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工程领域。迎风面积可以调小的汽车是在车厢的正前头部设置一个正前透明通风选择门,在紧邻该正前透明通风选择门后面的车厢内设置一块前通风防护格栅;对于货车,还要在紧邻驾驶位后面的车厢内设置一块垂直于汽车前进方向的中通风防护格栅;在该新型车厢的正后尾部设置一个正后通风选择门,在紧邻该正后通风选择门前面的车厢内设置一块后通风防护格栅。将正前和正后通风选择门完全打开,等于把汽车的迎风面积调小了。对干客车、空载货车而言,调小的迎风面积等于前(中或后)通风格栅的通风面积。当汽车行驶时,因为迎风面积被调小,所以节能减排。所以节能减排。所以节能减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迎风面积可以调小的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节能工程领域,具体为迎风面积可以调小的汽车。
技术介绍
[0002]汽车行驶时受到的空气阻力F=CρSVV/2(式中:C为空气阻力系数,ρ为空气密度,S为物体迎风面积,V为物体与空气的相对运动速度),空气阻力F与迎风面积S成正比。因为现有汽车的迎风面积S是固定不变的,所以现有汽车在空气中行驶时,克服空气阻力做功,消耗很多能源,车头排开空气刮起大风使路面尘土飞扬。这种传统高耗能与扬尘汽车会加剧空气污染。所以专利技术一种在车厢体积、尺寸不变的前提下迎风面积可以调小的汽车,是可以节能减排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迎风面积可以调小的汽车,从而降低汽车行驶能耗与减少路面扬尘,提高汽车的续航里程。
[0004]具体实施方案为:
[0005]迎风面积可以调小的汽车是在传统的汽车底盘上安装一种新型车厢,在该新型车厢的正前头部设置一个正前透明通风选择门,该正前透明通风选择门可以采用卷帘门门、双开平开门或单开平开门,在紧邻该前透明通风选择门后面的车厢内设置一块前通风防护格栅,在司乘人员正对面的该前通风防护格栅上设置可以开关的透明单人挡风板;对于货车,还要在紧邻驾驶位后面的车厢内设置一块垂直于汽车前进方向的中通风防护格栅;在该新型车厢的正后尾部设置一个正后通风选择门,该正后通风选择门可以采用卷帘门、双开平开门或单开平开门,在紧邻该后通风选择门前面的车厢内设置一块后通风防护格栅。
[0006]此迎风面积可以调小的客运汽车、空载货运汽车以及车厢尚未装满货物的货运汽车准备行驶时,先把汽车的迎风面积调到最小:将正前透明通风选择门和正后通风选择门完全打开、固定,这样就形成了前后通风的车厢,也就是把汽车的迎风面积调小了。对干客车、空载货车而言,调小的迎风面积等于前(中或后)通风防护格栅的通风面积,由于格栅栅条的存在,所以该通风面积略小于车厢内部司乘装载空间的横截面积。当汽车行驶时,风的流动路线如下:车头外
→
正前透明通风选择门洞
→
前通风防护格栅
→
驾驶室司乘空间
→
中通风格栅
→
货(客)厢司乘装载空间
→
后通风格栅
→
正后通风选择门洞
→
车尾外。由于上述汽车的迎风面积被显著调小了,所以其受到的空气阻力和能耗也随之显著变小。上述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还给司乘人员带来清新凉爽的自然风拂面体验,可减少空调的使用,降低能耗,车头排开的空气显著减少,可以减轻路面生土飞扬。从正后通风选择门流出的空气填充车后负压区域,可以减小汽车的压差阻力,进一步节能减排。
[0007]如果此迎风面积可以调小的汽车在行驶中遭遇恶劣天气或驻车时,关闭正前透明通风选择门和正后通风选择门即可,此时相当于把汽车的迎风面积调回其设计最大迎风面积。
[0008]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客运汽车、货运汽车、轮船。迎风面积可以调小的客运汽车、空载货运汽车以及车厢尚未装满货物的货运汽车打开前后通风选择门行驶时节能减排效果显著。目前我国货运汽车的空载率为40%左右,所以本专利技术亦特别适用于货运汽车。
附图说明
[0009]以货运汽车为例(车灯、座椅等传统部件均未画出),图1是迎风面积可以调小的汽车车尾立面图(正后通风选择门打开时),图2是迎风面积可以调小的汽车的A
‑
A剖视图,图3是迎风面积可以调小的汽车的车头立面图(正前透明通风选择门打开时),图4是正前透明通风选择门和正后通风选择门均为双开平开门的迎风面积可以调小的汽车的俯视图,图5是正前透明通风选择门和正后通风选择门均为双开平开门的迎风面积可以调小的汽车的车头立面图(正前透明通风选择双开平开门关闭时)。
具体实施方式
[0010]结合汽车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11]迎风面积可以调小的汽车是在传统的汽车底盘D(7是车轮,4是汽车方向盘。)上安装一种新型车厢2,在该新型车厢2的正前头部设置一个卷轴位于车头下方的正前透明通风选择卷帘门6或双开平开门15或单开平开门,卷帘门6和双开平开门15用坚韧透明的PC板(聚碳酸酯耐力板,可圆拱、可卷曲。)制成,16是双开平开门15的门轴,X是双开平开门15的固定插销;在紧邻该前透明通风选择门6后面的车厢内设置一块前通风防护格栅5(在附图3中用粗实线表示栅条的窄面,在附图2中用黑色小方块表示栅条的横截剖面,为了减小空气阻力,栅条的窄面与汽车的前进方向垂直,把栅条做成图2局部3∶1放大图所示的流线型,12是通风格。),该格栅可用透明的PC材料制作,9是格栅5的活页,10是格栅5的插销,格栅5可以活动;在司乘人员前排座位正对面的该前通风防护格栅5上设置可以开关的前排司乘人员单人活动透明挡风板(11),该挡风板用透明的耐力板制作,可沿水平轴线L旋转开关;对于货运汽车,还要在紧邻驾驶位后面的车厢内设置一块垂直于汽车前进方向的中通风防护格栅3,对于客车可以不设置中通风防护格栅3;在该新型车厢2的正后尾部设置一个卷轴在车尾下方的正后通风选择卷帘门8,该正后通风选择门还可以采用双开平开门14或单开平开门,13是双开平开门14的门轴,X是固定插销;在紧邻该后通风选择卷帘门8前面的车厢内设置一块后通风防护格栅1(在附图1中用粗实线表示栅条的窄面,为了减小空气阻力,栅条的窄面与汽车的前进方向垂直,把栅条做成图2局部3∶1放大图所示的流线型。),9是格栅1的活页,10是格栅1的插销,格栅1可以活动。
[0012]对于没有隐蔽正前透明通风选择门和正后通风选择门要求的汽车,正前透明通风选择卷帘门(6)的卷轴设置在车头的上方,正后通风选择卷帘门(8)的卷轴设置在车尾上方。
[0013]因为本专利技术引用的卷帘门是非常成熟的现有产品,所以本说明书不再赘述其具体结构及安装方法。
[0014]此迎风面积可以调小的客运汽车、空载货运汽车以及车厢尚未装满货物的货运汽车准备行驶时,先把汽车的迎风面积调到最小或适当调小:将正前透明通风选择圈帘门6(向上升是关门,选择不通风;向下降是开门,选择通风。)或正前透明通风选择双开平开门
15和正后通风选择卷帘门8(向上升是关门,选择不通风;向下降是开门,选择通风。)或双开平开门14完全打开或者适当打开、固定,这样就形成了前后通风的车厢2,也就是把汽车的迎风面积调小了。对于客车(为了进一步减小空气阻力,可以把无人乘坐的座椅折叠放平)、空载货车而言,完全打开正前透明进风选择门6或15和正后通风选择门8或14后,调小的迎风面积等于前(中或后)通风格栅的通风面积,由于格栅栅条的存在,所以该通风面积略小于车厢内部司乘装载空间的横截面积。当汽车行驶时,风的流动路线如下(在附图2中用箭头表示):车头外
→
正前通风选择门洞
→
前通风防护格栅5
→
驾驶室司乘空间
→
中通风格栅3
→
货(客)厢装载(司乘)空间
→
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迎风面积可以调小的汽车,其特征在于,在传统的汽车底盘(D)上安装一种新型车厢(2),在新型车厢(2)的正前头部设置一个正前透明通风选择门,在紧邻前通风选择门后面的新型车厢(2)内设置一块前通风防护格栅(5),在新型车厢(2)的正后尾部设置一个正后通风选择门,在紧邻该正后通风选择门前面的新型车厢(2)内设置一块后通风防护格栅(1),迎风面积可以调小的汽车行驶时打开正前透明通风选择门和正后通风选择门,形成前后通风的新型车厢(2),车头正前方的外界空气顺次通过车头门洞、前通风防护格栅(5)、新型车厢(2)的司乘装载空间、后通风防护格栅(1)、车尾门洞,最后流到车尾正后方的外界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迎风面积可以调小的汽车,其特征在于,对于货运汽车,在紧邻驾驶位后面的车厢内设置一块垂直于汽车前进方向的中通风防护格栅(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迎风面积可以调小的汽车,其特征在于,对于有隐蔽正前透明通风选择门和正后通风选择门要求的汽车,采用卷轴在车头下方的正前透明通风选择卷帘门(6),采用卷轴在车尾下方的正后通风选择卷帘门(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迎风面积可以调小的汽车,其特征在于,对于没有隐蔽正前透明通风选择门和正后通风选择门要求的汽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日出,
申请(专利权)人:李日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