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西科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新吲哚菁绿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89517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吲哚菁绿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纳米药物技术领域,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三阴性乳腺癌预后效果差的问题。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能够成功制备PF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吲哚菁绿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纳米药物
,尤其涉及一种新吲哚菁绿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纳米载药体系(nano drug delivery system,NDDS)是指将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应用到治疗中,主要通过提升病变部位药物的靶向递送等来解决传统药物治疗中存在的问题。纳米药物载体是一种新型载体,通常由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制成,也有部分纳米药物载体是由无机纳米颗粒、无机

有机纳米材料等构成。因其粒径远远小于毛细血管管径,并能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稳定性、缓释控释药物靶向释放等优点,所以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中。
[0003]纳米载药体系存在多种形式的联合应用,其中包括光热疗法与光动力疗法、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及化疗等方式之间的交互应用,为肿瘤的有效诊疗提供了新思路。尽管光热疗法联合抗肿瘤的治疗方法被广泛研究,但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当不同药物被同时负载到载体上时,对光热材料的稳定性、降解性、组织毒性,及不同联合模式下对具体肿瘤的适用性等产生影响,进而阻碍进一步的应用。
[0004]三阴性乳腺癌(TNBC)恶性程度高、增殖快、转移易、缺少合适的药物治疗,导致预后效果差。目前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为常用的化疗药物。长期使用小分子化疗药物,易使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治疗效果差,增加患者痛苦。将小分子药物负载在药物载体上,制备成纳米尺寸的纳米药物,通过实体瘤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EPR),可有效提高TNBC治疗效果。但是由于实体瘤内部的压力较大,抑制了化疗药物渗入,降低了治疗效果。专利技术人在前期研究中发现临床使用的降压药氯沙坦(LST)可有效降低实体瘤内部压力,但将其与光热疗法联合应用后如何实现负载、以及肿瘤部位释放LST,并且能够不影响光热材料的性能,准确实现治疗效果,尚未见到相关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吲哚菁绿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三阴性乳腺癌预后效果差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吲哚菁绿纳米药物,所述新吲哚菁绿纳米药物包含负载氯沙坦和新吲哚菁绿的聚多巴胺纳米结构。
[000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新吲哚菁绿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0009]将聚多巴胺

PEG纳米粒子与水混合,得到聚多巴胺

PEG纳米粒子分散液;
[0010]将聚多巴胺

PEG纳米粒子分散液与全氟己烷、氯沙坦溶液混合,进行超声处理,得到混合溶液A;
[0011]将混合溶液A进行第一次透析,得到透析液;
[0012]将透析液与新吲哚菁绿混合,搅拌,得到混合溶液B;
[0013]将混合溶液B进行第二次透析,得到新吲哚菁绿纳米药物。
[0014]优选的,所述聚多巴胺

PEG纳米粒子与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mg:0.2~0.8mL;
[0015]所述聚多巴胺

PEG纳米粒子分散液与全氟己烷、氯沙坦溶液混合在冰浴环境中进行;
[0016]所述聚多巴胺

PEG纳米粒子与全氟己烷的质量体积比为1mg:2~8μL。
[0017]优选的,所述氯沙坦溶液采用的溶剂为二甲基亚砜,所述氯沙坦溶液中氯沙坦的浓度为2~5mg/mL;
[0018]所述聚多巴胺

PEG纳米粒子与氯沙坦溶液中氯沙坦的质量比为1:0.1~0.2。
[0019]优选的,所述超声处理的总时间为3~8min,所述超声处理为间歇性超声处理,所述间歇性超声处理为超声工作1~5s,间歇1~5s。
[0020]优选的,所述第一次透析和第二次透析的截留分子量独立地为3000~4000D;
[0021]所述第一次透析的时间为12~36h;
[0022]所述第二次透析的时间为60~84h。
[0023]优选的,所述聚多巴胺

PEG纳米粒子与新吲哚菁绿的质量比为1:0.05~0.15;
[0024]所述搅拌的时间为8~14h。
[0025]优选的,所述聚多巴胺

PEG纳米粒子由包含如下步骤的制备方法得到:
[0026]将盐酸多巴胺与乙醇水溶液混合,得到盐酸多巴胺溶液;
[0027]将盐酸多巴胺溶液与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水溶液混合,并搅拌7~11h,得到混合溶液


[0028]将混合溶液

、氨水和L1H,1H,2H,2H

全氟癸基硫醇混合,再次搅拌10~15h,得到混合溶液


[0029]将混合溶液

、氨水和聚乙二醇混合,再次搅拌10~15h,得到混合溶液


[0030]将混合溶液

以3000~4000D的截留分子量进行透析60~86h,透析液冻干后得到聚多巴胺

PEG纳米粒子。
[0031]优选的,所述乙醇水溶液中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0.5~1;
[0032]所述盐酸多巴胺与乙醇水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mg:1~1.5μL;
[0033]所述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水溶液的浓度为3~4mg/mL;
[0034]所述盐酸多巴胺与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水溶液中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的质量比为1:1~1.5。
[0035]优选的,所述盐酸多巴胺与氨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mg:1~5μL;
[0036]所述盐酸多巴胺与1H,1H,2H,2H

全氟癸基硫醇的质量体积比为1mg:1.5~2μL;
[0037]所述聚乙二醇为末端带巯基的聚乙二醇;
[0038]所述盐酸多巴胺与聚乙二醇的质量比为1:0.5~1.5。
[0039]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40]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能够制备PFH

LST

IR820@PDA

PEG
2k
,制备得到的纳米药物水合直径仅有76.5nm,平均电位在

16.6mV,物理性质优良,且具有良好光热循环性、生物安全性,并且可有效抑制肿瘤生长,显著减小肿瘤体积。
附图说明
[0041]图1为红外光谱测定结果;
[0042]图2为氢谱测定结果;
[0043]图3为紫外测试结果;
[0044]图4为水合粒径测定结果;
[0045]图5为电位测定结果;
[0046]图6为不同浓度样品光热实验结果;
[0047]图7为三次辐射温度变化结果;
[0048]图8为圆二色谱测定结果;
[0049]图9为溶血实验结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吲哚菁绿纳米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吲哚菁绿纳米药物包含负载氯沙坦和新吲哚菁绿的聚多巴胺纳米结构。2.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吲哚菁绿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将聚多巴胺

PEG纳米粒子与水混合,得到聚多巴胺

PEG纳米粒子分散液;将聚多巴胺

PEG纳米粒子分散液与全氟己烷、氯沙坦溶液混合,进行超声处理,得到混合溶液A;将混合溶液A进行第一次透析,得到透析液;将透析液与新吲哚菁绿混合,搅拌,得到混合溶液B;将混合溶液B进行第二次透析,得到新吲哚菁绿纳米药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吲哚菁绿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多巴胺

PEG纳米粒子与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mg:0.2~0.8mL;所述聚多巴胺

PEG纳米粒子分散液与全氟己烷、氯沙坦溶液混合在冰浴环境中进行;所述聚多巴胺

PEG纳米粒子与全氟己烷的质量体积比为1mg:2~8μL。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吲哚菁绿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氯沙坦溶液采用的溶剂为二甲基亚砜,所述氯沙坦溶液中氯沙坦的浓度为2~5mg/mL;所述聚多巴胺

PEG纳米粒子与氯沙坦溶液中氯沙坦的质量比为1:0.1~0.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吲哚菁绿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处理的总时间为3~8min,所述超声处理为间歇性超声处理,所述间歇性超声处理为超声工作1~5s,间歇1~5s。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吲哚菁绿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透析和第二次透析的截留分子量独立地为3000~4000D;所述第一次透析的时间为12~36h;所述第二次透析的时间为60~84h。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吲哚菁绿纳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妮黄岗陈英陈东陆琦芦志龙吴仁智陈小玲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