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限位结构的镜头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9008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限位结构的镜头马达,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上盖和底座,所述上盖与底座扣合形成空腔;可动组件,设于所述空腔内,所述可动组件配置为能够沿镜头的光轴方向移动;所述底座上设有若干沿光轴方向延伸的限位立柱,所述限位立柱的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可动组件的外周形成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限位立柱的轮廓相匹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限位立柱减小马达载体的翻转及扭转角度,从而有利于线圈和弹簧的结构安全。全。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限位结构的镜头马达


[0001]本技术涉及镜头马达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限位结构的镜头马达。

技术介绍

[0002]侧绕线圈结构马达是指磁铁固定安装在固定组件的两侧,线圈缠绕在载体的两侧并随载体一起移动,载体由弹簧的悬挂于在固定组件内腔的磁场空间中,当线圈通电时,在安培力的作用下,载体将可以上下运动,带动镜头实现对焦动作。
[0003]常规设计的侧绕线圈结构马达,载体在运动时磁铁侧有比较大的侧翻角度,这样会有线圈撞击旁边磁铁的风险,其次,悬挂载体的弹簧若扭转同样的侧翻角度,弹簧可能会发生塑性变形无法恢复弹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限位结构的镜头马达,通过限位立柱减小马达载体的翻转及扭转角度,从而有利于线圈和弹簧的结构安全。
[0005]一种具有限位结构的镜头马达,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上盖和底座,所述上盖与底座扣合形成空腔;可动组件,设于所述空腔内,所述可动组件配置为能够沿镜头的光轴方向移动;所述底座上设有若干沿光轴方向延伸的限位立柱,所述限位立柱的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可动组件的外周形成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限位立柱的轮廓相匹配。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可动组件发生翻转或扭转时,限位部首先与限位立柱接触,从而通过限位立柱对可动组件进行限位,避免可动组件翻转或扭转的角度过大,进而起到保护线圈和弹簧的作用。
[0007]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立柱包括第一限位侧面和第二限位侧面,所述限位部包括第一防护侧面和第二防护侧面,所述第一限位侧面与第一防护侧面贴近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二限位侧面与第二防护侧面贴近且相互平行。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限位侧面和第二限位侧面能够分别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对可动组件进行限位,配合第一防护侧面和第二防护侧面,能够有效避免可动组件翻转及扭转角度过大。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侧面和第二限位侧面正交,所述第一防护侧面和第二防护侧面正交。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限位侧面和第二限位侧面正交,能够从正交的两个方向对可动组件进行限位,使可动组件的受力更加合理,结构更加稳定。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侧面、第二限位侧面、第一防护侧面、以及第二防护侧面的表面平整。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平整的表面能够保证限位立柱不会对可动组件的移动产生影
响,从而保证可动组件移动的平稳。
[0013]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限位立柱为四个,所述第一边和第二边分别设有两个限位立柱。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四个限位立柱分别靠近可动组件的四个角部设置,使得限位立柱对可动组件的限位更加稳定准确。
[0015]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第一边与第二边之间具有相互平行的第三边和第四边,所述第三边和第四边上分别设有磁铁组。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磁铁组与限位立柱分别设置在底座两组平行的对边上,能够合理利用镜头内部空间,在保证限位效果的同时使镜头结构更加紧凑。
[0017]进一步的,所述可动组件包括载体和线圈,所述线圈设于所述载体的两侧,且与磁铁组相对置。
[00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线圈与磁铁组相对置,当线圈通电,能够产生沿镜头光轴方向的洛伦兹力,从而驱动可动组件沿光轴方向移动。
[0019]进一步的,所述可动组件沿光轴方向的至少一端设有弹簧。
[002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弹簧用于将可动组件悬架支撑在固定组件内部,以保证可动组件的平稳移动。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底座设置限位立柱,当可动组件发生翻转或扭转时,限位部首先与限位立柱接触,从而通过限位立柱对可动组件进行限位,避免可动组件翻转或扭转的角度过大,一方面保护线圈,避免线圈与其他结构发生撞击而导致短路,另一方面保护弹簧,避免因可动组件翻转造成塑性变形而无法恢复弹性。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具有限位结构的镜头马达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具有限位结构的镜头马达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0024]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5]图4为现有的侧绕线圈结构镜头马达的可动组件翻转示意图。
[0026]附图标号说明:
[0027]上盖11、底座12、第一边121、第二边122、第三边123、第四边124、限位立柱13、第一限位侧面131、第二限位侧面132、磁铁组14、载体21、第一防护侧面211、第二防护侧面212、线圈22、弹簧3。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
[002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限位结构的镜头马达,能够减小马达载体21的翻转及扭转角度,从而有利于线圈22和弹簧3的结构安全。需要说明的是,翻转是指可动组件受外
力作用,导致其中心轴与光轴形成一定的角度,扭转是指可动组件以中心轴为轴转动。
[00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具有限位结构的镜头马达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阐述。
[0031]如图1至图3所示,一较佳实施例中,本技术的具有限位结构的镜头马达主要包括固定组件和可动组件。其中,固定组件为固定设置,包括上盖11和底座12,上盖11与底座12可拆卸连接,两者扣合形成内部具有空腔的壳体。可动组件设于固定组件的空腔内,其配置为能够沿光轴方向往复移动。
[0032]其中,底座12上设有若干沿光轴方向延伸的限位立柱13,限位立柱13的一端与底座12固定连接,可动组件的外周形成有限位部,限位部与限位立柱13的轮廓相匹配。当可动组件因受力不均匀而发生翻转或扭转时,限位部首先与限位立柱13接触,从而通过限位立柱13对可动组件进行限位,避免可动组件翻转或扭转的角度过大,进而起到保护线圈22和弹簧3的作用。
[0033]具体的,限位立柱13形成为底面呈矩形的柱状,其包括第一限位侧面131和第二限位侧面132。限位部设于可动组件的外周,示例性的,可动组件包括载体21和线圈22,载体21用于承载透镜,限位部设于载体21的外周。限位部包括第一防护侧面211和第二防护侧面212,第一限位侧面131与第一防护侧面211贴近且相互平行,第二限位侧面132与第二防护侧面212贴近且相互平行。
[003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侧面131、第二限位侧面132、第一防护侧面211、以及第二防护侧面212均沿光轴方向延伸,且表面平整,能够避免在可动组件移动时对其造成阻挡,从而保证可动组件能够平稳地沿光轴移动。
[003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侧面131和第二限位侧面132正交,第一防护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限位结构的镜头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上盖和底座,所述上盖与底座扣合形成空腔;可动组件,设于所述空腔内,所述可动组件配置为能够沿镜头的光轴方向移动;所述底座上设有若干沿光轴方向延伸的限位立柱,所述限位立柱的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可动组件的外周形成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限位立柱的轮廓相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限位结构的镜头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立柱包括第一限位侧面和第二限位侧面,所述限位部包括第一防护侧面和第二防护侧面,所述第一限位侧面与第一防护侧面贴近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二限位侧面与第二防护侧面贴近且相互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限位结构的镜头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侧面和第二限位侧面正交,所述第一防护侧面和第二防护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建华潘涛张需要卓英吉欧阳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河源友华微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