a从保持部95两侧的边缘略微向外突出并且平行于保持部95的纵向方向延伸。两个接合件95b从保持部95两侧的边缘倾斜向上延伸。具体地,两个接合件95b倾斜向上延伸,使得它们的端部与它们的根部相比彼此间隔开。接合件95b的端部形成为谷形,但不限于此。装配孔95c具有圆形形状,但不限于此。接合孔95d具有矩形形状,但不限于此。第二连接部96从保持部95向上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达装置,所述马达装置包括:马达主体;壳体,所述壳体容纳所述马达主体;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控制所述马达主体的驱动并且由所述壳体支撑;以及接地汇流条,所述接地汇流条布置在所述马达主体和所述印刷电路板之间并且连接所述马达主体和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接地,其中,所述接地汇流条为弹性金属板状杆,所述接地汇流条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到所述马达主体;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到所述印刷电路板;以及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从所述第一连接部延伸到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印刷电路板包括用于接地连接的通孔,所述第一连接部被旋拧到所述马达主体,并且所述第二连接部插入到所述通孔中并弹性变形以与所述通孔接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能弹性变形并且在相反方向上凸出,所述通孔形成为长孔形状,所述通孔包括第一长边缘和第二长边缘,所述第一长边缘和所述第二长边缘在所述通孔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面向彼此,并且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根据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的弹性恢复力分别推动所述第一长边缘和所述第二长边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凸出部中的两个第二凸出部在所述纵向方向上夹持所述第一凸出部。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马达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长边缘和所述第二长边缘在所述马达主体的中心轴线的径向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能关于所述马达主体的所述中心轴线在周向方向上弹性变形。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地荣二吉田尚正小谷雅幸
申请(专利权)人:信浓绢糸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